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五京制

五京制

五京制,指多个国家首都管理制度,五京制的渊源说法不一,最早记载于成书于945年的《旧唐书》,即757年所设置的唐朝形式上五京。渤海五京制首见于1044年修的《新唐书》,然而其具体设置年代缺载。五京制对后世首都建置制度上影响深远,前后历经唐(含渤海)、辽、金,自8世纪中叶起至13世纪,长达400多年。

五京制相关文献
五京制是什么意思?曾有哪些国家使用这个制度?
五京制是什么意思?曾有哪些国家使用这个制度?,五京制,指多个国家首都管理制度,五京制的渊源说法不一,最早有明确的记载为成书
查看全文
五鼠闹东京的五鼠都是谁五鼠闹东京故事介绍
五鼠闹东京的五鼠都是谁五鼠闹东京故事介绍,《五鼠闹东京》为石玉昆所著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中的高潮段落,从第三十二回至五
查看全文
五省六曹制
参见三省六部制一府六曹制二官八省制
查看全文
五京制
沿革中国自西周以来就实行复都制,周武王灭商后为了控制东方而设立雒邑。五京的设置,最早源于唐朝中期,唐朝于618年以长安为京师,657年以河南府为东都,时为陪都制。690年,以太原府为北都,至742年,以京师为西京,改东都为东京,改北都为北京。757年12月置凤翔府,号为西京,与南京成都府,中京京兆府,东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合为五京,至此,唐五京正式确立,762年以后,罢凤翔府京名。在东北的渤海国也设立了五京制,但渤海没有给后世留存下自己的文献典籍,渤海纪事始见于中国正史《旧唐书》及《新唐书》,此后,有关渤海国的史实陆续散见于历代的各种文献,其中包括日本与朝鲜的史籍。在《辽史》中记述了渤海国的灭亡。辽初以龙眉宫为上京临潢府,始建于918年。至928年以东平郡为南京,至938年得燕云十六州,改幽州为南京析津府;改东平郡为东京辽阳府。1009年,在原奚族地区的七金山土河之滨,仿造故唐“神都”洛阳
查看全文
京都五山
相关项目日本的佛教五山文学足利义昭日本寺院列表
查看全文
五京制相关标签
金朝行政区划
高句丽行政区划
新罗行政区划
东亚古代制度
唐朝行政区划
辽朝行政区划
渤海国行政区划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