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米利·阿列克谢耶维奇·巴拉基列夫(Mily Alexeyevich Balakirev)中年时期创作的玛祖卡舞曲。这首作品和第一玛祖卡的创作间隔二十多年,此时作者刚从停滞的创作状态中恢复不久,曲风更轻盈和缓,节奏适中。
升C小调第二玛祖卡简介资料
Mazurka No. 2 in C-Sharp Minor
升C小调第二玛祖卡相关文献
升C小调练习曲,Op.10,No.4
简介升C小调练习曲,Op.10,No.4,是浪漫主义时期的波兰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创作的一首钢琴独奏作品。肖邦一共写过27首钢琴练习曲,这部作品是一首以练习重音为目的练习曲,右手非常复杂,同时左手有很多大的跳跃,技术含量很高。这部作品展现出肖邦澎湃的内心世界,因此后来被称作“激流”进行曲,在比赛中常常被演奏。结构形式升C小调练习曲,Op.10,No.4开头就像肖邦的其他练习曲一样,这首作品是ABA形式的,尽管B部分并不是一个对比鲜明、独立的三重奏的中间部分。整首曲子基于同样的半八分音符主题,从一开始强烈的重音开始,迅速增加音量和音域,直到在强烈的高潮中戛然结束。雨果·莱希滕特将主题发展的方式,特别是在主题演奏中左右四小节的交替,与巴赫的某些前奏曲或J.S.巴赫的英语组曲第6号的吉格作了比较。在B部分,这些交替的序列被缩短为两小节,重音的频率上升。雨果·莱希滕特认为,在快节奏中,16-45...
卡丽诗玛·卡浦尔
早年生活卡丽诗玛和妹妹(右边)。卡丽诗玛出生于印度著名的演艺世家卡浦尔家族:祖父是宝莱坞巨星拉吉·卡浦尔、父亲Randhir及母亲Babita、胞妹卡琳娜及其他亲人(包括表弟兰比尔)均是演员。她在家中被称作“露露”(Lolo)。卡丽诗玛在孟买的JohnConnon天主教学校学习至六年级,随后开始演艺生涯。个人生活据传,卡丽诗玛在她的电影生涯当中数次同男主角擦出爱情火花。在1992至1995年期间,她的男友是演员阿杰·德乌根。2002年中印度传媒报道她同演员阿彼锡·巴克罕(AbhishekBachchan)订婚,但是四个月后两人宣告分手。2003年9月23日,卡丽诗玛嫁予企业家山杰·卡泼尔(SanjayKapur),并暂时告别影坛。2005年3月女儿Samaira出生,传闻两人此时因为卡丽诗玛复出问题关系一度紧张,但随即又宣告和好如初。2010年她再诞下儿子Kiaan。两人最终在2014年离...
玛祖卡
舞蹈玛祖卡起源于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其名也很可能来源于该地名。18世纪后,玛祖卡舞风靡全欧洲,成为各国宫廷和上层社会舞会中常见的一种舞蹈。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屠格涅夫在父与子中均有关于玛祖卡舞的情节。玛祖卡是一种男女集体舞,由男舞者占据主导地位,决定舞步种类、轻重和速度,而女舞者则以轻快的舞步围绕男舞者。玛祖卡主要的舞步以滑步、脚跟碰击、双人旋转和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为主,舞步比较复杂。柴可夫斯基在其芭蕾舞剧天鹅湖和睡美人中均安排了大段的玛祖卡,因此玛祖卡舞步时至今日亦是芭蕾舞者必学的舞步。音乐玛祖卡音乐类似于华尔兹,为3/4拍,但常在第二拍予以加重。著名作曲家如肖邦、格林卡、亚历山大·鲍罗丁、德彪西等均创作过大量的玛祖卡音乐。今日的波兰国歌就是一首玛祖卡舞曲。参见波尔卡兰德勒波罗乃兹
B小调第25号玛祖卡舞曲,Op.33,No.4
简介肖邦的《4首玛祖卡舞曲》QuatreMazurkasOp.33,作于1837-1838年,出版于1838年,呈献给莫斯德卡伯爵小姐。这四首玛祖卡舞曲被认为是肖邦中期的杰作,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这种体裁源自民间的舞曲,充满着浓厚的波兰民族乡土气息。舒曼对此表示:“肖邦的形式逐渐鲜明、轻快,或者说我们已经习惯于他的风格。不论是谁都会很快地被这些玛祖卡舞曲迷上。”乐曲赏析第一乐章,升g小调玛祖卡Op.33-1,忧伤地,有着单纯而富于冥想的旋律,中段为B大调,哈涅卡认为:“这是心地善良的玛祖卡”乐曲虽短,但却成熟。第二乐章,D大调玛祖卡Op.33-2,活泼地,第一主题具有波兰民间库亚维亚克舞曲的特点,委婉欢快,波浪式的旋律线上下起伏,充满了温暖的生气。这一主题移至A大调重复演奏一遍后,回到D大调,在整个过程中,伴奏声部一直周期性地反复单纯的三拍子节奏型,每小节的中音都落在第三拍上...
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
简介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和“月光曲”。分为三个乐章。为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于1801年。创作背景贝多芬的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波恩时期(1770-1792年),贝多芬在这时期创作的最开始的器乐作品,受海顿、莫扎特影响较深,其音乐风格相似。维也纳时期(1793-1802年),贝多芬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改变,开始从乐曲中表现出戏剧性,英雄主义和强烈的情感。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就是《月光奏鸣曲》。成熟时期(1802-1814年),在这个时期,贝多芬使用了一些新的创作题材,其作品《f小调奏鸣曲》让他的创作到达巅峰。晚年时期(1815-1827年),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创作的许多艺术构思复杂并且深刻的作品。1801年,贝多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月光奏鸣曲》被创作了出来。这首作品打破了快、慢、快的传统曲式结构,表现出一定的特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等人文主
升C小调第二玛祖卡相关标签
俄罗斯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巴拉基列夫
玛祖卡
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