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蜀学

蜀学

蜀学是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等人创立的学术思想体系或学派。因“三苏”皆为蜀(今四川)人,故称“蜀学”。亦称“苏氏蜀学”。

“三苏”遍读六经百家之说,又吸取老庄思想、道家学说和佛教教义,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体系。从元祐元年九月司马光病亡,其党分裂。苏轼、苏辙、吕陶等被指为“蜀党”,其派学说亦被称为“蜀学”,蜀学学派正式创立。蜀学弟子甚多,著名者有: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等。随着王安石新学的废止,洛学与蜀学的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长达七年的洛学(洛党)与蜀学(蜀党)的斗争。洛党以程颐为首,朱光庭为辅,蜀党以苏轼为首,而吕陶等为辅,中间夹杂了一个朔党,属于司马光门下刘挚、刘安世,史称“洛蜀党争”。

蜀学相关文献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巴蜀的艺术、哲学和科学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巴蜀的艺术、哲学和科学,巴蜀艺术丰富多彩,绚丽夺目。商代蜀人有大型青铜雕像群,造型奇丽,巧夺天工,在
查看全文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古代巴蜀丰富多彩的艺术、哲学、科学
巴蜀文化—文化大事记—古代巴蜀丰富多彩的艺术、哲学、科学,  巴蜀艺术丰富多彩,绚丽夺目。商代蜀人有大型青铜雕像群,造型奇丽,巧夺天工,在
查看全文
向朗(三国时蜀汉重臣、学者)
向朗(三国时蜀汉重臣、学者),向朗(三国时蜀汉重臣、学者)]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
查看全文
自贡蜀光中学
学校特色蜀光中学尤其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倡导体育锻炼,容忍多元文化,也造就了诸如范美忠,Ayawawa一类的全国知名人士。有人认为,蜀光中学虽然身处中国内陆,但是西方文明影响从未中断。早在建校之初,就广泛使用英文教材,同学思想趋于开放活跃。这种自由,容忍精神,显著的区别于建立于1949年之后的中学。奖学金海内外校友先后捐资设立了“蜀光校友奖学金”、“王氏爵玎奖学金”、“欧阳周氏奖学金”、“周晓薇奖学金”、“刘苏·黄楠森奖学金”等,资助品学兼优或家庭条件困难学生。名字来源“蜀光”取巴蜀之光,蜀学重光之意。蜀光校歌沱江之滨,釜溪之津,巍巍我蜀光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沱江之滨,釜溪之津,巍巍我蜀光精神。
查看全文
史学文纵——唐灭前蜀
? 王建盗贼,乘时窃据全蜀,已为非分,然其贪欲颇甚。梁、唐嬗代之际,初思连岐以取关中,已而兵出不利,则又乘岐之削弱而思兼并,而二国之兵衅启焉。《通鉴》云:蜀主女普慈公主,嫁岐王从子秦州节度使继崇。公主遣宦者宋光嗣以绢书遗蜀主,言继崇骄矜嗜酒,求归成都。蜀主召主归宁,留之。岐王怒,与蜀绝,聚兵临蜀东鄙。乾化元年(911)。《新五代史·前蜀世家》云:茂贞自山南
查看全文
蜀学相关标签
四川历史
蜀学
思想史
宋朝
三教合流
家族谱大览
唐氏学正支系世袭图
唐氏学正支系世袭图
1697年从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兴仁迁四川顺庆府蓬州北路,先后落户金甲(骑龙)唐家坝、徐家柏木沟、高梯子沟。本房现约人口600余人,主要分布在徐家华光村、太阳村、唐家祠村、月光坪村、小河口村,骑龙河半街等地。 字辈: 学进良世一、三德成国模、 明甫西裕志、洪光永远其。
浏览:0
蜀西崇阳王氏族谱 [14卷]
原书: 山东青岛 : 天眷堂, 民国25[1936]. 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始祖 : (周) 王晋 四川始迁祖 : (清) 王应学 散居地 : 四川省崇庆县, 及华阳县等地.
浏览:0
52.程氏宗谱, 52, 卷41, 学让 13世之礼公起, 1375-199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理学堂, 公元1995年四修. 合90册: 插图,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受姓祖: (周) 伯符. 为广平派祖. 伯符公下各大派祖: 安邑摄源里祖(伯符90世): 程推二,字于二. 为安邑始迁(1世): (元明之际) 程寿三,爵号判社. 原藉江西南昌, 与兄程寿一同迁楚北黄陂, 兄留陂邑, 寿三公转迁安邑南乡涂家埠, 旧名涂家畈. 为傅桥始祖. 推三公之子. 伯符公92世孙. 寿三公派下七大分支祖(5世): 程士诚 ; 程士进 ; 程士琏 ; 程士德 ; 程士纯 ; 程士辉 ; 程宜(宣)甫. 均玉公派祖(1世): 程均玉. 为寿三公之侄. 冈邑嘉鱼村祖(1世): 程书千. 迁居冈邑嘉鱼村, 后裔迁居麻邑陶元. 为程彦章,原名原七之次子. 明代编辈派(7~26世): 让德大文通 继之懋乃宗 存身为立本 敬业乐时风. 民国编辈派(27~46世): 志正承先绪 行端绍祖功 从兹延世泽 光显万年同. 当代编辈派(47~66世): 理学昌明远 天开泰运宏 传家忠厚永 浩福启兴荣. 注: 此谱以谱书封面上卷数为主, 部分卷数杂异. 缺卷57(均玉分伯五应四逢列公支系). 辈派为寿三公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安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51.程氏宗谱, 51, 卷40, 学让 13世之鹏公起, 1375-199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理学堂, 公元1995年四修. 合90册: 插图,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受姓祖: (周) 伯符. 为广平派祖. 伯符公下各大派祖: 安邑摄源里祖(伯符90世): 程推二,字于二. 为安邑始迁(1世): (元明之际) 程寿三,爵号判社. 原藉江西南昌, 与兄程寿一同迁楚北黄陂, 兄留陂邑, 寿三公转迁安邑南乡涂家埠, 旧名涂家畈. 为傅桥始祖. 推三公之子. 伯符公92世孙. 寿三公派下七大分支祖(5世): 程士诚 ; 程士进 ; 程士琏 ; 程士德 ; 程士纯 ; 程士辉 ; 程宜(宣)甫. 均玉公派祖(1世): 程均玉. 为寿三公之侄. 冈邑嘉鱼村祖(1世): 程书千. 迁居冈邑嘉鱼村, 后裔迁居麻邑陶元. 为程彦章,原名原七之次子. 明代编辈派(7~26世): 让德大文通 继之懋乃宗 存身为立本 敬业乐时风. 民国编辈派(27~46世): 志正承先绪 行端绍祖功 从兹延世泽 光显万年同. 当代编辈派(47~66世): 理学昌明远 天开泰运宏 传家忠厚永 浩福启兴荣. 注: 此谱以谱书封面上卷数为主, 部分卷数杂异. 缺卷57(均玉分伯五应四逢列公支系). 辈派为寿三公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安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49.程氏宗谱, 49, 卷40, 士琏 学让 13世之美公起, 1375-199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理学堂, 公元1995年四修. 合90册: 插图,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受姓祖: (周) 伯符. 为广平派祖. 伯符公下各大派祖: 安邑摄源里祖(伯符90世): 程推二,字于二. 为安邑始迁(1世): (元明之际) 程寿三,爵号判社. 原藉江西南昌, 与兄程寿一同迁楚北黄陂, 兄留陂邑, 寿三公转迁安邑南乡涂家埠, 旧名涂家畈. 为傅桥始祖. 推三公之子. 伯符公92世孙. 寿三公派下七大分支祖(5世): 程士诚 ; 程士进 ; 程士琏 ; 程士德 ; 程士纯 ; 程士辉 ; 程宜(宣)甫. 均玉公派祖(1世): 程均玉. 为寿三公之侄. 冈邑嘉鱼村祖(1世): 程书千. 迁居冈邑嘉鱼村, 后裔迁居麻邑陶元. 为程彦章,原名原七之次子. 明代编辈派(7~26世): 让德大文通 继之懋乃宗 存身为立本 敬业乐时风. 民国编辈派(27~46世): 志正承先绪 行端绍祖功 从兹延世泽 光显万年同. 当代编辈派(47~66世): 理学昌明远 天开泰运宏 传家忠厚永 浩福启兴荣. 注: 此谱以谱书封面上卷数为主, 部分卷数杂异. 缺卷57(均玉分伯五应四逢列公支系). 辈派为寿三公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安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50.程氏宗谱, 50, 卷40, 学让 13世之豪公起, 1375-199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理学堂, 公元1995年四修. 合90册: 插图,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受姓祖: (周) 伯符. 为广平派祖. 伯符公下各大派祖: 安邑摄源里祖(伯符90世): 程推二,字于二. 为安邑始迁(1世): (元明之际) 程寿三,爵号判社. 原藉江西南昌, 与兄程寿一同迁楚北黄陂, 兄留陂邑, 寿三公转迁安邑南乡涂家埠, 旧名涂家畈. 为傅桥始祖. 推三公之子. 伯符公92世孙. 寿三公派下七大分支祖(5世): 程士诚 ; 程士进 ; 程士琏 ; 程士德 ; 程士纯 ; 程士辉 ; 程宜(宣)甫. 均玉公派祖(1世): 程均玉. 为寿三公之侄. 冈邑嘉鱼村祖(1世): 程书千. 迁居冈邑嘉鱼村, 后裔迁居麻邑陶元. 为程彦章,原名原七之次子. 明代编辈派(7~26世): 让德大文通 继之懋乃宗 存身为立本 敬业乐时风. 民国编辈派(27~46世): 志正承先绪 行端绍祖功 从兹延世泽 光显万年同. 当代编辈派(47~66世): 理学昌明远 天开泰运宏 传家忠厚永 浩福启兴荣. 注: 此谱以谱书封面上卷数为主, 部分卷数杂异. 缺卷57(均玉分伯五应四逢列公支系). 辈派为寿三公世系. 散居地: 湖北省黄安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