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冠县

冠县

冠县位于中国山东省西部,是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面积为116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3万亩。

冠县简介资料
36°34′N 115°31′E
冠县相关文献
冠县多氏
冠县东大近村多氏来历。据家谱载,其始祖为清丰县三世第五门一支,因当时亡早,始祖妣率二子从清丰迁到冠县城东北二十里大近村。也就是说冠县一世始祖为清丰县的三世、阜城县的五世,从这儿来讲,现清丰县的二十二世,为阜城县的第二十四世,是冠县的第二十世。现阜城县多氏已经繁衍至第二十五世,河南清丰县至第二十二世(从阜城论为第二十四世),冠县至第二十六世(从阜城论为第三十世)。当然,这一切,都是从明永乐七年(1409年)阜城始祖妣王氏率四子从陕西渭南迁至河间府阜城县建桥屯三甲民籍算起。
查看全文
山东省-聊城-冠县路隋
路隋(775~835),字南式,唐代冠氏人,历仕宪宗、穆宗、文宗3代。幼时以父恩授八品官,贞元末年举明经,曾先后任左补阙史馆修撰、侍讲学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学士、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太师、检校尚书、右仆射、镇海节度使等职。他身居要职,在相位15年,参与机要,以清廉、耿直、襟怀坦白著称。经他手发布任命后,往往有人拿着礼物登门道谢,他总是予以回绝说:“办公事难道应当接受私人的谢礼吗?”
查看全文
山东省-聊城-冠县潘璋
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潘璋年轻时家贫,跟随孙权后得到其赏识,加上其作战勇猛,不断升迁,其一生为孙权东征西讨,在合肥之战、追擒关羽、夷陵之战、江陵保卫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但其为人奢侈贪财。经常设立军市,又劫杀将士以获得财物,但孙权念其有功未予深究。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潘璋擒获关羽,并夺取了青龙偃月刀及赤兔马,而且描写了在夷陵之战被为父报仇的关兴所杀,但实际上都是虚构的小说效果。果敢闻名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孙权十五岁时任阳羡长,潘璋开始跟随孙权。潘璋天性放荡,喜欢喝酒。家中贫穷。喜欢赊账酤酒。债主上门讨债。他就说:“等我以后富贵了再还。”孙权喜欢他,让他招募士兵,得到一百多人。于是用他为将领。因为讨伐山贼,故提升潘璋为别部司马。后来又担任吴郡的集市刺奸,致使盗贼绝迹,因此为人所知。升任豫章郡西安县长。当初刘表任荆州牧时,西安县百姓常...
查看全文
山东省-聊城-冠县潘平
潘平,三国东吴将领潘璋之子。东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潘璋去世,儿子潘平因行为不端而被流放会稽,潘璋妻子居住在建业,孙权赐于田地房屋和免除赋役的佃户五十家。
查看全文
冠县籍路姓九进士
根据州、府、县志在冠县(古阳平郡清渊县)共计有路氏先祖九位进士:路季登、路群、路庠、路单、路岳、路岩、路敬淳、路振、路坦。阳平郡清渊县:汉邳離侯路博德食邑清渊县,博德公始居清渊县至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等朝仕宦鼎盛。清渊县即清泉县,西汉元封五年置;清渊县先隶冀州巨鹿郡;后属魏郡,治所在今河北馆陶县西北清阳城。三国魏黄初二年改,清渊县隶属司州阳平郡。晋清渊县由于黄河决口,城址移治今山东省冠县东北清水镇。唐贞观初期改,清渊县属贝州清河郡。清渊县避李渊讳改称清水县(今冠县清水镇)。九进士:路季登:进士,唐大历六年(771)进士。累辟使府,升朝为尚书郎、终左谏议大夫、赠太子太傅。作品有《皇帝冬狩一箭射双兔赋》。路群:进士,字正夫。文宗二年(828)迁谏大夫以本官充侍讲学士,太和四年进翰林学士,太和五年拜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太和八年病故。路群《旧唐书》有传。路庠:进士。路单:进士。路岳:进士...
查看全文
冠县相关标签
山东省县份
聊城区县市
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