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六榕寺

六榕寺

六榕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的六榕路。

六榕寺为一座佛教寺庙,至今已有1460多年历史,内有六榕花塔,广州四大丛林(六榕、光孝、华林、海幢)之一,六榕寺为广州佛教圣地,亦为广州旅游景点及名胜古迹之一。大门上有一副对联“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为民国初年顺德文人岑学侣撰写,联中“博士”指的是王勃,“东坡”指的是苏轼,以纪念他们对六榕寺的贡献。

六榕寺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后北宋初毁于火灾,宋端拱二年(989年)重建,改名为净慧寺。后苏东坡来寺游览,见寺内有老榕六株,欣然题书“六榕”"二字,后人遂称为“六榕寺”。同时,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样,历来为人们所称颂,加之历史地位与光孝寺齐名,素有“光孝以树传,净慧以塔显”之称。净慧是六榕寺的别称。 寺内有名塔为千佛,因其塔身斑斓,又称“花塔”。

1983年,六榕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97年,六榕寺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景...

六榕寺简介资料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23°07′41″N 113°15′36″E
现存
Temple of the Six Banyan Trees
六榕寺相关文献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宋广州六榕寺祖师墓塔群
岭南文化—文化遗址—宋广州六榕寺祖师墓塔群,宋广州六榕寺祖师墓塔群位于广州市白云山柯子岭和顺岗。现存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
查看全文
董榕
参考书目桑调元:《观察虔南定岩董君墓志铭》,《钗甫集》卷一八乾隆《丰润县志》卷四周妙中:《清代戏曲史》,页222–223王瑷玲:〈论董榕《芝龛记》传奇中之演史、评史与诠史〉。
查看全文
榕属
特征正榕(Ficusmicrocarpa)本属是在生态圈中包含乔木、灌木和藤本,型态变化大的一属。大部分为常绿,但有些落叶品种会攀附在乔木到高处以得到阳光。本属植物因其特殊的隐头花序和与榕果小蜂型成的特殊授粉系统而容易辨认。要在众多在本属植物分辨出是哪种是很困难,但分辨本属植物与其他植物却是相当容易。有些具有气根和独特的型态和习性,它们的果实和其他植物比起来就像是消失了。本属植物的果实其实是一种闭锁的花序,也被称为隐头花序,瓮状结构中布满了本属植物真正的小花。其特别的授粉系统是借由一种微小且高度特化的蜂,即榕果小蜂进入这些半封闭的花序产卵时同时也完成授粉程序,此举也令生物学家惊异,认为是自然界中的奇迹。最后,它们都各自拥有一些共同植物特征。所有榕属植物皆有白色且干燥后会呈黄色的汁液(乳胶),有些含量甚至更丰富。嫩枝皆有一对托叶或是形成托叶鞘保护嫩枝直到脱落。而且在叶片基部的侧边叶脉呈现斜状...
查看全文
朱祐榕
参考资料《明史》
查看全文
朱显榕
楚藩宫变朱显榕之子朱英燿,与楚王宫人私通,又勾结王府吏刘金,以与显榕争夺妓女,显榕得知后,欲治罪刘金,刘金遂与英燿密谋为逆。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正月十八日,英燿在武昌楚王府世子所张灯置酒,邀父显榕赴宴,在西室别宴叔父武冈王朱显槐。酒宴时设法毒杀显榕,不成功。刘金自座后出来,用金瓜锤杀显榕。显槐闻声而至,试图阻拦,被击伤,后逃出王府,幸免。英燿向朝廷报告:朱显榕中风而死。朱显榕的侍从朱贵逃出王府,将此事告诉湖广巡抚及按察使。朱英燿惶恐,上疏奏辩,并逼显阳王朱显休代为保奏。通山王朱英炊不从,上疏告朱英燿弑父之事。明世宗遣中官和驸马邬景和、侍郎喻茂坚前往武昌审讯朱英燿,英燿认罪,被送往北京,当年九月诏告太庙后处死,焚尸扬灰。刘金等人伏诛,护军徐景荣等三十六人被凌迟,长史孙立等被斩杀。显阳王朱显休俸禄革去十分之三。根据当时一些史料《万历野获编》、《戒庵老人漫笔》的说法,朱英燿之所以弑父,主要...
查看全文
六榕寺相关标签
楼阁式塔
越秀区
广东的塔
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佛寺
明朝的塔
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文化遗产
现存古迹
家族谱大览
广昌县寺川里下寺村陈氏六修族谱[总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光绪17[1891]. 2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 陈三八太大,讳显. 始迁祖(6世) : 陈镌,即铁郎. 徙居今址大坑头. 镌公下房祖(7世) : 陈十郎,字庆先 ; 陈三十郎. 十郎公派下支祖(9世) : 陈静安,字胜德 ; 陈静实 ; 陈静宥,字四郎. 皆为景源公之子. 三十郎公派下支祖(9世) : 陈静郎 ; 陈魁郎 ; 陈北郎. 皆为景安公之子. 派行似为(8世起) : 景静文宗 大德廷崇...等. 散居地 : 江西省广昌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 陈氏六修宗谱.
浏览:0
广昌县寺川里下寺村陈氏六修族谱[总卷数不详]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光绪17[1891]. 2册 : 世系表. 始祖(1世) : 陈三八太大,讳显. 始迁祖(6世) : 陈镌,即铁郎. 徙居今址大坑头. 镌公下房祖(7世) : 陈十郎,字庆先 ; 陈三十郎. 十郎公派下支祖(9世) : 陈静安,字胜德 ; 陈静实 ; 陈静宥,字四郎. 皆为景源公之子. 三十郎公派下支祖(9世) : 陈静郎 ; 陈魁郎 ; 陈北郎. 皆为景安公之子. 派行似为(8世起) : 景静文宗 大德廷崇...等. 散居地 : 江西省广昌县等地. 书名据卷端题编目. 版心题 : 陈氏六修宗谱.
浏览:0
10.锡山徐氏宗谱, 10, 寺头镇世系 裕六公 6世午公起, 1345-190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古十笏堂, 记事至清光绪31[1905]. 共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含目录, 不确定是否齐全. 内容记录似有缺失. 书院衖远祖 : (唐) 徐商,字义声,又字秋卿. 宗祖 : (北宋) 徐鼎臣,讳铉,字鼎臣. 房祖(1世) : (明) 徐怀祖,行名裕一,字梅轩,又字伯枢. 元度公长子. 鼎臣13世孙, 由昆山迁无锡城内书院衖口. 房祖 : (明) 徐思祖,行名裕二,字仲枢. 元度公次子. 鼎臣13世孙. 甘露城南房祖 : (元) 徐景祖,行名裕三,字叔枢. 宪公第三子. 鼎臣13世孙. 房祖 : (元) 徐光祖,行名裕八,字雪轩. 元敬公长子. 鼎臣13世孙. 居西门外独月山大徐巷. 东胶山房祖 : (明) 徐耀祖,行名裕九,字梅堂,晚号松轩. 元敬公次子. 鼎臣13世孙. 村东房祖 : (明初) 徐配祖,行名裕十,字梅轩. 元敬公第三子. 鼎臣13世孙. 另房祖 : 徐亨一,讳日儆,字浩生. 伯三公长子. 鼎臣13世孙. 开化房组 : 徐怀仁,行名宽一. 元杰公长子. 鼎臣13世孙. 自蟇塘桥迁开化乡,居白龙山站头. 徐巷房祖 : 徐应旟,行名载三,字瑞卿,号清适. 多文公第三子. 鼎臣13世孙. 强家渡房祖 : (元明之际) 徐思文,字仲明. 祥三公第三子. 鼎臣14世孙. 长沙八龙开派祖 : (宋) 徐一奇. 俊公长子. 原居浙江金华. 因游吴,卜居长洲县. 西徐巷支房祖 : 徐徽祖,行名茂四,字正兴一,字佳祚. 君瑞公次子. 鼎臣13世孙.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江阴六氏宗谱 [6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侯城书屋, 清光绪22[1896]. 8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纽约 : 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 江阴始迁祖 : (明) 六郎,字佚.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阴县等地.
浏览:0
韩氏宗谱 [20卷,首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五云堂, 公元1993年. 28册:插图, 肖像, 世系表. 浠水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韩兴宗,字莲荣(大份, 由黄梅两河口迁浠川) ; 韩兴祖,字莲盛(二份, 与兄兴宗同迁) ; 韩兴再,原名再一,字国安,号殿邦(三份, 与弟兴盛由豫章迁蕲邑南乡). 兴宗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韩正锵,原名锵,字金声 ; 韩正巨,原名巨,字纲 ; 韩正烈,字登鳌. 正锵公派下支祖(9世): (明) 韩文实,原名锵,字金声 ; 韩文科,原名巨,字纲 ; 韩文相. 正巨公派下支祖(9世): (明) 韩文正,字光才. 正烈公派下支祖(9世): (清) 韩文林,字作舟,号方之,亦号典章. 兴祖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韩正昌,原名蒙昌,字炽甫 ; 韩正一,原名贞一,字元道 ; 韩正八. 正昌公派下支祖(9世): (明) 韩文周,字希周. 正一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韩世德,原名尚礼,字耀文 ; 韩世月. 正八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韩世正 ; 韩世廖. 兴再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韩正五,原名太五,字焕彩 ; 韩正六,原名太六,字焕文(传2世后止) ; 韩正阳,原名太十一,字焕然. 正五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韩世富,原名继富,字巨万 ; 韩世营,原名季营,字巨富. 正阳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韩世成, 原名季成,字巨卿 ; 韩世祥. 世派: 兴启正大 永世长春 文继一盛 华国振家 声清荣显 裕厚光昌 和顺明德 以保寿康 福禄常有 功业流芳 普天同庆 齐(旗)胜辉扬.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县, 麻城县, 及安徽省金寨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韩氏宗谱 [20卷,首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五云堂, 公元1993年. 28册:插图, 肖像, 世系表. 浠水始迁祖(1世): (元明之际) 韩兴宗,字莲荣(大份, 由黄梅两河口迁浠川) ; 韩兴祖,字莲盛(二份, 与兄兴宗同迁) ; 韩兴再,原名再一,字国安,号殿邦(三份, 与弟兴盛由豫章迁蕲邑南乡). 兴宗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韩正锵,原名锵,字金声 ; 韩正巨,原名巨,字纲 ; 韩正烈,字登鳌. 正锵公派下支祖(9世): (明) 韩文实,原名锵,字金声 ; 韩文科,原名巨,字纲 ; 韩文相. 正巨公派下支祖(9世): (明) 韩文正,字光才. 正烈公派下支祖(9世): (清) 韩文林,字作舟,号方之,亦号典章. 兴祖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韩正昌,原名蒙昌,字炽甫 ; 韩正一,原名贞一,字元道 ; 韩正八. 正昌公派下支祖(9世): (明) 韩文周,字希周. 正一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韩世德,原名尚礼,字耀文 ; 韩世月. 正八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韩世正 ; 韩世廖. 兴再公派下支祖(3世): (明) 韩正五,原名太五,字焕彩 ; 韩正六,原名太六,字焕文(传2世后止) ; 韩正阳,原名太十一,字焕然. 正五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韩世富,原名继富,字巨万 ; 韩世营,原名季营,字巨富. 正阳公派下支祖(6世): (明) 韩世成, 原名季成,字巨卿 ; 韩世祥. 世派: 兴启正大 永世长春 文继一盛 华国振家 声清荣显 裕厚光昌 和顺明德 以保寿康 福禄常有 功业流芳 普天同庆 齐(旗)胜辉扬. 散居地: 湖北省浠水县, 麻城县, 及安徽省金寨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