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顗

张顗,东汉末年人物,袁尚部下。建安九年(204年),袁尚再攻平原,曹操趁机攻邺。袁尚领兵来救,马延、张顗临阵倒戈,令袁尚军溃不成军,期后下落不明。《三国演义》加插一段二人在曹操赤壁之战败阵时为甘宁斩杀一幕。

张顗相关文献
张顗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夺冀州袁尚争锋·决漳河许攸献计》《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查看全文
智顗
生平其先祖出身颖川郡(位于今河南省许昌县),为颍川陈氏,在东晋初年,家族迁居荆州华容。其父陈起祖,通经传,有武略,在萧绎任荆州刺史时,为其幕僚。在萧绎登基为梁元帝后,封益阳县开国侯。其母徐氏,是位虔诚佛教信徒。智顗是家中次子,其长兄陈鍼。智顗目有双瞳,因出生时有祥瑞,幼名王道,又名光道,后成为他的字。7岁时就表现出对佛教的兴趣。554年(梁承圣3年),西魏宇文泰派于谨等人领军南下,攻陷江陵,梁元帝出城投降,后被杀。因此战乱,在其15岁时,智顗全家北至硖州(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依靠其舅,因而升起出家的愿望,但未获父母同意。在其父母过世后,经其兄同意与王琳的资助下,在他18岁时,至湘州(县治位于今湖南长沙),在果愿寺法绪门下出家,法绪为他授十戒,并教导其律藏。20岁时,智顗受具足戒,师事慧旷律师,学习大乘经典。之后进入大贤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县)潜修,学习法华三部经(包括《法华经》、《无量义...
查看全文
周顗
生平周顗年少时已极有名气,受到当时的人亲近。司徒掾贲嵩和广陵名士戴渊都对他甚为欣赏。成年后承袭父亲武城侯爵位,任秘书郎,后迁尚书吏部郎。及后东海王司马越儿子司马毗任镇军将军,任命周顗为镇军长史。当时琅邪王司马睿移镇建康,在王导等人协助下初立名望,并请周顗任军咨祭酒,以宁远将军出任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但周顗到荆州后,正值永嘉五年(311年)的杜弢之乱,侵扰湘州各郡。建平流民傅密叛迎杜弢,周顗因没有据点十分狼狈。负责平乱的陶侃此时派将领吴寄率兵援救,周顗才得以保命,后投奔在豫章作平乱后援的王敦,并被留下。及后司马睿召周顗为扬威将军、兖州刺史。但周顗到建康后被司马睿留下来,不派到兖州,再任命他为军咨祭酒,后转左长史。建武元年(317年),长安被刘曜攻陷,晋愍帝被俘,司马睿统摄政事,周顗任吏部尚书,但及后因门生伤人而被免官。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在接到晋愍帝的死讯后继位为帝,是为晋...
查看全文
荀顗
生平年幼时父亲病死之后,他由姐夫陈群所养育。由于儿时起就是个博学多才的天才,因而陈群大大地称赞“博学洽闻,意思缜密”。司马懿在见到少年时代的荀顗时,亦感叹“荀令君之子也。近见袁侃,亦曜卿之子也”。司马懿和司马师父子在魏的专权正要开始时,荀顗因为和司马懿有亲密的关系,因而协助司马师和司马昭篡位。接着由于镇压毌丘俭叛乱有功,获封为万岁亭侯,之后担任司空一职。司马昭死后他出仕于司马炎,并且以身为支持祖父和父亲的功臣,得到了司马炎的高度评价,获升为临淮公,担任侍中和太尉。但若与其他人的传相互对照的话,清流派名门,荀氏嫡系,“有王佐之风”之称的荀彧之子,却有许多无节劣迹。在晋朝建立后,他与贾充一起推举司马衷(后来的惠帝)为太子,并进言让贾充的女儿贾南风(之后的贾太后)做太子妃,称贾南风“姿德淑茂”,极力奉承权力中心。获推举为太子妃的贾氏粗暴傲慢,拥有害人滥杀的残忍特质,若以此为由打算废掉武帝的话,实
查看全文
袁顗
生平袁顗初获授豫州主簿,举秀才,但他没有应职。后来当过始兴王刘濬的后军行参军、著作佐郎、庞陵王刘绍的南中郎主簿、武陵王刘骏的征虏及抚军主簿、庐江太守、尚书都官郎、江夏王刘义恭的骠骑记室参军,汝阴王文学、太子洗马等职。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劭起兵变弑宋文帝,当时袁顗跟着担任吴郡太守的父亲袁洵住在吴郡,及后会稽太守随王刘诞出兵讨伐刘劭,板授袁顗为其咨议参军。同年刘劭被杀,武陵王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当过正员郎及晋陵太守。袁洵去世后,袁顗在守丧期过后再出仕,任中书侍郎,再除晋陵太守,并承袭父爵南昌县五等子。大明二年(458年),袁顗出任东海王刘袆的平南司马,兼寻阳太守,行江州事。同年十月,义阳王刘昶代刘袆江州刺史,袁顗留任寻阳太守,转为刘昶的前军司马,但不久刘昶罢前将军府,袁顗就解司马职。大明四年(460年),孝武帝以寻阳郡为寻阳国,封第六皇子刘子房为寻阳王,袁顗职位就改为寻阳内史,加宁朔...
查看全文
张顗相关标签
三国军事人物
东汉军事人物
张姓
中国下落不明者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张氏谱畧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二铭堂梓, 清光绪元年[1875]修. 18册 : 插图. 修谱人员 : 张正纪,册名秉钧,号勷臣 ; 张正铣,册名定清,号一峰 ; 张正笏,字秉鉴,号少琼. 注 : 此谱多处破损难阅. 部分始祖资料摘自谱序. 始迁祖(1世) : 张道漋. 原籍江西饶州府.始迁湖北新洲,再徙鄢家山李集区. 生二子(2世) : 张元义(上分) ; 张元信(下分,居下湾). 元义公下三大派(5世) : 张大光 ; 张大任,字相吉 ; 张大儒(未详). 大光公生一子(6世) : 张文进. 下分四支(8世): 张士暹 ; 张士鼎 ; 张士昊 ; 张士星. 大任公下二大支(6世) : 张廷辅,字纯忠(后裔仍居上湾) ; 张廷弼,字纯臣(子孙析置黄土坡). 集居一分祖(6世) : 张廷元. 世居李家集. 三世孙(9世)张维宰(字继园)由黄土坡徙居李家集北街. 廷弼公生三子(7世) : 张世元,字亨甫(子孙徙居河南) ; 张世邦,字美甫 ; 张世贤,字亨甫(止). 坡居集分七世祖 : 张世行. 居黄土坡. 下传一支(10世) : (清)张开干,字中书. 豫居集分祖(8世) : 张以先. 士字派. 迁居河南商城余家集. 下分三支(10世) : 张开基 ; 张开汰 ; 张开德. 世邦公生五子(8世) : 张士昌,字克后 ; 张士(日盛),字克昭 ; 张士晟,字克曦 ; (清) 张士煜,字宇辉 ; 张士昺(止). 士暹公下分三房(9世) : 张维某(长房) ; 张维义(次房,失传) ; 张维礼(三房,徙本邑西峰寺赵家湾). 元信公下派祖(9世) : 张灵山. 生四子(10世) : 张式兴 ; 张式耀 ; 张式鲁 ; 张式泽. 士(日盛)公生三子(9世) : 张维镐,字庭佐(徙居董家田) ; 张维杰,字式雄(徙居西冯区钓鱼台) ; 张维彦,字庭桂. 士晟公生二子(9世) : 张维亨,字可行 ; 张维新,字万贵. 士煜公生五子(9世) : (清) 张维金,字万镒 ; 张维玉,字万宁 ; 张维满,字万芳 ; 张维政,字万安 ; 张维邦,字万正. 元义公下老三房9世祖 : 张先周 ; 张先柱 ; 张绍周…等. 元义公下老细房10世祖 : 张宏绪 ; 张开成 ; 张望久(居何程上湾) ; 张济盛(徙居胡家店)…等. 维礼公下三房(10世) : 张开后 ; 张允年 ; 张开猷. 维宰公生四子(10世) : 张开太,字应运 ; 张开玉,字应麟 ; 张开璧,字应广 ; 张开玟,字应顺. 原派语 : 道元永富大 廷世士维开 受宗希正则 自必有宏才. 新派语 : 敬守传家绪 文崇国锡光 循源先厚本 积善致恒昌.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汉市, 湖北省黄冈县 ; 及河南省商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版心题, 及目录题编目. 谱序题 : 黄冈张氏谱略
浏览:100
张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清光绪27[1901]重修(正伦斋订).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9, 12-13, 15-16, 19-21. 迁怀始祖(1世) : (元) 张普胜. 由鄱阳瓦碿坝徙怀邑受泉乡雪山之麓. 生二子 : 张觉智,字深晰 ; 张干智. 觉智公下派祖(3世) : 张妙元,字道尽. 生二子 : 张允忠,字荩臣 ; 张允恕. 允恕公生一子(5世) : 张景善. 生一子 : 张仲名. 允忠公下房祖(8世) : (明) 张志理,字达吾(长房) ; 张志玲,字玉吾(二房) ; 张志玟,字选吾(三房) ; 张志珑,字鸣吾(四房). 皆为张文榜(字后山)之子. 志理公生四子(9世) : (明) 张九𦤎,字鹤鸣 ; 张九思,字睿所 ; 张九成 ; 张九韶. 志玲公生四子 : (明) 张九经,字益所 ; 张九鼎 ; 张九垓 ; 张九畴,字乐野. 志玟公生三子 : (明) 张九洲 ; 张九级 ; 张九祚. 志珑公生四子 : (明) 张九章,字斐字 ; 张九锡 ; 张九宾 ; 张九通. 派语(1世起) : 普觉妙允 景仲文志 九廷必世起 大家善荣昌 敦本全忠孝 生才作栋梁 诗书光祖德 成立耀宗祊 奕𥜥咸兴振 懿行克绍长. 散居地 : 安徽省怀宁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张氏续修宗谱
浏览:100
袁𨛦张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河堂, 民国29[1940]四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宗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始祖(1世) : (明清之际) 张品玉,字南全,讳权. 文耀公季子. 良公61世孙. 自汀杭白砂徙江西袁州万载. 品玉公下五子(2世) : 张存仁,字联昆,号六书 ; 张存簠,字联盛 ; 张存涛,字联洪,号笃恩 ; 张存印,字联贵 ; 张存簋,字联兴(止). 存仁公下房祖(3世) : 张开祥,字永肇,号运干 ; 张闻祥,字永周,号醇𤲅 ; 张赋祥,字永顺 ; 张起祥,字永达 ; 张龙赋(止) ; 张凤祥,讳梧岗,字永扬. 存涛公下房祖(3世) : 张雪祥,字永常,号孟臣 ; 张观祥,字观常,讳怀懿,号徽鲜 ; 张孝祥,字伯常. 闻祥公生四子(4世) : 张廷抡,字符芬,号新寿 ; 张廷芳,字符芳 ; 张廷辉,字符亟 ; 张廷汉,字符芹. 合谱字派 : 衍系肇青阳 云仍庆泽长 周时昭孝友 汉代显劻勷 先德从兹盛 嗣裔自是良 宁馨征燕梦 聪姿美凤翔 能文惟本立 正学羡廷祥. 合谱字派(续) : 道以两铭着 名因万选扬 徽猷资黼黻 宸眷宠𪸩煌 淑慎旌珂里 豊仪表曲江 历朝持凛节 同居奕叶昌 师相公侯职 卿尹叠流芳. 化孙公字派 : 化云腾上昊 承先绍启宗 仲兴山贻远 永庭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 贤声继祖功 文运开世兆 科元定显隆. 品玉公字派 : 有路成荣偕 文品存祥廷 明步添朝上 宏开瑞阁玲 滋培增景福 钦仰列台星 宗德传斯世 芳徽万选青. 散居地 : 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族谱
浏览:100
袁𨛦张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河堂, 民国29[1940]四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宗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始祖(1世) : (明清之际) 张品玉,字南全,讳权. 文耀公季子. 良公61世孙. 自汀杭白砂徙江西袁州万载. 品玉公下五子(2世) : 张存仁,字联昆,号六书 ; 张存簠,字联盛 ; 张存涛,字联洪,号笃恩 ; 张存印,字联贵 ; 张存簋,字联兴(止). 存仁公下房祖(3世) : 张开祥,字永肇,号运干 ; 张闻祥,字永周,号醇𤲅 ; 张赋祥,字永顺 ; 张起祥,字永达 ; 张龙赋(止) ; 张凤祥,讳梧岗,字永扬. 存涛公下房祖(3世) : 张雪祥,字永常,号孟臣 ; 张观祥,字观常,讳怀懿,号徽鲜 ; 张孝祥,字伯常. 闻祥公生四子(4世) : 张廷抡,字符芬,号新寿 ; 张廷芳,字符芳 ; 张廷辉,字符亟 ; 张廷汉,字符芹. 合谱字派 : 衍系肇青阳 云仍庆泽长 周时昭孝友 汉代显劻勷 先德从兹盛 嗣裔自是良 宁馨征燕梦 聪姿美凤翔 能文惟本立 正学羡廷祥. 合谱字派(续) : 道以两铭着 名因万选扬 徽猷资黼黻 宸眷宠𪸩煌 淑慎旌珂里 豊仪表曲江 历朝持凛节 同居奕叶昌 师相公侯职 卿尹叠流芳. 化孙公字派 : 化云腾上昊 承先绍启宗 仲兴山贻远 永庭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 贤声继祖功 文运开世兆 科元定显隆. 品玉公字派 : 有路成荣偕 文品存祥廷 明步添朝上 宏开瑞阁玲 滋培增景福 钦仰列台星 宗德传斯世 芳徽万选青. 散居地 : 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族谱
浏览:100
袁𨛦张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河堂, 民国29[1940]四修. 1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宗祖 : (汉) 张良,字子房. 始祖(1世) : (明清之际) 张品玉,字南全,讳权. 文耀公季子. 良公61世孙. 自汀杭白砂徙江西袁州万载. 品玉公下五子(2世) : 张存仁,字联昆,号六书 ; 张存簠,字联盛 ; 张存涛,字联洪,号笃恩 ; 张存印,字联贵 ; 张存簋,字联兴(止). 存仁公下房祖(3世) : 张开祥,字永肇,号运干 ; 张闻祥,字永周,号醇𤲅 ; 张赋祥,字永顺 ; 张起祥,字永达 ; 张龙赋(止) ; 张凤祥,讳梧岗,字永扬. 存涛公下房祖(3世) : 张雪祥,字永常,号孟臣 ; 张观祥,字观常,讳怀懿,号徽鲜 ; 张孝祥,字伯常. 闻祥公生四子(4世) : 张廷抡,字符芬,号新寿 ; 张廷芳,字符芳 ; 张廷辉,字符亟 ; 张廷汉,字符芹. 合谱字派 : 衍系肇青阳 云仍庆泽长 周时昭孝友 汉代显劻勷 先德从兹盛 嗣裔自是良 宁馨征燕梦 聪姿美凤翔 能文惟本立 正学羡廷祥. 合谱字派(续) : 道以两铭着 名因万选扬 徽猷资黼黻 宸眷宠𪸩煌 淑慎旌珂里 豊仪表曲江 历朝持凛节 同居奕叶昌 师相公侯职 卿尹叠流芳. 化孙公字派 : 化云腾上昊 承先绍启宗 仲兴山贻远 永庭应万崇 日振昌英俊 贤声继祖功 文运开世兆 科元定显隆. 品玉公字派 : 有路成荣偕 文品存祥廷 明步添朝上 宏开瑞阁玲 滋培增景福 钦仰列台星 宗德传斯世 芳徽万选青. 散居地 : 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张氏族谱
浏览:100
张氏谱系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藏, 清光绪26[1900]重镌. 存4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存卷1, 卷2下, 卷3下, 及后卷. 其余卷数全缺. 远祖 : 张坦. 世籍直隷枣强县之杓山村. 始祖(一世) : (元) 张(扌来). 迁山东新城县之楼子庄,称杓山公. 派祖(2世) : 张士中,称尚德公. 下分二支. 二大支祖(3世) : 张仲安,称披阳公(居高苑,为北支祖) ; 张仲温,原名浩继,称楼村公(居楼村,为南支祖). 仲安公下三房(5世) : 张鹏飞(下有一支) ; 张仕恭(下有二支) ; 张仕举(下有六支). 皆为从礼公之子. 仲温公下五房(4世) : 张英(老一支) ; 张雄(老二支) ; 张能(老三支) ; 张杰(老四支,下又分八支) ; 张余(老五支). 注 : 新城县,乃今之桓台县. 散居地 : 山东省桓台县, 高苑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楼村披阳张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