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除夕

除夕

除夕,又称大年夜年夜除夜岁除,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除夕简介资料
岁除、年三十、大年夜、除夜、大年三十
除旧布新,迎祖宗回家过年
每年1月或2月
除旧迎新、祭祀祖先
Chinese New Year's Eve
先秦时期
除夕相关文献
2016年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及除夕守岁来历
2016年除夕是几月几日?除夕及除夕守岁来历,除夕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大年三十。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
查看全文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怎么来的关于除夕的故事
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怎么来的关于除夕的故事,除夕的由来: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
查看全文
除夕
起源除夕源于先秦时代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记载说: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邪鬼。此即除夕节令。最早提出“除夕”这个名称的,则是西晋的《风土记》。《风土记》中特别记述了除夕大年夜当时的民间习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酒食相邀,称“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此习俗,经唐宋相袭,并沿袭至今。同时《风土记》中还有除夕之夜燃放爆竹以“辟邪驱鬼”(即“年”这种猛兽)的记载。沿习中华除夕与清、盂、九三节也是中华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庆,家家祭祖。除了拜祭祖先之外,吃年夜饭,放鞭炮等为一般常见的习俗。传统上,在大年夜当天的中下午要在门边贴上新的春联。年夜饭,又作团年饭,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北方人年夜饭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饺、鱼、年糕、长年菜等。因为水饺状似金元宝,有富贵之意;鱼这道菜不能吃完,...
查看全文
除夕为什么要守岁除夕守岁的由来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有很多习俗,守岁就是其中之一。守岁顾名思义就是从吃年夜饭开始晚上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来,那么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呢? 除夕的由来 关于年的由来,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
查看全文
今日除夕,全国各地除夕习俗大赏
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长久、最为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各地习俗不同,过春节的风气也不同。随着春节的邻近,喜庆的气氛越来越浓。今日除夕,族谱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全国不同地区的习俗,有你家的吗?山东:团圆饺子鲁北一带,大年三十中午全家人必须坐在一起吃饭,这叫过团圆饭,必须吃。傍晚开端放鞭炮,家家门口点一堆火,街坊邻居在一块放烟花,特有气氛。三十晚上不许睡觉,守岁过12点,12点后放鞭炮吃饺子。此是要看谁家鞭炮响的早(于是好多人家是卡着表等时间),等候时钟一敲过12下,鞭炮立刻响起来,过年的鞭炮一直持续到初一早上5点多。海南:吃新节海南至今仍保持着他们民族古老的生活习惯与风气,吃新节就是其中之一。吃新就是吃新收获的劳动成果。饭,是用刚从田中收割来的新谷米煮的;酒,是用新糯米酿的;菜、鱼、肉等均是当年种养的。天津:彩纸剪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
查看全文
除夕相关标签
新春
除夕导读知识
除夕是大年三十吗
除夕是大年三十吗
除夕就是“大年三十”。除夕指的是岁末的最后一天,除是去除的意思,夕指的是夜晚,除夕就是岁除之夜,是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由于除夕这一天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所以被称为“大年三十”。岁的最后一天就是“岁除”,这天夜晚就叫做“除夕”,除夕与新岁首尾相连,是新的一年到来的前夕,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民间非常重视除夕,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忙碌,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准备好年夜饭迎接新年。
浏览量:1710次
除夕的传说
除夕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中,有一只恶兽叫做“夕”,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每到除夕夜,夕就会去人们居住的村庄里找食物吃,它不仅毁坏庄稼,吃掉牛羊等牲畜,有时还会伤人,因此,每到这天,人们就只能躲到山上。有一年,人们又收拾东西准备躲进山里,路上村里的人救了一个饿晕在路边的孩子,孩子问村人为什么要躲起来,村里人说他们年年如此,只有躲进竹林里才能躲避夕的追赶。孩子是他有办法除掉夕。他告诉人们只要家家户户砍一些竹子,在门口挂一块红布,这样夕就不敢来了。村民们听了他的话纷纷效仿,夜里,传来了一声震天怒吼,这个孩子出来告诉大家,把竹节扔进火堆里,就可以吓跑夕,村民们纷纷往火里仍竹节,刚砍伐不久的竹节扔进火里直接爆裂,发出劈里啪啦的声响,夕吓得抱头鼠窜,再也不敢来了。从那时起,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春联,还会燃放爆竹烟花,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就成了"过年"。
浏览量:1753次
大年夜是什么意思
大年夜是什么意思
大年夜一般指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岁除之日,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
浏览量:1790次
除夕守岁的寓意是什么
除夕守岁的寓意是什么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被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一般而言,除夕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这个习俗的来源已久,除夕守岁一般是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其熄灭,等待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古代南北方风俗不一样,北方的守岁的习俗主要为“熬年夜”(通宵守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除夕守岁的习俗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而关于这个习俗,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当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很凶猛,人们掌握了“活动”规律,发现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所以人们就将这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浏览量:1828次
大年三十是哪一天
大年三十是哪一天
2023年大年三十是2023年的1月21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除夕夜。“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疫病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而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则有西晋周处的《风土记》等书。“除夕”,在古代还有许多雅称,如:除滩、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等。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收压岁钱、守岁等。
浏览量:18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