词条

,一种中国先秦时代的主要农具,用于翻土,常与耒并称。耜和耒一样,传说是神农氏发明的,不仅在文献资料中多有记载,也常见于从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易·系辞下》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管子·海王》篇云:“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从目前出土的情况来看,史前时期的耜多为骨制或木制,大量见于河姆渡遗址,慈湖遗址等河姆渡文化遗址。大约殷商时期出现了青铜制的耜,但木耜仍很常见,例如在江西新干大洋洲遗址同时出土了一件青铜耜和一件木耜。在战国时耜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是头部加宽加厚并起中脊,刃的中部锐出呈等腰三角形,向犁发展,以适应牛耕的需要。一是变薄加宽,向臿发展,以适应松软土地上的作业。同时出现了铁制的刃口套于木制的主体上面。战国时臿的实物目前未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木臿上面套有铁刃,可推测战国时的臿应当与此不会有太大差别。

东汉的许慎认为耒、耜...

耜相关文献
福建省-福州市彭耜
彭耜,字季益,世为三山人,奕世显宦。自其少时,早有文声。自中铨后,恬不问仕。事海琼先生白玉蟾,得太一刀圭火符之传,九鼎金铅砂汞之书,紫霄啸命风霆之文。归作《鹤林赋》,复作诗曰:买得螺江一叶舟,功名如蜡阿休休。我无曳尾乞怜态,早作灰心不仕谋。已学漆园耕白兆,甘为关令候青牛。刀圭底事凭谁会,明月清风为点头。其所居立鹤林靖,日以孔老娱其心。以符治疾,多所全济。乡邦得之,一时寓贵多勉其仕,牢不可破。然而学问博洽,趣尚清远,须古之孝廉不是过也。当路欲以隐逸荐之于朝,君闻而逊谢之,终日杜门,与世绝交游。凡生产家人之事,曾不经意。其内子潘蕊珠,厥志一也,晨夕惟熏修而已。耜得兴则赋诗,或亦饮酒。饮必大醉,冥然后止。遇有鬼神加害者,则以丹符疗之,遂愈。其沉酣道法,呼啸风雷,人所敬慕。后尸解于福州。今城束有凤丘山鹤林道院存焉。曾采摭宋代诸家注编为《道德真经集注》十八卷,今存。
查看全文
陶素耜
生平康熙十五年(1676年)进士,时人谓“才大如海,心细如发,其置身于台谏,卓荦一时。”曾任广西道监察御史,官至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被罢官。早年云游四海,来往于霍同洞天,遇方外至人,传以修养秘法,研习丹法要旨,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与仇兆鳌有往来。著有《参同契脉望》、《悟真约注》,并修订元朝陈致虚的《金丹大要》、明朝彭纯一外丹书《承志录》、明朝陆西星的《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集作《道书五种》——即《参同契脉望》三卷、《悟真篇约注》三卷、《金丹大要》一卷、《金丹就正篇玄肤论》一卷、《承志录》三卷。晚年其事不详。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参见耒耜参考资料^严文明等(2006):《中华文明史》,31-32,233-234,北京大学出版社^唐兰:《中国古代社会使用青铜农器问题的初步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60(2)^许慎(东汉):《说文解字·耒部》^徐中舒:《耒耜考》,《农业考古》,1981(1)
查看全文
如何评价瞿式耜?瞿式耜死后奇事瞿式耜《绝命词》与《浩气吟》
瞿式耜,生于公元1590年,去世于公元1650年,是明朝末年官员,著名的抗清英雄。瞿式耜早年拜师钱谦益,二十七岁中进士,初为江西永丰知县。南明政权建立,受永历帝命为广西巡抚,此后一直在坚决拥护南明政权,抵抗清王朝的侵略。 瞿式耜是一位知晓大义,素有远略之人。在崇祯初年,就已经看到了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对大明的危害。所以在当时,他多次上奏,建议
查看全文
明末民族英雄瞿式耜简介瞿式耜是怎么死的?
瞿式耜是明末诗人、民族英雄,为国尽忠,临死也未曾堕了民族气节,是值得后人赞颂的先辈。瞿式耜字起田,号稼轩、耘野,为江苏常熟人氏,出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 瞿式耜在二十七岁的时候高中进士,二十八岁出任江西吉安府永丰县知县,在任上颇有政绩。天启年间大太监魏忠贤专权擅政,杀害正派人氏,虽然当时瞿式耜人微言轻,不能做些什么,但是却一直未曾忘记过自己的职责。
查看全文
耜相关标签
农具
家族谱大览
毕氏家谱 [1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2015年. 1册: 插图,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淄西祖(1世): (元明之际) 毕敬贤. 明洪武初年自博山石塘坞迁居淄西. 始迁祖(14世): (清) 毕丰仟. 从淄川西埔村迁居沂原县大坡村. 丰仟公派下支祖(16世): 毕远京 ; 毕远成. 行辈字(8世起): 自际盛世 海岱丰宁(隆) 远承先德 于耜研经 洁白家第 昭旷堂亭 温良恭俭 苗裔嗣铭 .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山东省淄川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山东淄西毕氏沂源大坡村丰仟支系家谱
浏览:0
1.毕氏家谱, 1, 谱序 目录 行辈字 世系: 1世敬贤公起 等, 20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2015年. 1册: 插图,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淄西祖(1世): (元明之际) 毕敬贤. 明洪武初年自博山石塘坞迁居淄西. 始迁祖(14世): (清) 毕丰仟. 从淄川西埔村迁居沂原县大坡村. 丰仟公派下支祖(16世): 毕远京 ; 毕远成. 行辈字(8世起): 自际盛世 海岱丰宁(隆) 远承先德 于耜研经 洁白家第 昭旷堂亭 温良恭俭 苗裔嗣铭 .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山东省淄川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山东淄西毕氏沂源大坡村丰仟支系家谱
浏览:100
9.毕氏家谱 [12卷], 6, 1370-2010
原书: [山东 : 八修谱委员会], 2010年识.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受姓祖 : (周) 毕公高. 文王第十五子. 后以其封地为姓. 故地位于今陕西西安. 始祖 : (明初) 毕戚. 由河北枣强迁莱芜,居槲林前村. 戚公下三子 : 毕颜,行一 ; 毕盛,行二 ; 毕荣,行三. 为三大支祖. 行辈(6世起) : 自际盛世 海岱丰宁 远承先德 于耜研经 洁白家第 昭旷堂庭 温良恭俭 苗裔嗣铭. 散居地 : 山东省莱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2.毕氏家谱 [12卷], 9, 1370-2010
原书: [山东 : 八修谱委员会], 2010年识.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受姓祖 : (周) 毕公高. 文王第十五子. 后以其封地为姓. 故地位于今陕西西安. 始祖 : (明初) 毕戚. 由河北枣强迁莱芜,居槲林前村. 戚公下三子 : 毕颜,行一 ; 毕盛,行二 ; 毕荣,行三. 为三大支祖. 行辈(6世起) : 自际盛世 海岱丰宁 远承先德 于耜研经 洁白家第 昭旷堂庭 温良恭俭 苗裔嗣铭. 散居地 : 山东省莱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10.毕氏家谱 [12卷], 7, 1370-2010
原书: [山东 : 八修谱委员会], 2010年识.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受姓祖 : (周) 毕公高. 文王第十五子. 后以其封地为姓. 故地位于今陕西西安. 始祖 : (明初) 毕戚. 由河北枣强迁莱芜,居槲林前村. 戚公下三子 : 毕颜,行一 ; 毕盛,行二 ; 毕荣,行三. 为三大支祖. 行辈(6世起) : 自际盛世 海岱丰宁 远承先德 于耜研经 洁白家第 昭旷堂庭 温良恭俭 苗裔嗣铭. 散居地 : 山东省莱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6.毕氏家谱 [12卷], 3, 1370-2010
原书: [山东 : 八修谱委员会], 2010年识.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受姓祖 : (周) 毕公高. 文王第十五子. 后以其封地为姓. 故地位于今陕西西安. 始祖 : (明初) 毕戚. 由河北枣强迁莱芜,居槲林前村. 戚公下三子 : 毕颜,行一 ; 毕盛,行二 ; 毕荣,行三. 为三大支祖. 行辈(6世起) : 自际盛世 海岱丰宁 远承先德 于耜研经 洁白家第 昭旷堂庭 温良恭俭 苗裔嗣铭. 散居地 : 山东省莱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