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后期圣徒运动

后期圣徒运动

后期圣徒运动英语:Latter Day Saint movement)是从19世纪早期由美国东北部开始的宗教运动,普遍被认为是在该运动中被认为是先知的小约瑟·斯密开始的。这个运动是复原主义(Restorationism)中的数个运动之一,复原主义中包括恢复运动和米勒派运动。这些复原主义者尝试超越基督教的历史传统教义。并且将基督教精神恢复更趋近他们认为真正的《圣经·新约》。后期圣徒运动是其中突出的一支宗派,有些包括了一组被统称为摩尔门主义(摩尔门教)的教义、实践行动和文化,另外一些则不认同“摩尔门”这个称呼。

后期圣徒运动相关文献
对新文化运动的再思考——从“五四”后期的梁漱溟说起
对新文化运动的再思考——从“五四”后期的梁漱溟说起,作者:陈来【本文摘自】《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0年01期第1~5页【作者简
查看全文
新奥尔良圣徒
历年战绩职业美式橄榄球名人堂DougAtkinsDE1967-1969EarlCampbellRB1984-1985JimFinksGM1986-1993HankStramCoach1976-1977JimTaylorFB1967MikeDitkaCoach1997-1999(inductedforplayingcareer,1961-73)在这些人当中,并没有一名球员长时间效力或执教新奥尔良圣徒。退休号码8ArchieManning31JimTaylor81DougAtkins
查看全文
造山运动
地形学两个会造成造山带的地质过程。上图:地壳侵入软流圈造成的分层效应(英语:Delamination(geology));下图:海洋地壳隐没。这两个过程产生不同位置的花岗岩(图中气泡点),花岗岩位置是该过程如何作用的证据。海洋地壳在隐没带形成非碰撞造山带。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碰撞造山带。大陆地壳一般不会隐没,只会抬升。造山带的形成是板块隐没作用过程的一部分,出现在海洋地壳潜入大陆地壳以下(非碰撞造山带)或者两个甚至更多大陆地壳碰撞的地区(碰撞造山带)。造山运动通常会造成长弧状结构,即造山带(Orogenicbelts)。一般来说造山带会有许多相当长的平行带状岩石构造,而且这些构造都有类似的地质特征。造山带与隐没带一起出现。隐没带地壳进入地幔熔融后产生火山,并形成岛弧的区域。弧状结构可以归因于板块的刚性和岛弧的尖端与下沉岩石圈的裂缝有密切关系。这些岛弧可能在造山运动中与大陆合并。造山运动的过...
查看全文
运动
有关运动的研究历史运动是人类最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但人类史上各古文明中,只有古希腊人认真研究过运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阐述一套系统的运动理论,是古希腊人对运动研究的最高成就。亚里士多德把运动分为两种:天然运动(如天体的圆周运动和物体的自由下落)和激发运动(如投掷或推拉一个物体)。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对于天然运动,这个力来源于自身重力,对于激发运动,则来源于外加力。17世纪,随着伽利略等人对运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人们意识到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些认识被牛顿总结为牛顿运动定律,得出了普适的运动方程,可以精确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经典力学。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运动的观念也随之修正。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已不足以完整的刻划运动,要以四维时空中...
查看全文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
发展沿革信徒相信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是后期时代耶稣基督教会的神圣复兴。信徒相信在新约时代,当耶稣基督赎罪牺牲死而复活并升天以后,他继续透过祂的使徒们带领教会,但是许多世人拒绝他们并开始迫害谋杀他们,导致祂所复兴的基督教会以及权柄和其教导逐渐消失。这最终导致了大叛教。信徒相信原来基督的教导被人为的希腊哲学和错误的教义所败坏,并导致错误地解释经文和错误地教导。到了第4世纪,圣职权柄(以上帝之名行事的权柄)已经完全地从地面上消失,也就是说,自此以后没有人有从神而来的合法的权柄执行施洗教仪和按立圣职。信徒相信在这种状况下,真正属于耶稣基督的教会彻底从地面上消失了,即使基督的福音仍然在世上被教导和传播,但由于已混合了各种人为的观念和想法,当中一些观点互为驳斥、自相矛盾、并且脱离现实,以致信徒们难以实践真理,当中一些曾经被奉为极其重要的教导已被发现是错误的,在今日已不再被教导;所以在后期圣徒的看法里面
查看全文
后期圣徒运动相关标签
后期圣徒运动
基督教系新兴宗教
摩尔门教
美国新兴宗教
家族谱大览
运氏族谱
运氏族谱
浏览:0
贯氏族谱
贯氏族谱
寻根问祖,全国追源,共建贯姓族谱
浏览:0
中华豫章罗氏珠公 六十五世孙定龙公
中华豫章罗氏珠公 六十五世孙定龙公
浏览:0
鲁西尹氏族谱 [8卷,及卷首,附艺文卷]
原书: [台湾 : 出版者不详], 民国69[1980]序. 9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收藏所 :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台北家谱中心. 编纂者 : 尹堪祚,字德民 ; 尹同序,字鲁生. 受姓祖 : 般公. 少昊之子. 原为金天氏,封于尹城,因邑得姓. 始祖 : (明) 尹刚 ; 与尹伯能 ; 尹柏祥 ; 尹伯恒 ; 尹伯从. 叔姪七人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东迁山东,卜居肥城. 昭穆(11世起) : 文鸿肇式序 祚城燕逊贻 懋厘延辰拱 嘉孚廸景棋 毓兴法绍光 志学吉恒昌 道明声丕振 嗣令庆增祥. 散居地 : 山东省肥城县; 及台湾省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鲁西尹氏族谱[寓台建谱].
浏览:0
黄氏族谱
原书: [台湾 : 编者], 民国75[1986]. 1册(约26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台北家谱中心. 注 : 此谱仅含入台后之世系资料. 朋仲公为第17世祖. 17世之前祖先资料皆未录于此谱. 渡台祖(17世) : (清) 黄朋仲. 原籍广东嘉应州镇平县. 于乾隆50年来台. 居台北新庄,桃园等地. 朋仲公下五孙 : 黄东兰 ; 黄东戊 ; 黄东贵 ; 黄东壬(过房于宗亲) ; 第五孙招赘入彭姓. 皆为兴华公之子. 辈序(17世起) : 朋兴东振保娘德 绍启嘉镇万世昌. 散居地 : 台湾台北县新庄, 及桃园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西溪邓氏族谱
作者: 邓甲夫(主修) 堂号: 思孝堂 始迁祖:邓伯壎,字元音,行大五郎,南宋后期由四川邛州来湖南湘乡,居义学地,后迁居城西百二十里湖潭上思老山,最后定居西溪花井。 地区: 湖南湘潭市湘乡市 年代: 1928年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