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元祐

元祐

(年号)

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元丰八年,神宗驾崩,遂改元“元祐”,其中“元”字继承自“元丰”。当时哲宗年仅十岁,由高太后执政,对宋神宗的改革,也就是熙宁变法(或称王安石变法)全盘否定,史称“元祐更化”。哲宗对于此是不满的。元祐八年,太后病逝,哲宗亲政,随即改元。由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新旧党争中,元祐一名又被用来指称旧党及其成员。

元祐相关文献
郑元祐
参考书目《元诗纪事》卷二十
查看全文
元祐更化
神宗病逝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支持变法的宋神宗病逝变法派失去后台,由子赵煦年幼即位,是为宋哲宗,宣仁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等昔日的权臣们又得以重新弄政。这一年保守派司马光执政,打出“以母改子”的旗号,攻击“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几尽罢新法,“凡熙宁以来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所谓“元祐更化”,此一时期改革派人士如蔡确、章惇、吕惠卿、曾布等人,全被迫害贬黜。其中蔡确被贬至岭南(今广东),最后死于新州,开启北宋贬官至岭南的先例。新法废除事实上至“元祐更化”之前,变法已进行十余年,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人物,大都认为,新法有利有弊,如免役法与差役法相比较,还是利大于弊,即使不能说是完全成功,但也有真正便民、利民之处。苏轼认为免役法确实可行,他在《与滕达道书》中承认,“吾齐新法之初,辄守偏见,至有异同之论。虽此心耿耿,归于忧国;而所言差谬,少有中理者……回视向之所执,益
查看全文
元祐党籍碑
碑文全文皇帝嗣位之五年,旌别淑慝,明信赏刑,黜元佑害政之臣,靡有佚罚。乃命有司,夷考罪状,第其首恶与其附丽者以闻,得三百九人。皇帝书而刊之石,置于文德殿门之东壁,永为万世臣子之戒。又诏臣京书之,将以颁之天下。臣窃惟陛下仁圣英武,遵制扬功,彰善瘅恶,以昭先烈。臣敢不对扬休命,仰承陛下孝悌继述之志。
查看全文
钱元祐
参考文献《钱氏家乘》《十国春秋》
查看全文
郑元祐
(1292—1364)元遂昌(今属江西)人,字明德。儿时因乳媪失手伤其右臂及长,能左手作楷书,故自号尚左生。侨居吴县(今属江苏),博学能文,诗名甚著。至正十七年(1357),辟为平江路学教授,移疾去。二十四年,授江浙儒学提举。有《遂昌杂录》、《侨吴集》。
查看全文
元祐相关标签
北宋年号
1090年代中国政治
1080年代中国政治
11世纪中国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