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畲族

畲族

畲族“畲”,拼音:shē),或称为畲客山客。中国东南少数民族,中国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数民族。畲族汉化取汉姓后很多以四大姓氏锺姓、蓝姓、盘姓以及雷姓作为畲族汉姓。其发源地在广东潮州凤凰山,畲族为古代粤东百越遗民的后代,在古代时迁入华南各地,唐宋明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以及浙江山区等。

畲族相关文献
畲族历史畲族是从什么时候发展来的
畲族历史畲族是从什么时候发展来的,畲族的民族起源瑶族说关于畲族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
查看全文
畲族历史畲族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畲族历史畲族的名字是怎么来的,自古畲族的他称和部分自称中都有“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等等
查看全文
畲族民歌畲族的民歌有什么特点
畲族民歌畲族的民歌有什么特点,各个民俗文化都是当地人民的劳动结晶。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畲族
查看全文
畲族历史畲族为什么自称是“山哈”
畲族历史畲族为什么自称是“山哈”,畲族历史上是个频繁迁徙的民族。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
查看全文
畲族
历史畲族是中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泛称“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畲”意为刀耕火种,指的是畬族的生产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做民族划分之后,统一称为“畲族”。语言畬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在古代使用畲语,现今则大多改为使用畲话。畲语语言学家所说的畲语,不属于汉语,仅在广东博罗、增城、惠东、海丰一小部分自称“活聂”([hɔ22ne42])的人群中使用,使用者仅有数千,是一种濒临消失的语言。畬语与炯奈语最接近,属于苗瑶语系苗语支。畲话自称“山客”的畲族人口通常使用一种被为畲话或畬民话的语言,与客家语的渊源很深,也有学者认为是客家语的一种方言。不同地区的畬话受到邻近地区的主要汉语方言(如吴语、闽语、客家语)很多影响,但文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