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众数

众数

(数学)

众数(mode)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值。例如{2,3,3,3}中,出现最多的是3,因此众数是3,众数可能是一个数,但也可能是多个数。

在离散概率分布中,众数是指概率质量函数有最大值的数据,也就是最容易取様到的数据。在连续概率分布中,众数是指概率密度函数有最大值的数据,也就是概率密度函数的峰值。

在统计学上,众数和平均数、中位数类似,都是总体或随机变量有关集中趋势的重要资讯。在在高斯分布(正态分布)中,众数位于峰值,和平均数、中位数相同。但若分布是高度偏斜分布,众数可能会和平均数、中位数有很大的差异。

分布中的众数不一定只有一个,若概率质量函数或概率密度函数在x1, x2……等多个点都有最大值,就会有多个众数,最极端的情形是离散型均匀分布,所有的点概率都相同,所有的点都是众数。若概率密度函数有数个局部最大值,一般会将这几个极值都称为众数,此连续概率分布会称为多峰分布英语Multimodal distri...

众数相关文献
众数
部分语言众数说明和举例汉语的众数一般而言,汉语的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人称代词除外,像“我”(单数)和“我们”(复数),不过在一般名词后面加“们”字使名词本身变复数(主要用于指人的时候),还有“这个”(单数)如果后面改成“些”就会变成众数态的“这些”。用于名词之前的话,可以加上一个“诸”,如“北方官话诸方言”,指的是超过一个种类的北方官话方言;用在后的话,可用“众”,例如“观者”“听者”变成“观众”“听众”。虽然这几类用法不很常见,但这也是可以接受的用法。虽然汉语一般没有单复数之分,但是汉语具有量词的系统,像“一群绵羊”意味着有许多绵羊。日语的众数日语表示人的词汇的复数形式往往在该词后加上“たち”(達),例如“子供たち”为“小孩们”;若干代词可以加“ら”,如“我ら”(我等)。但是多数的名词一般并无此种用法;另外,日语和汉语一样,具有量词的系统。英语的众数英语多数名词具有单复数的分别,而部分不...
查看全文
众数
特征用众数代表一组数据,适合于数据量较多时使用,且众数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求法简便。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选择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当数值或被观察者没有明显次序(常发生于非数值性资料)时特别有用,由于可能无法良好定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例子:{苹果,苹果,香蕉,橙,橙,橙,桃}的众数是橙。使用主要用于分类数据,也可用于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历史众数的英文mode最早是由卡尔·皮尔逊在1895年开始使用。参见集中趋势:平均数、中位数正态分布多峰分布(英语:Multimodaldistribution)描述统计学矩(数学)概括统计量(英语:Summarystatistics)
查看全文
众数相关标签
统计学
平均数
学科&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