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家族

家族

家族指基于血缘、婚姻、生命共同体构成的利益集团,通常表现为以一个家庭为主构成的中心,如东亚社会的财团,多以一个家庭为背景所形成的企业集团;有时帮派内的不同派系也以家族称之。

汉语“家族”小范围内有时和宗族混淆使用,但其家族特征表现为同一“姓氏”,以一个家庭为中心,中心家庭为家族共同祖先或家族中心人物。

汉字“家族”在日语的意思是“家人”,这和中文意思有一定区别。

家族简介资料
家族
family
亲属集团
凝聚亲情、延续传承
婚姻和血缘关系
姓氏文化、家谱文化
基本单位
家族相关文献
家族要闻
家族要闻,   2015年7月5日,双沟四房宗亲朱永在北京肿瘤医院看望慰问了双沟六房宗亲、
查看全文
(百年家族・郭氏家族)家族的抉择
(百年家族・郭氏家族)家族的抉择,如今的上海留存着很多历史的痕迹,几十年间,斗转星移,往事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
查看全文
梁氏家族起源及家族族谱
梁氏家族起源及家族族谱,梁氏家族起源及家族族谱中华梁氏网2009年5月2日梁强梁氏,是个十分古老的中国姓
查看全文
阿家族
哈菲兹家族成员1970年代早期Hafezal-Assad总统和他的家庭成员,从左到右分别为:Bashar,Maher,MrsAnisaMakhlouf,Majd,Bushra,和Bassel哈菲兹·阿萨德(Hafezal-Assad,1930年10月6日-2000年6月10日),1970年发动“不流血”军事政变取得政权,担任总理兼国防部长,1971担任总统,一直实行独裁统治,连任四届,2000年逝世。他的妻子是AnisaMakhlouf,前第一夫人。参见2011年叙利亚内战
查看全文
家族
参见祖先崇拜祖籍籍贯郡望堂号
查看全文
家族相关标签
家世与传承
家庭
亲密关系
家族
家族谱大览
杨家族谱
杨家族谱
周武王发之孙,唐叔虞之次子,晋侯燮之弟,名:杨杼(姬杼)! 《海南杨氏宗谱》称其又名平杼,亦尊其为杨姓开派之始祖! 【在《卯田谱》中,除载有杼公画像外,还有鼻祖杼公墓图。图记云:杨杼墓在陕西弘农县,龙远勿述,经西源毕,横开大帐,中抽降脉,闪跃连断,撒落平洋,结金龟上水一局,穴情精巧,泾渭二水,夹流南北,二山排列,大账包裹罗城,城外尖贺秀峰如画。兹依旧牒恭录,俾各房子孙咸知鼻祖邱墓之所在。】
浏览:8526
福建省同安县乌涂社暨金门县徐氏家族谱略志
原书: [台湾 : 台湾徐氏家族联络处], 民国71[1982]. 69页 : 世系表, 插图, 地图, 肖像. 同安始祖 : 徐友文 ; 徐友武 金门始迁祖 : 徐太祥 散居地: 福建省同安县, 金门县; 及台湾省台北市等地.
浏览:100
福建省同安县乌涂社暨金门县徐氏家族谱略志
原书: [台湾 : 台湾徐氏家族联络处], 民国71[1982]. 69页 : 世系表, 插图, 地图, 肖像. 同安始祖 : 徐友文 ; 徐友武 金门始迁祖 : 徐太祥 散居地: 福建省同安县, 金门县; 及台湾省台北市等地.
浏览:100
石碇李论家族来台160周年暨受洗归主90年
原书: 台北县 : 石碇李氏家族庆典筹委会, 2006年版(长胜彩色印刷厂承印). 全1册 : 插图,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台北家谱中心. 渡台祖 : (清) 李论. 道光年间自福建安溪渡台,居台北县石碇. 注 : 此记录主要为纪念册. 不含世系家谱资料. 散居地 : 台湾省台北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1.平定宋家庄王氏家族谱志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平定宋家庄王氏家族谱志编委会出版, 1999年修. 1册(391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平定宋家庄始迁祖 : (明)王明公. 在嘉靖年闲,由沁州武乡县南上合村,迁居平定,入籍广阳都十甲,居尚艾都地宋家庄村. 六世派祖 : (清) 王进诚 ; 王进宝 ; 王进思 ; 王进学 ; 王进文 ; 王进武 ; 王进修 ; 王进美 ; 王进元. 散居地 : 山西省平定县宋家庄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湖南省湘陰郭氏家族史全書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湘阴郭氏家族史全书编委会, 2006年(长沙 : 求实印刷). 1册(621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始祖 : (明) 郭姚山. 自广东南雄保昌县迁湘阴. 派祖(4世) : (清) 郭应魁,字文蔚,号霞轩.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 : (清) 郭遇贤,字宾序 ; 郭遇豪,字重英,号轶斋 ; 郭遇杰,字人万,号𫚣庵. 散居地 : 湖南省湘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 : 湘阴郭氏家族史全书.
浏览:100
家族导读知识
香港罗氏家族
香港罗氏家族
  罗,出自妘姓,为颛顼帝之孙祝融氏之后裔。“妘”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姓氏之一。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郐、路、逼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祝融,名黎,为帝喾时的火官(掌管民事)。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到了周朝的时候,有子孙被封在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称为罗国。古帝颛顼的曾孙重黎,在帝喾时任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被帝喾命曰祝融。后重黎被诛,由其弟吴回继任火正,仍称祝融。祝融后裔有一支于西周初受封建立罗国,为子爵,建都于今湖北宜城县西,后徙今湖北枝江县东北,又迁今湖南湘阴县东北,约于公元前690年被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即罗氏。  先秦时期,罗氏一直活跃在湖北、河南、甘肃地区。到楚文王时,罗姓族人向南进入湖南的汨罗县。秦汉时,罗姓已经播迁到江西南昌地区,一直到宋朝,罗姓在江西发展很繁荣,为江西的大姓。随后罗姓从湖南和江西向南进入两广地区,向西进入湘西和湘南,再向西进入川东、贵州、云南。到了唐朝以后,尤其在明朝,罗姓已经分布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广东、福建、四川等地得到了稳定的发展,清初罗姓进入了台湾。  罗氏,在台湾是个较为普遍的姓氏。台湾的罗姓,来自福建宁化。主要集中居住在苗栗和新竹两县,其他各县市也散居不少。台湾的罗氏与北方的罗氏是一脉相承的。
浏览量:2610次
裴氏家族的历史
裴氏家族的历史
裴氏家族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名门望族。自汉朝以来,经历魏晋南北朝,五代,唐宋元明清。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辉煌的成就。闻喜裴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据传闻喜裴氏的家族始祖是赢秦始祖非子之后,非子的子孙被封pei(原字为上非下邑)乡,便以封地为氏。后来周僖王时裴氏家族六世孙陵封为解邑君,于是族人便去“邑”从“衣”,以“裴”为姓。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裴姓分为三支,分别是河东裴氏、燕京裴氏和西凉裴氏。纵观裴氏家族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裴氏家族所出的名人之多,在中外历史上都属罕见。光公侯一门,在正史立传与载列中的就有六百余人,名垂后世的更是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的官员多达三千人。可谓是”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在学术艺术领域中,裴氏家族也是人才辈出,有成就者不胜枚举。
浏览量:2605次
李鸿章家族后人
李鸿章家族后人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重要的外交家和政治家,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李鸿章家族的后人有长子:李经方(六弟李昭庆的儿子过继给李鸿章),次子:李经述,小儿子:李经迈,女儿:有李经璹(李菊藕),孙子:李国焘、李国熙、李国烋、李国杰、李国燕、李国煦、李国熊、李国照、李国超。 李鸿章家族中还有本人的长兄李瀚章、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等,他的父亲为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甲进士。任刑部主事,历官员外郎、督捕司郎中,记名御史李文安,母亲为父亲同县人李鸿谟之女李氏。
浏览量:3717次
阚氏家族辈分表
阚氏家族辈分表
阚(kàn)姓,中华姓氏之一,出自姜姓,以封地名为氏。2017年人口在《百家姓》中排第294位,人口约25万人。 阚姓辈分: 山东日照阚氏字辈:京广永兴常保全,忠孝道德先,吉祥方为贵,文明义宗传。山东苍山北营子阚氏字辈:毓学秉金俊荣伟宝乐同安经典焕知权扬耀欣崇先长望承轩远安徽合肥阚氏:兴万重盛文思世大从天仲应国士恩荣宗功培毓家道延宏永承先业光昭明廷孝友载启裕尔新元希贤建树令德是崇懋修绪统庆兆祥隆同昌法治有尚斯传安徽含山阚氏字辈:洪其有德应仕成阚廷万崇正宇斯以敬兴家永大祖业宜长述宗恩庆广全云南通海阚氏字辈:邦登我应兆揆洽自培钦春席昌映钟海恒瑞和祥庆明恩祖圣福贵州毕节阚氏字辈:飞方世文玉永振盛昌隆元大光明继绪书香广宣道德学璧云天四川东坡阚氏字辈:秀枝自有纯正永世玉国朝万代新鸿隆昌达荣华茂富厚长盟庆嘉昇江苏徐州阚山阚氏字辈:海文京伦华凤周宗延世久家声河南信阳阚氏字辈:万世文长金富贵继千秋。湖北阳新阚氏字辈:盛时昌龙鸿远细显。黑龙江宾县阚氏字辈:朝贵洪星英友学。北京昌平阚氏字辈:尚芝思进宗永成来恒玉世绍纯洪宝禹希光庭吉庆普禄兆寿炳文同
浏览量:3664次
河北栗氏家族
河北栗氏家族
栗姓也是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北京、天津、安徽等地。邯郸市是河北省栗姓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邯郸市栗姓族人主要分布在峰矿区和村镇南胡村、魏县野胡拐乡野东村、魏县野胡拐乡野西村、魏县沙口集乡大屯村、魏县沙口集乡斗门村、魏县仕望集乡浅疃村、魏县前大磨乡栗柴曲村、魏县前大磨乡前大磨村、大名县万堤镇栗庄村、大名县沙圪塔镇北贾庄村、大名县黄金堤乡郭王胜滩村、鸡泽县曹庄镇栗庄村、鸡泽县浮图店镇东柳三村、临漳县砖寨营乡前屯村、临漳县习文乡栗辛庄村、永年区辛庄堡乡郅家寨村、肥乡区辛安镇失驾堡村、肥乡区辛安镇辛安镇村、经开区姚寨乡西河东堡村等村落。栗姓的姓氏源流主要有五个,分别是源于风姓、子姓、李姓、宋姓、满族。在宋朝时,栗姓大约不足1万人,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地区。
浏览量:209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