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唐代 杨思勗

杨思勗

杨思勖,唐朝宦官,罗州石城人,本为苏姓,姓养父的姓氏。少年时为给事内侍省,跟随唐玄宗讨韦后、太平公主,擢升为左监门卫将军,唐玄宗倚重他。

开元初年,安南都护府梅叔鸾叛乱,号称黑帝,联合三十二州之众,勾结林邑、真腊、金邻等国,号称四十万。杨思勖请出征,唐玄宗募首领子弟十万,与安南大都护光楚客,从马援故道进军,出其不意,梅叔鸾大败,将尸体建成京观还军。

724年,五溪首领覃行章反唐,杨思勖为黔中招讨使,率兵六万,擒获覃行章,斩首三万级,杨思勖因功进封为辅国大将军,跟随皇帝封禅泰山,为骠骑大将军,封虢国公。

邕州封陵獠梁大海反唐,攻破宾、横等州,杨思勖平定了他,擒获梁大海等三千人。

泷州蛮族陈行范自称天子,其部下何游鲁号称定国大将军,冯璘号称南越王,攻破州县四十。杨思勖征发永、道、连三州兵,淮南十万弩士,斩杀何游鲁、冯璘。陈行范逃到盘辽诸洞,杨思勖率军穷追,生擒了他,坑沙其党六万,获...

杨思勗简介资料
740 年
杨思勗相关文献
杨思勗
参考文献《旧唐书》,宦官传《新唐书》,宦官传
查看全文
大勗进
参考文献《中国少数民族史大辞典》《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
查看全文
甯嘉勗
简介神龙三年(707年),太子李重俊不堪韦皇后、武三思等压迫,与成王李千里等人发动兵变,杀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是为重俊之变。不久士兵倒戈,李重俊被斩杀、馘首。重俊被杀后,没人敢靠近,甯嘉勗脱下衣服,包着重俊的首级痛哭,当时的人都觉得甯是义士。同平章事宗楚客非常生气,将甯监禁,又贬为平兴县县丞,甯不久就死了。唐隆之变后,睿宗重祚,发诏:“甯嘉勗能重视名节,他的事迹高于栾布、向朗,虽然已经归往幽途,却令人觉得生气凛然。他的善巧之言、忠义之心,应予以追封,以留存褒赏荣宠,可追赠为永和县县令。”参考资料《旧唐书》列传第三十六
查看全文
荀勗
生平早年事迹因为父亲荀肸早死,荀勗惟有依靠舅父生活。荀勗幼年聪慧,十多数就能写文章,长大后博学,通晓从政之事。最初任大将军曹爽的掾(秘书),迁中书通事郎。正始十年(249年),曹爽因被指控谋反而被杀,当时曹爽的门生和旧部属都无人敢吊唁,唯独荀勗只身前往致哀,大家才跟去。后转任安阳县令,因对当地人留下恩德,在荀勗转任骠骑从事中郎时,为荀勗立祠。后又迁任廷尉正,参大将军司马昭军事,获赐爵关内侯。后改任大将军从事中郎,领记室。忠于晋王景元四年(263年),有言刚刚攻灭蜀汉的锺会谋反,但当时尚未有确实证据,司马昭因为一向对锺会不薄,信任锺会而未相信。但荀勗却认为锺会的性格可能令他忘记恩义,做出谋反行为,劝司马昭早作准备。司马昭于是出镇长安,并派贾充领兵到汉中。此时主簿郭奕和参军王深认为荀勗与锺会家族有亲戚关系(荀勖是钟会堂甥),而且亦是由锺会家族养大,劝司马昭罢免他,但司马昭对他十分信任,仍然让荀...
查看全文
完颜勗
注释^《金史·列传第四》:‘旧制,皇兄弟、皇子为亲王给二品俸。宗室封一字王者给三品俸,勖等别给亲王俸,皆异数也。’‘撰定《女直郡望姓氏谱》及他文甚众。大定二十年,诏曰:“太师勖谏表诗文甚有典则,朕自即位所未尝见。其谏表可入《实录》,其《射虎赋》诗文等篇什,可镂版持之。”’参考文献《金史·列传第四》
查看全文
杨思勗相关标签
杨姓
唐朝骠骑大将军
唐朝国公
唐朝宦官
其他
家族谱大览
杨再思系族谱
杨再思系族谱
杨氏源自姬姓。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1.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2.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3.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杨敞:公元前?-前7年。号君平,字子明,胤长子。汉昭帝元凤五年(公元前76年)为丞相,封安平敬侯。居关西华阴,为弘农族中的第一个宰相。自此弘农为“全国望郡,杨氏望族”。食邑于河南汝南,后杨氏又有“汝南堂”之称,是为“弘农杨氏”始祖。卒谥敬。配司马氏(司马迁之女),生二子,忠、恽。 杨再思:南北朝时期西魏仪同三司、侍中、夏阳静侯杨俭第十三世孙也。公生于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卒于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这是西南民族节日“六月六”和“杨公祭”的来历。公葬于贵州黎平县长岭岗。唐代末期,王室衰微,天下纷争,藩镇割剧。其时叙州(治今湖南黔阳)南部一带苗、瑶、侗、土家各民族在其领导下,逐渐兴旺繁盛,形成一个以飞山(今湖南靖州县城外五公里)为中心的民族集团—“飞山蛮”,公被推为“飞山蛮”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配韩、蒙、马、潘、郑氏,生十子,政隆、政滔、政修、政约、政款、政绾、政岩、政嵩、政权、政钦(俭)。亲立“再正通光昌胜秀”字辈,为天下“七字杨”之共同祖先,后裔遍布全球,是当今全国杨姓各世系中庞大的支派之一。因居靖州,是为湖南“靖州杨氏”始祖。本为汉族,亦被湘西侗族、土家族杨氏尊为开族先祖。
浏览:0
杨再思始祖石阡河坝杨再位支系谱
杨再思始祖石阡河坝杨再位支系谱
杨再位,再思祖第二十二世子孙,石阡河坝(原石阡葛彰司)后街大院坝始祖。来自遵义余庆白泥下里桂花树,父亲杨秀纲,母亲张氏,生子杨再宏、杨再位、杨再光、杨再学。 生卒时间不详,葬于石阡县河坝大桥洞,相传,安葬之地在鱼背脊上,阴阳先生认为 立碑不利于鱼活动,告戒后世子孙坟墓不得立碑。 祖婆潘氏,余庆人,同再位祖公一起来到河坝,生卒时间不详。为结交河坝藩姓,体现合好之意,相互交换墓地,藩姓一人埋在杨姓墓地十字坟处,杨姓藩氏祖婆葬在藩姓墓地雷公寨金盆仚。生子:正荣、正武。
浏览:0
爐前周氏四修族譜, 15, 卷12_ 仲祿 瓚瀾 思錦 永松 昌微 42世英勗公起, 1944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民国33[1944]. 3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修谱人员 : 周祖茂,字砥平 ; 周国褫,字瑞璜 ; 周祖停,字莲池 ; 周国禓,字亚范 ; 周泰声,字建勋 ; 周泰镒,字致祥 ; 周荣锡,名禹畴,字祝遐. 注 : 卷首三 "周氏邵新武宁源流谱" 之版心注有 ”光霁堂” 字样. 一世祖(1世) : 周汾,字朝奉. 仕隋会稽刺史. 避难袁州,复徙庐陵乌东. 邵东始迁祖(27世) : (元) 周梦龙. 原籍江西太和县. 元时随父迁宝庆邵阳,卜居邵东石步天河湾,即今长塘庙大树下周家瓦子屋场. 炉前始祖(28世) : (元) 周汝海. 梦龙公三子. 元末明初由湖南邵阳东乡迁居炉前. 五大派祖(32世) : (明) 周仲禄 ; 周仲华 ; 周仲诚,字万诚 ; 周仲旻,字仁通 ; 周仲庆. 仲禄公下二支祖(33世) : (明) 周文琏 ; 周文瓒. 瓒公下三房祖(34世) : (明) 周志汪 ; 周志澜 ; 周志深. 志汪公生五子(35世) : (明) 周思钰 ; 周思钦 ; 周思锭 ; 周思钧 ; 周思镒. 志澜公生五子(35世) : (明) 周思钺 ; 周思钟 ; 周思炼 ; 周思锦 ; 周思锁. 志深公生六子(35世) : (明) 周思铨 ; 周思钥 ; 周思镗 ; 周思钊 ; 周思铉 ; 周思录(止). 排行(27世起)似为 : 梦汝才应世仲文志思永兴隆万代昌英雄朝显祖国泰定安裕荣. 注 : 新邵武宁各房班次详见卷首3, 影像31-32页.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邵阳炉前周氏四修族谱 版心题(卷首3) : 周氏邵新武宁源流谱 卷端题 : 湖南邵阳炉前周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
10.熊氏三修宗谱, 10, 卷7: 思龙 92世开杨公起, 199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1990年. 存2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浙江省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编纂者 : 熊作义,新派名秀龙,字竟成 ; 熊少罴,旧派名德发,新派名英发 ; 熊文杰,旧派名作里,新派名秀文,号炳扬 ; 熊耀华,旧派名其福,新派名钟声,号玉阶.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3-4, 及卷末. 远祖(1世) : (商) 鬻熊公. 高阳苗裔. 生一子: 熊丽. 卒枝江县(今由湖北宜昌市管辖). 始祖(82世) : (元明之际) 熊胜四,讳贤文山. 英杰公第五子. 自江西迁湖北崎山. 生一子 : 熊受二. 为文, 广, 富, 海四房之始祖. 派祖(85世) : (明) 熊文 ; 熊广 ; 熊富 ; 熊海. 皆为子安公之子. 文公下一子(86世) : 熊志高. 下有四子 : 熊思端(长房) ; 熊思仁(二房) ; 熊思谅(三房) ; 熊思怀(四房). 广公下支祖(87世) : 熊思龙 ; 熊思虎 ; 熊思翊 ; 熊思太 ; 熊思智 ; 熊思恩 ; 熊思义. 皆为志聪公之子. 富公下四子(86世) : 熊志元 ; 熊志礼 ; 熊志金 ; 熊文宗. 元, 礼, 金三公下共分五支 : 熊思尚 ; 熊思成 ; 熊思炳 ; 熊思润 ; 熊思江. 不确定何支出于何公. 文宗公下四支(87世) : 熊万一 ; 熊万二 ; 熊万三 ; 熊万四. 海公下四子(86世) : 熊志和 ; 熊志金 ; 熊志元 ; 熊志礼(止). 注 : 合州, 现为四川合川县. 旧派 : 光应开景会 缘法定宏昌 正德作其美 家声越更长. 百字派 : 发源稽肇祖 崇绪本高阳 英秀锺贤圣 功勋耀汉唐 臣心孚武穆 师道启周疆 虎石雄威着 鳌峰正学张 金钱雨孝子 宝剑赐忠良 和象传音乐 嘉言庆寿康 名儒标介节 太守具慈祥 献捷东夷畏 荣旌甲第光 前谋贻燕翼 后起竞龙骧 俊彦时繁衍 绵延德泽长. 本分旧派 : 文万孟作仕 世龙兆承永 远正应明兴 学贤效三省.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浠水县, 麻城县, 鄂城县; 及四川省合川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书名页题:熊氏族谱.
浏览:100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鳣堂, 清光绪17[1891]. 存2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曾经郛,字丙熙 ; 杨奎堂,字国迪 ; 杨岑台,字国棅.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8, 20-21. 且部分谱页缺失,破损难阅. 鼻祖 : (元) 杨福开,字法魁. 由江右卢陵迁邵东之新宁里瑶田. 福开公生三子 : (元) 杨嗣隆,字盛裔(留住祖居) ; 杨嗣亨,字克通(居柳东) ; 杨嗣元,徙黎平(未载). 嗣隆公下三派(4世) : (明) 杨仕贤,字见齐 ; 杨仕华,字绍虞 ; 杨仕兴. 嗣亨公下二派(4世) : (明) 杨仕聪 ; 杨仕成. 仕贤公下五房 : (明) 杨允芳 ; 杨允泰 ; 杨允福,字备五 ; 杨允祥,字呈瑞 ; 杨允端. 仕华公下三房 : (明) 杨允通,字既明 ; 杨允尧,字钦明 ; 杨允舜,字德闻. 仕兴公下二房 : (明) 杨允干 ; 杨允坤. 仕聪公下三房 : (明) 杨允庆,字善积 ; 杨允善,字伯祥 ; 杨允禄. 仕成公下三房 : (明) 杨允义,字次仁 ; 杨允胜 ; 杨允瑢. 旧班序 : 福嗣思仕允 定安邦万兴 再添文共武 护国镇乾坤 新班序 : 世德光先代 儒修启后新 名元逢景运 致治选朝臣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邵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邵东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新桥杨氏三修族谱, 9, 卷10_ 隆房 华公 再攀 16世护成公起
浏览:100
新橋楊氏四修族譜 [62卷,首末各1卷,藝文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鳣堂藏, 民国30[1941]. 6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中心. 微卷2284565-2284568 : 缺卷6, 及卷57. 微卷1609423-1609425 : 缺卷首. 主要含世系表. 微卷2054678 : 仅残存卷首, 卷1, 及卷末. 以叙述部分为主. 鼻祖 : (元) 杨福开,字法魁. 由江右卢陵迁邵邑之新宁里瑶田. 福开公生三子 : 杨嗣隆(留住祖居) ; 杨嗣亨,字克通(居柳东) ; 杨嗣元(徙黎平,未载). 嗣隆公下分三房 : (明) 杨仕贤,字见齐 ; 杨仕华,字绍虞 ; 杨仕兴. 编纂者 : 杨庾岭,字坤梅 ; 杨干沅,字熙春.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邵东新桥杨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