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论五说

三论五说

三论五说指中国古史分期研究出现的三个学派、五个学说。“三论”即以郭沫若、吴大琨、白寿彝、林甘泉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论;以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为代表的西周封建论和以尚钺、王仲荦、日知(林志纯)、何兹全为代表的魏晋封建论。五说:以周谷城、郑昌淦为代表的东汉封建说;以李亚农、唐兰、祝瑞开为代表的春秋封建说;以黄子通、夏甄陶、金景芳为代表的秦统一封建说;以侯外庐、赵钖元为代表的 西汉封建说;以梁作干为代表的东晋封建说 。

“三论五说”最大的相同点是:"都主张中国社会发展经历过奴隶社会阶段",最大代表是郭沫若。但这个主张自1979年至今,已受到主张中国社会发展没有经历过奴隶社会阶段一派的有力挑战。代表人物有黄现璠、张广志等等。

三论五说相关文献
邹衍五行论与五德终始说
邹衍五行论与五德终始说,五行论与五德终始说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述了阴阳家的来历和社会地位:“阴阳家之流
查看全文
天论与五德终始说
天论与五德终始说,天论与五德终始说班固《汉书・艺文志》论述了阴阳家的来历和社会地位:“阴阳家之流,
查看全文
三论五说
参考资料《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与中国史研究》朱绍侯,刊《史学月刊》1999年第2期。黄现璠撰《中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二、三期连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三期(总第九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5月。张广志撰《中国古史分期讨论七十年》,《文史知识》2005年第10期。
查看全文
三皇五帝另说
三皇五帝盘古氏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有巢氏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女娲氏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燧人氏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伏羲氏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
查看全文
论儒说法(五)∶荀子之真
查看全文
三论五说相关标签
奴隶制
中国历史学
奴隶社会
家族谱大览
何元升家族谱:作大开太学明德,国选英贤定安邦,朝廷文武齐全美,仁义礼智信忠良。何元升老祖宗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古罗界村大红枣树下,他生有五子两女,长子何作文,次子何作明,三子何作正,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两女名字不清楚,他们出生在战乱时期,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无法生存,只好选择离家出走,寻找生存之道,后来长子何作文住在陕西省,次子何作明住在湖北省,三子何作正留守湖南老家张家界,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以及两女至今下落不明,次子何作明的子孙后代同三子何作正的子孙后代现已团聚,听说五子何作晟没有后代,在这作明作正的子孙后代们是多么的希望长子何作文与四子何作仁的后裔们早日认祖归宗,落叶归根。建族谱人何元升之后裔三子何作正后代子孙之中第九代子孙何选于,联系人:何选于,联系电话18890690985.
何元升家族谱:作大开太学明德,国选英贤定安邦,朝廷文武齐全美,仁义礼智信忠良。何元升老祖宗生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龙潭坪镇古罗界村大红枣树下,他生有五子两女,长子何作文,次子何作明,三子何作正,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两女名字不清楚,他们出生在战乱时期,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无法生存,只好选择离家出走,寻找生存之道,后来长子何作文住在陕西省,次子何作明住在湖北省,三子何作正留守湖南老家张家界,四子何作仁,五子何作晟以及两女至今下落不明,次子何作明的子孙后代同三子何作正的子孙后代现已团聚,听说五子何作晟没有后代,在这作明作正的子孙后代们是多么的希望长子何作文与四子何作仁的后裔们早日认祖归宗,落叶归根。建族谱人何元升之后裔三子何作正后代子孙之中第九代子孙何选于,联系人:何选于,联系电话18890690985.
浏览:0
长校李氏五修族谱六修接修 [7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序伦堂 , 民国34[1945]. 14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有残页. 注 : 此谱为第五世念一郎, 及念六郎二房世系之合谱. 始迁祖(1世) : (宋) 李伍郎,字九福,号校溪. 大郎公第五子. 由下坪迁居闽汀清流长校. 伍郎公下房祖(5世) : (宋) 李念一郎,讳子清,为十郎公长子 ; 李念六郎,为十郎公三子. 念一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宗发郎 ; 李宗显郎. 念六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均达 ; 李三郎 ; 李十六郎. 派行: 念一郎支13世起似为 : 德原仁郎 生(敬)廷森(崇)应...等. 念六郎支13世起似为 : 仁成胜(得)松 玉楠(材)时德...等. 散居地 : 福建省清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部分书衣题 : 长校李氏族谱. 卷端题 : 闽汀清邑长校李氏五修族谱.
浏览:0
长校李氏五修族谱六修接修 [7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序伦堂 , 民国34[1945]. 14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有残页. 注 : 此谱为第五世念一郎, 及念六郎二房世系之合谱. 始迁祖(1世) : (宋) 李伍郎,字九福,号校溪. 大郎公第五子. 由下坪迁居闽汀清流长校. 伍郎公下房祖(5世) : (宋) 李念一郎,讳子清,为十郎公长子 ; 李念六郎,为十郎公三子. 念一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宗发郎 ; 李宗显郎. 念六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均达 ; 李三郎 ; 李十六郎. 派行: 念一郎支13世起似为 : 德原仁郎 生(敬)廷森(崇)应...等. 念六郎支13世起似为 : 仁成胜(得)松 玉楠(材)时德...等. 散居地 : 福建省清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部分书衣题 : 长校李氏族谱. 卷端题 : 闽汀清邑长校李氏五修族谱.
浏览:0
长校李氏五修族谱六修接修 [7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序伦堂 , 民国34[1945]. 14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有残页. 注 : 此谱为第五世念一郎, 及念六郎二房世系之合谱. 始迁祖(1世) : (宋) 李伍郎,字九福,号校溪. 大郎公第五子. 由下坪迁居闽汀清流长校. 伍郎公下房祖(5世) : (宋) 李念一郎,讳子清,为十郎公长子 ; 李念六郎,为十郎公三子. 念一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宗发郎 ; 李宗显郎. 念六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均达 ; 李三郎 ; 李十六郎. 派行: 念一郎支13世起似为 : 德原仁郎 生(敬)廷森(崇)应...等. 念六郎支13世起似为 : 仁成胜(得)松 玉楠(材)时德...等. 散居地 : 福建省清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部分书衣题 : 长校李氏族谱. 卷端题 : 闽汀清邑长校李氏五修族谱.
浏览:0
长校李氏五修族谱六修接修 [7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序伦堂 , 民国34[1945]. 14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有残页. 注 : 此谱为第五世念一郎, 及念六郎二房世系之合谱. 始迁祖(1世) : (宋) 李伍郎,字九福,号校溪. 大郎公第五子. 由下坪迁居闽汀清流长校. 伍郎公下房祖(5世) : (宋) 李念一郎,讳子清,为十郎公长子 ; 李念六郎,为十郎公三子. 念一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宗发郎 ; 李宗显郎. 念六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均达 ; 李三郎 ; 李十六郎. 派行: 念一郎支13世起似为 : 德原仁郎 生(敬)廷森(崇)应...等. 念六郎支13世起似为 : 仁成胜(得)松 玉楠(材)时德...等. 散居地 : 福建省清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部分书衣题 : 长校李氏族谱. 卷端题 : 闽汀清邑长校李氏五修族谱.
浏览:0
长校李氏五修族谱六修接修 [7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序伦堂 , 民国34[1945]. 14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有残页. 注 : 此谱为第五世念一郎, 及念六郎二房世系之合谱. 始迁祖(1世) : (宋) 李伍郎,字九福,号校溪. 大郎公第五子. 由下坪迁居闽汀清流长校. 伍郎公下房祖(5世) : (宋) 李念一郎,讳子清,为十郎公长子 ; 李念六郎,为十郎公三子. 念一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宗发郎 ; 李宗显郎. 念六郎公派下支祖(11世) : 李均达 ; 李三郎 ; 李十六郎. 派行: 念一郎支13世起似为 : 德原仁郎 生(敬)廷森(崇)应...等. 念六郎支13世起似为 : 仁成胜(得)松 玉楠(材)时德...等. 散居地 : 福建省清流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部分书衣题 : 长校李氏族谱. 卷端题 : 闽汀清邑长校李氏五修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