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泰和县

泰和县

(行政区划)

泰和县在中国江西省中部偏南,是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井冈山机场位于境内。“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2008年底,全县人口53.4万,99%为汉族。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泰和县简介资料
26°47′N 114°54′E
泰和县相关文献
泰和县爵誉康氏源流情况()
泰和县爵誉康氏源流情况(右派),泰和县爵誉康氏源流情况(右派)右派始祖国弼公在金陵乌衣巷生子行号能甫,南唐初为潭
查看全文
江西泰和县爵誉村由来
江西泰和县爵誉村由来,爵誉村在南唐时属西昌县(后改泰和县)万岁乡信实里,其名始于北宋仁宗朝,据查考谱记
查看全文
江西-吉安-泰和县杨士奇
杨士奇(1366.2.3~1444)名寓,字以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明朝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前后侍奉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更为孤儿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杨士奇随继父罗性曾改姓罗,罗性不重视杨士奇,但是杨士奇的一个举动改变了罗性对他的看法。一次罗家在祭祖,杨士奇突然想起了自己和父母颠沛流离的生活,而父亲却死在了看似没有尽头的征途上。他知道,罗性是不可能在桌上摆上杨士奇父亲的神位的,于是,他撮土铸成一个神牌,然后跪拜。这一切都被罗性看在了眼里。第二天,罗性对杨士奇说,他以后必成大器,不必跟自己姓罗了。(后罗性因罪充军)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成他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的优...
查看全文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罗璟
罗璟(1432~1503),字明仲,号冰玉,江西泰和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彭教榜进士第三人。据《明实录》记载,罗瞡之父罗进善与杨文贞公相友善,同在京城。罗璟诞生前夜,罗进善梦见一只仙鹤夕栖堂中。罗璟降生时,肤色莹洁,天庭有痣如丹砂,人们都很惊异。杨文贞公言道:“此儿有鹤相,宜好生教养。”罗璟3岁便开始学习诗书,出口成诵。天顺三年(1459)乡试中举。天顺八年(1464)高中探花后,授翰林院编修。成化三年(1467)预修《实录》成,升修撰。曾上疏建议宪宗:“属圣志,乐圣学,接群臣,辨贤否,容谏诤,崇节俭”六事。以预修《宋元通鉴纲目》成,升司经局洗马,侍东宫讲读。成化十六年(1480)与侍讲李东阳同为应天府乡试主考官。因母亲去世,归乡守制。罗璟与吏部尚书尹竁的儿子侍讲尹龙同娶于孔氏,翰林学士彭华和尹直曾想让罗璟疏通关系,结交尹竁,被罗璟正色拒之。成化二十二年(1486),罗璟守...
查看全文
泰和县
历史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泰和县境内可证实的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泰和县境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则属九江郡,秦代期间境内设立庐陵县,管辖范围包括目前吉安及赣州大部区域,县治位于今泰和县境内禾水之畔。西汉王莽时期,改名为恒亭县,东汉初,复名庐陵县。东汉兴平元年(194年)置西昌县,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并析置西昌县为庐陵郡治,西昌县治在今县城城西,东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分庐陵郡,置庐陵南郡都尉(管辖范围为今赣州区域,郡治于都),东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析庐陵郡地,立安成郡(今安福县)。(晋太康年间,迁郡治于石阳县,今吉水县东北二十里)。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战乱,人口大规模南迁,带来了当时北方较先进的农耕技术,吉泰盆地赣江河谷地区的农业生产进入持续发展时期,泰和亦逐渐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域。隋唐至明清时期隋开皇十年(590年),东昌、遂兴、永新等县并入西昌...
查看全文
泰和县相关标签
泰和县
江西省县份
吉安区县市
家族谱大览
和姓世系図・和姓家谱
浏览:0
泰和梁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宣统元[1909]. 3册 : 世系表. 远祖 : (汉) 梁天监. 居湖南长沙. 江陵祖 : (唐) 梁震. 自号荆台处士. 自长沙徙江陵. 泰和始祖(1世) : (南唐) 梁胜用. 仕南唐为征仕郎, 自江陵徙泰和. 胜用公派下房祖(10世) : 梁太初 ; 梁太来,号梅隐处士. 皆为胜用公第二子龙二郎之后裔. 太初公派下支祖(20世) : (元) 梁存道 ; 梁廷秀,讳兰一,字不移,号畦乐 ; 梁以受 ; 梁以安 ; 梁元辅 ; 梁元佐 ; 梁友惠. 太来公派下支祖(20世) : (元) 梁以信,字存义. 派行似为(2世起) : 龙福铉彦 德思从方...等. 散居地 :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泰和城头严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初[19--?]. 存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从第二册开始拍摄. 存第2册, 4-6册, 及8-9册. 始祖, 始迁祖, 及编纂者资料全缺. 衡公房16世祖 : 严灵文. 伯恂公下 : (明) 严甫威,名𫓧 ; 严甫重,名镇,号鲁夫. 仲侃公下 : 严甫进,名锐,号勉斋 ; 严甫明,名鉴,字启蒙. 辈分(16世起)似为 : 甫在林爕吉 (或为 : 甫在荣炜吉). 散居地 :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泰和严氏族谱.
浏览:100
泰和城头严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初[19--?]. 存7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从第二册开始拍摄. 存第2册, 4-6册, 及8-9册. 始祖, 始迁祖, 及编纂者资料全缺. 衡公房16世祖 : 严灵文. 伯恂公下 : (明) 严甫威,名𫓧 ; 严甫重,名镇,号鲁夫. 仲侃公下 : 严甫进,名锐,号勉斋 ; 严甫明,名鉴,字启蒙. 辈分(16世起)似为 : 甫在林爕吉 (或为 : 甫在荣炜吉). 散居地 :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泰和严氏族谱.
浏览:100
泰和梁氏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宣统元[1909]. 3册 : 世系表. 远祖 : (汉) 梁天监. 居湖南长沙. 江陵祖 : (唐) 梁震. 自号荆台处士. 自长沙徙江陵. 泰和始祖(1世) : (南唐) 梁胜用. 仕南唐为征仕郎, 自江陵徙泰和. 胜用公派下房祖(10世) : 梁太初 ; 梁太来,号梅隐处士. 皆为胜用公第二子龙二郎之后裔. 太初公派下支祖(20世) : (元) 梁存道 ; 梁廷秀,讳兰一,字不移,号畦乐 ; 梁以受 ; 梁以安 ; 梁元辅 ; 梁元佐 ; 梁友惠. 太来公派下支祖(20世) : (元) 梁以信,字存义. 派行似为(2世起) : 龙福铉彦 德思从方...等. 散居地 :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泰和南溪萧氏族谱 [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6年[1917]续修. 10册.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受姓始祖 : 叔大心. 微子启之11世孙,春秋时封于萧,以封地为姓,今徐州萧县. 泰和始祖 : 萧觉,字睿明. 唐五季自长沙徙居泰和之禾溪,子孙先徙泸溪,继徙南溪. 六派分尧卿, 舜卿, 汉卿三房. 大房祖 : 萧尧卿. 下分干, 坤两房. 分居黄岗村等地. 二房祖 : 萧舜卿,念四承事. 下分水, 火, 木, 金, 土五房. 分居泰和高行乡,曲尺桥等地. 三房祖 : 萧汉卿,行小三. 下分元, 亨, 利, 贞四房. 分居龙泉上溪等地. 清水岩前始祖 : 萧昂,字清一,号澄川. 一承事祖,萧演之孙. 于赵宋时肇基清水岩. 南溪初祖 : 萧演,三十二承事, 由水口庄徙中院,复徙泸滩 ; 二世萧理,大承事,字大节,徙居千秋乡南溪. 散居地 : 江西省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及版心题 : 南溪萧氏族谱. 谱序题 : 南溪萧氏续修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