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沟

鸿沟是中国的古运河名。约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开凿的连结黄河与淮河的运河。故道从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引黄河水,东流经过今中牟县北,又东经过今开封市北,转折向南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至淮阳县东南入颍水。

在楚汉相争时,前202年秋,楚汉两方进入相持阶段,于是商定鸿沟和约,划鸿沟为界(“楚河汉界”),东面是项羽的楚、西面属刘邦的汉。今称界限分明为“划若鸿沟”,即出于此。

鸿沟相关文献
【侯氏网新闻】划鸿沟楚汉议和汉王封侯公平国君
【侯氏网新闻】划鸿沟楚汉议和汉王封侯公平国君,     话说张良同韩信使者到了齐国,道达汉王之意,辞别回去。韩信受领王印,择定
查看全文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楚蜀鸿沟题刻
巴蜀文化—文物瑰宝—楚蜀鸿沟题刻,   位于巴东县官渡口镇上游,为乾隆年间荆南观察使李拔题写。题刻正好位于湖北、四
查看全文
鸿沟和议有什么内容?项羽与刘邦怎样划分天下
鸿沟和议有什么内容?项羽与刘邦怎样划分天下,项羽在范增的建议下,与范增合围荥阳,打算把刘邦消灭,刘邦非常害怕,采取陈平的
查看全文
鸿沟,中分天下?
? 韩信做出了在他短暂人生中最为艰难的决定。 韩信拒绝了武涉和蒯彻的反汉之策,不过他们说的那些露骨的话,却在韩信的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记。特别是蒯彻,刘邦身上的劣根性被蒯彻分析得几乎“一丝不挂”,让韩信看到了与他看到的所不一样的刘邦。 客观来讲,蒯彻劝韩信造反自立,实际上是在赌博,韩信未必就能战胜刘邦。别的不说,仅韩信身边的那些功勋大将,比如曹参、灌
查看全文
楚汉划鸿沟为界(公元前203年)
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集重兵于广阳(今河南荥阳)相持不下,刘邦列出兵攻打楚国,刘邦列项羽十罪状:刘邦列项羽十条罪状:1、“当初我和你项羽一同受怀王之命,说定了先入关中者在关中为王,你项羽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2、你项羽假托怀王之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而自任上将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3、你项羽奉命援救了赵国,本应当回报怀王,而你项羽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4、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杀掳掠,你却焚毁秦朝宫室,挖了始皇帝坟墓,私自收取秦地的财物,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5、你硬是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6、你采用欺诈手段在新安活埋了二十万秦兵,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7、你项羽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迁移赶走原来的诸侯王田市、赵歇、韩广等,使得他们的臣下为争王位而反叛,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8、你项羽把义帝...
查看全文
鸿沟相关标签
淮河水系
黄河水系
郑州建筑史
周口建筑史
楚汉战争
开封建筑史
河南运河
战国建筑
人文建筑
家族谱大览
1.毘陵查氏宗谱 1-11册 (卷1-5, 26-21)(六续)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容堂藏, 民国37[1948]六修. 26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本谱拍摄顺序 : 1-5卷顺序拍摄, 其后倒序拍摄, 即: 26, 25,...8, 7, 6卷. 受姓始祖 : 延鲁公,号东安公子. 周恵王封于查,后裔以邑为氏. 毘陵始迁祖(66世) : (元明之际) 查(山华),字启甫. 由常熟鸿沟游学入迁常州西盖里. 三大房祖(毘陵2世) : (元明之际) 查寿益,字符义(东分及西分祖) ; 查寿义,字利之(北分祖) ; 查寿山,字玮先(南分祖). 义公下支祖(6世) : 查穗,字近仁. 其子查宸,字有田,徙居锡邑隈湖西漳前小桥. 益公下焦溪舜山南麓查家湾三大支(11世) : (清) 查大忠,字舜恵 ; 查大祚,字永兴 ; 查大纬,字子兴(迁居茶岐). 山公下韩地支祖(11世) : (清) 查大和,字君安,又字中和. 金邑(金坛)南张张家桥始迁祖 : (明) 查祥,字伯贤,号宇. 峤公之子. 字辈(16-31世) : 世尔昌明 顺天承道 先正有文 尚其克绍.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 金坛县, 武进县(旧称常州府)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及卷端题 : 毘陵查氏宗谱.
浏览:100
2.毘陵查氏宗谱11-26册 (卷21-6)(六续)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容堂藏, 民国37[1948]六修. 26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本谱拍摄顺序 : 1-5卷顺序拍摄, 其后倒序拍摄, 即: 26, 25,...8, 7, 6卷. 受姓始祖 : 延鲁公,号东安公子. 周恵王封于查,后裔以邑为氏. 毘陵始迁祖(66世) : (元明之际) 查(山华),字启甫. 由常熟鸿沟游学入迁常州西盖里. 三大房祖(毘陵2世) : (元明之际) 查寿益,字符义(东分及西分祖) ; 查寿义,字利之(北分祖) ; 查寿山,字玮先(南分祖). 义公下支祖(6世) : 查穗,字近仁. 其子查宸,字有田,徙居锡邑隈湖西漳前小桥. 益公下焦溪舜山南麓查家湾三大支(11世) : (清) 查大忠,字舜恵 ; 查大祚,字永兴 ; 查大纬,字子兴(迁居茶岐). 山公下韩地支祖(11世) : (清) 查大和,字君安,又字中和. 金邑(金坛)南张张家桥始迁祖 : (明) 查祥,字伯贤,号宇. 峤公之子. 字辈(16-31世) : 世尔昌明 顺天承道 先正有文 尚其克绍.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 金坛县, 武进县(旧称常州府)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及卷端题 : 毘陵查氏宗谱.
浏览:100
查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容堂藏, 民国37[1948]六修. 26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本谱拍摄顺序 : 1-5卷顺序拍摄, 其后倒序拍摄, 即: 26, 25,...8, 7, 6卷. 受姓始祖 : 延鲁公,号东安公子. 周恵王封于查,后裔以邑为氏. 毘陵始迁祖(66世) : (元明之际) 查(山华),字启甫. 由常熟鸿沟游学入迁常州西盖里. 三大房祖(毘陵2世) : (元明之际) 查寿益,字元义(东分及西分祖) ; 查寿义,字利之(北分祖) ; 查寿山,字玮先(南分祖). 义公下支祖(6世) : 查穗,字近仁. 其子查宸,字有田,徙居锡邑隈湖西漳前小桥. 益公下焦溪舜山南麓查家湾三大支(11世) : (清) 查大忠,字舜恵 ; 查大祚,字永兴 ; 查大纬,字子兴(迁居茶岐). 山公下韩地支祖(11世) : (清) 查大和,字君安,又字中和. 金邑(金坛)南张张家桥始迁祖 : (明) 查祥,字伯贤,号宇. 峤公之子. 16-30世字辈 : 世尔昌明, 顺天承道, 先正有文, 尚其克绍.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 金坛县, 武进县(旧称常州府)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及卷端题 : 毘陵查氏宗谱.
浏览:0
查氏宗谱 [2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容堂藏, 民国37[1948]六修. 26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本谱拍摄顺序 : 1-5卷顺序拍摄, 其后倒序拍摄, 即: 26, 25,...8, 7, 6卷. 受姓始祖 : 延鲁公,号东安公子. 周恵王封于查,后裔以邑为氏. 毘陵始迁祖(66世) : (元明之际) 查(山华),字启甫. 由常熟鸿沟游学入迁常州西盖里. 三大房祖(毘陵2世) : (元明之际) 查寿益,字元义(东分及西分祖) ; 查寿义,字利之(北分祖) ; 查寿山,字玮先(南分祖). 义公下支祖(6世) : 查穗,字近仁. 其子查宸,字有田,徙居锡邑隈湖西漳前小桥. 益公下焦溪舜山南麓查家湾三大支(11世) : (清) 查大忠,字舜恵 ; 查大祚,字永兴 ; 查大纬,字子兴(迁居茶岐). 山公下韩地支祖(11世) : (清) 查大和,字君安,又字中和. 金邑(金坛)南张张家桥始迁祖 : (明) 查祥,字伯贤,号宇. 峤公之子. 16-30世字辈 : 世尔昌明, 顺天承道, 先正有文, 尚其克绍.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 金坛县, 武进县(旧称常州府)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及卷端题 : 毘陵查氏宗谱.
浏览:0
1.山西省平鲁县武家沟村村史及其王氏家谱, 1, bef. 1992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丁沟张氏族谱 [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百忍堂藏版, 清光绪23[1897].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甘泉丁沟始迁祖 : (明) 张太如,讳翼.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都县等地. 卷端题 : 甘邑丁沟张氏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