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彗星 (3D/Biela) 是一颗已消失的短周期彗星,它以一位奥地利业余天文学家来命名。
1772年,法国天文学家梅西尔(Charles Messier)首度发现该彗星,到1826年2月,彗星通过近日点,由奥地利人比拉 (Wilhelm von Biela) 再度发现,并且计算出轨道及其公转周期6.6年。这是第三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1846年,该彗星被发现分裂为两块碎片,分别有各自的彗发和彗核。1852年仍可以找得到,之后则再也找不到其踪影。1872年11月27日,在仙女座的位置上,出现了壮观的流星雨,被认为是比拉彗星的残骸。仙女座流星雨在19世纪每年仍可见到,但现在已变得微弱,几乎不可见。
民间有说法指比拉彗星的分裂是地球上数场大火的凶兆,但此说法被认为没有直接科学根据。
一颗名为207P/NEAT的周期彗星拥有与比拉彗星相似的轨道,被认为有可能是比拉彗星的残骸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