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原色光模式

三原色光模式

三原色光模式RGB color model),又称RGB颜色模型红绿蓝颜色模型,是一种加色模型,将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色光。(且三原色的红绿蓝不可能用其他单色光合成)

RGB颜色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在电子系统中检测,表示和显示图像,比如电视和电脑,但是在传统摄影中也有应用。在电子时代之前,基于人类对颜色的感知,RGB颜色模型已经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RGB是一种依赖于设备的颜色空间:不同设备对特定RGB值的检测和重现都不一样,因为颜色物质(荧光剂或者染料)和它们对红、绿和蓝的单独响应水平随着制造商的不同而不同,甚至是同样的设备不同的时间也不同。

相关人物
三原色光模式相关文献
三原县
历史自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置县,已有1560年历史。《元和郡县志》:“以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曰丰原,北曰白鹿原,故名”。三原县,古称“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地理三原县位于陕西省中部,渭河平原北部,泾河下游。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修,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名胜古迹县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闻名遐迩的三原城隍庙、古龙桥、兼具南秀北雄之美的李靖故居、雕刻精绝的孟店民宅、造形奇俊的文峰木塔等。人物于右任早年系中国同盟会成员,在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担任监察院院长长达34年。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知名的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次子于彭(金陵大学肄业后,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硕士学位,后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国际关系研究员。)
查看全文
三原色光模式
相加原色更多资料:CMYK三原色光的相加:红光加绿光为黄光黄光加蓝光为白光光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光相加会成为白色光。这是由于人类有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最敏感。三原色光和绘画中的“三原色”不同。绘画时用三种颜色洋红色、黄色和青色以不同的比例配合,会产生许多种颜色。如果三种色料相加,理论上会成为黑色,但实际上是深灰色,因此需要独立的黑色颜料。三色颜料加上黑色(K)便是“CMYK色彩空间”。选择红绿蓝的生理原因三原色的原理不是出于物理原因,而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人的眼睛内有几种辨别颜色的锥形感光细胞,分别对黄绿色、绿色和蓝紫色(或称紫罗兰色)的光最敏感(波长分别为564、534和420纳米),如果辨别黄绿色的细胞受到的刺激略大于辨别绿色的细胞,人的感觉是黄色;如果辨别蓝紫色的细胞受到的刺激大大高于辨别蓝色的细胞,人的感觉是红色。虽然三种细胞并不是分别对红色、绿色和蓝色最敏...
查看全文
设计模式
发展历史建筑师克里斯托佛·亚历山大在1977/79年编制了一本汇集设计模式的书,但是这种设计模式的思想在建筑设计领域里的影响远没有后来在软件开发领域里传播的广泛。肯特·贝克和沃德·坎宁安在1987年,利用克里斯托佛·亚历山大在建筑设计领域里的思想开发了设计模式并把此思想应用在Smalltalk中的图形用户接口(GUI)的生成中。一年后埃里希·伽玛在他的苏黎世大学博士毕业论文中开始尝试把这种思想改写为适用于软件开发。与此同时JamesCoplien在1989年至1991年也在利用相同的思想致力于C++的开发,而后于1991年发表了他的著作AdvancedC++ProgrammingStylesandIdioms。同年ErichGamma得到了博士学位,然后去了美国,在那与RichardHelm,RalphJohnson,JohnVlissides合作出版了《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查看全文
三原市
历史从镰仓时代至战国时代属于小早川氏的领地,并建有三原城;在江户时代属于广岛藩的领地。明治时代后,由于三菱重工业等工厂的建立,使此成为工业都市。年表1892年7月20日:山阳铁道(现在的山阳本线)的尾道车站至三原车站(现在的糸崎车站)区段通车。1889年4月1日:实施町村制,线在的辖区在当时分属:1894年6月10日:糸崎车站至广岛车站区段通车,同时三原车站改名为糸崎车站。1912年2月11日:贡村改制并改名为糸崎町。1924年4月1日:本乡村改制为本乡町。1929年4月1日:佐江崎村改制并改名为幸崎町。1930年3月19日:三吴线(现在的吴线)三原车站至须波车站路段通车。1936年11月15日:三原町、糸崎町、山中村、西野村、田野浦村、须波村合并为三原市。1951年4月1日:1953年3月22日:八幡村和长谷村被并入三原市。1954年3月31日:久井村、坂井原村、羽和泉村合并为久井町。1...
查看全文
单色光
参阅光色散
查看全文
三原色光模式相关标签
色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