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战国时期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公子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

  • 齐国孟尝君田文
  • 赵国平原君赵胜
  •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 楚国春申君黄歇

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相关文献
战国四公子,个个皆贤臣
战国四公子,个个皆贤臣,战国时期,鼎鼎大名的将领数不胜数,人们知晓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刺客。但
查看全文
春秋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
春秋战国四公子是谁?战国四公子谁最厉害?,导读: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
查看全文
战国四公子门客为何那么多?战国四公子揽客之道
战国四公子门客为何那么多?战国四公子揽客之道,在中国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中的贵族大臣为了能够相互倾夺,辅国持权都方争下士、招致宾
查看全文
战国四公子
人物简介战国时期四位有名的政治活动家,皆以礼贤下士而闻名于世,他们分别是信陵君魏无忌,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时称“战国四君子”。虽然人们对战国四君子或褒或贬,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那就是他们在当时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是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贵族。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兄弟,他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十多年不敢动魏国的心思。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君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倾其家有,犒赏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击退秦兵三十里。不久魏国、楚国的救兵赶到,邯
查看全文
趣味战国——乱世贵族:战国四公子
? 本书前面介绍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子”,与后世的公子有较大的区别。后世的公子,是对富贵人家子弟的统称,宰相的儿子可以称为公子,县令的儿子可以称为公子,地主商人的儿子可以称为公子,甚至平民百姓家的儿子,如果考上了个秀才,也有可能被叫作公子。但是在春秋时期,诸侯统称为公,诸侯之子才能叫作公子。到了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公子这一称谓却沿用下来,其实也就是王
查看全文
战国四公子相关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
中国四大 (人物)
文学称号
家族谱大览
9.熊氏三修宗谱, 9, 卷6: 思端三子 88世金公起 广公子 86世志聪公起 (含四川合州支), 199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1990年. 存2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浙江省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编纂者 : 熊作义,新派名秀龙,字竟成 ; 熊少罴,旧派名德发,新派名英发 ; 熊文杰,旧派名作里,新派名秀文,号炳扬 ; 熊耀华,旧派名其福,新派名钟声,号玉阶.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3-4, 及卷末. 远祖(1世) : (商) 鬻熊公. 高阳苗裔. 生一子: 熊丽. 卒枝江县(今由湖北宜昌市管辖). 始祖(82世) : (元明之际) 熊胜四,讳贤文山. 英杰公第五子. 自江西迁湖北崎山. 生一子 : 熊受二. 为文, 广, 富, 海四房之始祖. 派祖(85世) : (明) 熊文 ; 熊广 ; 熊富 ; 熊海. 皆为子安公之子. 文公下一子(86世) : 熊志高. 下有四子 : 熊思端(长房) ; 熊思仁(二房) ; 熊思谅(三房) ; 熊思怀(四房). 广公下支祖(87世) : 熊思龙 ; 熊思虎 ; 熊思翊 ; 熊思太 ; 熊思智 ; 熊思恩 ; 熊思义. 皆为志聪公之子. 富公下四子(86世) : 熊志元 ; 熊志礼 ; 熊志金 ; 熊文宗. 元, 礼, 金三公下共分五支 : 熊思尚 ; 熊思成 ; 熊思炳 ; 熊思润 ; 熊思江. 不确定何支出于何公. 文宗公下四支(87世) : 熊万一 ; 熊万二 ; 熊万三 ; 熊万四. 海公下四子(86世) : 熊志和 ; 熊志金 ; 熊志元 ; 熊志礼(止). 注 : 合州, 现为四川合川县. 旧派 : 光应开景会 缘法定宏昌 正德作其美 家声越更长. 百字派 : 发源稽肇祖 崇绪本高阳 英秀锺贤圣 功勋耀汉唐 臣心孚武穆 师道启周疆 虎石雄威着 鳌峰正学张 金钱雨孝子 宝剑赐忠良 和象传音乐 嘉言庆寿康 名儒标介节 太守具慈祥 献捷东夷畏 荣旌甲第光 前谋贻燕翼 后起竞龙骧 俊彦时繁衍 绵延德泽长. 本分旧派 : 文万孟作仕 世龙兆承永 远正应明兴 学贤效三省.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浠水县, 麻城县, 鄂城县; 及四川省合川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衣题及书名页题:熊氏族谱.
浏览:100
熊氏三修宗谱 [28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1990年三修. 存26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浙江省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缺卷3-4及卷末1卷. 远祖 : (商)鬻熊公, 高阳苗裔. 生一子: 熊丽, 卒枝江县(今由湖北宜昌市管辖). 始祖 : (元明, 82世)熊胜四, 生一子熊受二. 为文广富海四房之始祖. 旧派 : 光应开景会 缘法定宏昌 正德作其美 家声越更长 百字派: 发源稽肇祖 崇绪本高阳 应秀钟贤圣 功勋耀汉唐 臣心孚武穆 师道启周疆 虎石雄威著 鳌峰正学张 金钱再孝子 宝剑赐忠良 和象传音乐 嘉言庆寿康 名儒标介节 太守具慈祥 献捷东夷畏 荣旌甲第光 前谋贻燕翼 后起竞龙骧 俊彦时繁衍 绵延德泽长. 本分旧派 : 文万孟作仕 世龙兆承担永 远正应明兴 学贤效三省 散居地 : 四川省合川县, 湖北省黄冈县, 浠水县, 麻城县, 鄂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及书名页题:熊氏族谱. 注 : 合州, 现为四川合川县.
浏览:0
熊氏三修宗谱 [28卷,首4卷,末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光裕堂, 1990年三修. 存26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浙江省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缺卷3-4及卷末1卷. 远祖 : (商)鬻熊公, 高阳苗裔. 生一子: 熊丽, 卒枝江县(今由湖北宜昌市管辖). 始祖 : (元明, 82世)熊胜四, 生一子熊受二. 为文广富海四房之始祖. 旧派 : 光应开景会 缘法定宏昌 正德作其美 家声越更长 百字派: 发源稽肇祖 崇绪本高阳 应秀钟贤圣 功勋耀汉唐 臣心孚武穆 师道启周疆 虎石雄威著 鳌峰正学张 金钱再孝子 宝剑赐忠良 和象传音乐 嘉言庆寿康 名儒标介节 太守具慈祥 献捷东夷畏 荣旌甲第光 前谋贻燕翼 后起竞龙骧 俊彦时繁衍 绵延德泽长. 本分旧派 : 文万孟作仕 世龙兆承担永 远正应明兴 学贤效三省 散居地 : 四川省合川县, 湖北省黄冈县, 浠水县, 麻城县, 鄂城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及书名页题:熊氏族谱. 注 : 合州, 现为四川合川县.
浏览:0
萧氏通谱 [全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0年. 全1册: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本谱为汉十郎通谱合修. 十位汉郎迁湘: (44代)汉一郎(居湘乡), 汉二郎(居安化), 汉三郎(居新化), 汉四郎(居长沙湘乡), 汉五郎(居邵阳), 汉六郎(秀溪派祖), 汉七郎(居邵西), 汉八郎(居湘乡), 汉九郎(居邵阳), 汉十郎(居邵阳). 散居地 : 江西省婺源县, 四川省, 湖南省湘乡县, 邵阳县, 安化县, 长沙县及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编目.
浏览:0
萧氏通谱 [全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0年. 全1册: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本谱为汉十郎通谱合修. 十位汉郎迁湘: (44代)汉一郎(居湘乡), 汉二郎(居安化), 汉三郎(居新化), 汉四郎(居长沙湘乡), 汉五郎(居邵阳), 汉六郎(秀溪派祖), 汉七郎(居邵西), 汉八郎(居湘乡), 汉九郎(居邵阳), 汉十郎(居邵阳). 散居地 : 江西省婺源县, 四川省, 湖南省湘乡县, 邵阳县, 安化县, 长沙县及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编目.
浏览:0
孫氏族譜 [1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乐安堂刻本, 民国11[1922]. 存4册 : 世系表. 注 : 资料不全, 仅存卷1, 5, 7, 9. 湖北黄州始祖 : (明初) 孙绍四 ; 孙绍康. 湖南宁乡二都始迁祖 : 孙俊卿,讳一杰 ; 孙德卿,讳一诚 ; 孙明卿,讳一名. 15派四川万县始迁祖 : (清) 孙家相,字定山.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 ; 及四川省万县等地. 封面题 : 楚蜀孙氏三修族谱. 版心题 : 孙氏三修族谱.
浏览:100
战国四公子导读知识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指的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与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公子对于当时战国七雄的战力以及国家的发展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看战国四公子的详细介绍:一、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由他汇集手下门客思想言论编纂成《魏公子兵法》。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二、平原君赵胜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号平原君。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秦军进围赵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平原君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三、春申君黄歇春申君,名黄歇,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楚襄王时,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楚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襄王退兵。楚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楚考烈王。楚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四、孟尝君田文孟尝君,妫姓,田氏,名文,中国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以广招宾客,食客三千闻名,同时也是权倾一时,孟尝君死后,葬于薛国东北内隅,与其父亲的墓冢东西排列,为古薛“四门八堌堆”之中两大堌堆。
浏览量:2470次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
战国四公子是哪四位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大争之世,人人都有争世之心,人人都难独善其身。在这其中,有四位名士,他们就是春申君、信陵君、平原君、孟尝君。 1、春申君—黄歇 楚国人,曾求学天下,遍访名师,因此学识渊博,又能言善辩,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楚考烈王时期封为春申君,一时权倾朝野。春申君为人极有胆识,居战国四公子首位,然而在为楚考烈王奔丧时,被李园于棘门击杀,结束了他纵横政坛的一生。 2、信陵君—魏无忌 出身王室,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公元前277年,信陵君广招贤士、充斥府邸,也曾两次与秦军交战,拯救了魏国和赵国。又礼贤下士,对年迈的门客以礼相待,深受人们的尊敬,然被安釐王猜忌,罢免兵权,使得信陵君终日饮酒作乐,碌碌无为,了却一生。 3、三平原君—赵胜 出身赵国贵族,为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门下门客数千,对待朋友真诚有礼,忠君爱国,长平之战后,面对秦军的包围,誓死不降,为坚守城池,散尽家财,与敌人斡旋三年之久。他曾营救魏齐,也曾毛遂自荐,善于纳谏,对国家忠心耿耿。 4、孟尝君—田文 齐国贵族,齐威王之孙。孟尝君家财万贯,善于招揽贤能,门下供养了许多门客。孟尝君雄才大略,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受田甲叛乱牵连,被湣王所疑,只得称病归隐。不久后,又出任魏国相国一职,一时风头无量。
浏览量:176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