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西游补

西游补

西游补,神魔小说,又名新西游记,全书共十六回,是明末董说的作品,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意识流小说。

《西游补》卷首乃接续吴承恩的《西游记》第六十一回〈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后开始写起,故事是主角孙悟空外出化斋为鲭鱼精所迷惑,进入梦境中的“新唐国”,“拟寻秦始皇借驱山铎,驱火焰山,徘徊之间,进万镜楼,乃大颠倒,或见过去,或求未来,忽化美人,忽化阎罗”,后经虚空主人呼喊,始离梦境。

《西游补》这部作品实际上是对明末腐败政治的一种讥讽,鲁迅说:“惟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惚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中国小说史略》)。

此书于2010年由友丰书社在法国印刷出版,由André Segarra 和熊航(Xiong Hang)翻译,六小龄童作序言。

西游补相关文献
清代补服
清代补服,清代补服、补子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礼帽、便帽之别。礼帽俗称“大帽子”,其制有二
查看全文
《西游记》
《西游记》为我国小说名著。明代吴承恩撰。以玄奘三藏西天取经为主干,经过种种增广发展而成之传奇小说。本书所述尽为离奇之谈及神怪妖魔之幻境,并于其中充分反映我国民间儒、释、道三教混融之现象。全书融铸故事之手法极为高妙,于西天取经之往返途中穿插八十一难、四十一则故事。人物造型之刻画尤为淋漓尽致,主角人物如唐三藏懦弱无能,孙悟空机伶黠慧,猪八戒痴愚憨陋,沙和尚持静守拙等,于个个人物之描绘,皆能摄其神髓。此书之架构最早源于玄奘取经之真人真事,后渐染上神奇变幻之色彩,宋代乃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渐形成杂剧、话本之形态,明代有世德堂本一百回、杨至和本、朱鼎臣本等出现。吴承恩更集诸说之大成,加以扩充组织创作,而成一优美之神怪小说。清代康熙初年刊行西游证道书,三十三年(1694年)刊行西游真诠,一般所谓之西游记则系指后者。干隆十四年(1749年)复有新说西游记刊行。此外,自中国文学受印度文化影响之研究...
查看全文
补子
历史补子起源于武周,武则天在服色的基础上于公服的胸前加以百花剌绣,以此加以细化区分官员品阶等级。官服清代装饰有补子的官服称为“补服”。清朝官服最常见的是一种比袍短而比褂长的“外套”,或称“外褂”、“补褂”。明朝的补子前后图案一致,而清朝的补子分前后两半。明朝的补子一般在40厘米见方左右,清代则一般在30厘米左右。明代补子赐服,有座蟒、蟒、飞鱼、斗牛、麒麟等。节令应景补子,有葫芦(腊月廿三祭灶至过年)、灯景(上元)、五毒艾虎(端午,午月初一至十三)、鹊桥(乞巧节)、阳生(冬至)、菊花(重阳)、秋千(清明)、玉兔、等吉服补子。寿服生日补子。文武品秩补子,风宪官用獬豸补,用于官常服。品秩图案明清时期的官服在前襟后背各缀有一块补子,称为“补服”,也称“补褂”。补服比袍短,类似于褂,又比褂略长,其袖端平,对襟,所以又名“外褂”。王国光麒麟补子刘大夏一品文官补子倪元璐二品文官补子徐如珂三品文官补子李开
查看全文
补集
相对补集相对补集A-B若A和B是集合,则A在B中的相对补集,是由所有属于B但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A在B中的相对补集通常写作B−A(或BA)。形式上:例如:下列命题给出一些相对补集同
查看全文
补姓名人——补晓岚
补晓岚,原名补一,字晓岚(有学者将其名字写成“补小南”,有误),别号老农。是在清咸丰五年在四川省遂宁县出生的,其阅历是比较丰富的,并且善用姜桂附子,是著名的火神派医家,人称“火神菩萨"。晚年是在重庆定居的,誉满山城。补氏从小就博学好问,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戏曲舞蹈,武术气功,无所不晓,咸臻精绝。在后来他的夫人因患病误治而死,所以就发奋专研中医,并向来蜀传道的美国医学博士史德文学习西医,史则向补氏学习针灸,二人便互为师友,互教互学。曾先后在四川嘉定(今乐山市)、井研、成都等地挂牌行医。从1919年起,效李时珍之所为,人山采药,研究当地的药材资源,长达四年之久,采集到的药材有300余种。有的如“雪上一枝蒿“等,是《本草》没有记载的,都一一作了记录,对其日后行医用药产生很大影响。从1923年起游学天下,辗转至越南、香港、广州,后赴天津去哈尔滨,深入俄罗斯境内,居住二年,再返北京人协和医院研究。前...
查看全文
西游补相关标签
西游记题材作品
明朝小说
神魔小说
出版物
家族谱大览
1.补氏族谱, 1, 1698–2016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1.译史补
计六卷 :1.盖喀图补传2.不赛因补传3.喀儿奔特补传考异4.译史碎金5.拔都传考异6.蒙古部族考
浏览:100
1.译史补
计六卷 :1.盖喀图补传2.不赛因补传3.喀儿奔特补传考异4.译史碎金5.拔都传考异6.蒙古部族考
浏览:100
黄氏世谱补 [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江夏堂修, 民国37[1948].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东江桥始迁祖 : 黄顺如. 散居地 : 湖南省湘阴县等地. 版心题 : 湘阴东江黄氏世谱补.
浏览:100
增补榕冈孙氏世系图谱 [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2年修订. 全1册(约564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修谱年为2000年, 但后续仍有增补至2002年. 受姓祖 : 书,字子占. 齐大夫, 因伐莒有功,齐王赐以孙姓,称孙书. 受封于乐安,为乐安孙氏. 名祖 : 孙武,字长卿. 仕吴为上将,着 "孙子兵法". 远祖 : 孙膑,字嘉谋,号伯灵. 着 "孙膑兵法". 昔居山东鄄城县. 孙武之裔. 揭阳始祖 : (南宋) 孙乙,字次木. 因受揭阳令,由江苏高邮迁至揭阳榕冈. 为竢公之子. 览公之孙. 次木公下四大派祖 : 孙大荣 ; 孙大美,讳白 ; 孙大有,讳麟 ; 孙大经,字肫庵 (生五子). 大经公下五大房祖 : 孙自修 ; 孙自任 ; 孙自牧 ; 孙自治 ; 孙自厚. 自修公下两大支祖 : 孙俞 ; 孙介. 此谱主要记录介公之后派谱系资料. 介公下四子(5世) : 孙富国 ; 孙正国 ; 孙安国 ; 孙兴国(生一子 : 次望). 迁惠来祖(7世) : (宋元之际) 孙惠弟 ; 孙天佑. 兄弟为避军务之繁,故潜籍惠来. 为次望公之子. 兴国公之孙. 迁潮阳祖(8世) : 孙清隐(居沙陇) ; 孙汝盛(居溪南). 皆为惠弟公之子. 迁陆丰祖(9世) : (明初) 孙城斋 ; 偕长子孙朴翁. 因寻生计故迁居陆丰. 为心二公之子. 天佑公之孙. 迁海丰祖(14世) : 孙芳林. 为昆山公之子. 朴翁公之裔. 新字派(35-66世) : 忠秦孝恭 敦厚仁慈 守高曾训 宝若鼎彝 积阴丰隆 衍诸洪丕 履安泰定 贞寿恒颐. 散居地 : 广东省揭阳县, 海丰县, 陆丰县, 潮阳县, 及惠来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脊题, 及版心题编目. 目录题 : 广东海陆潮惠孙氏家乘.
浏览:100
增补古今姓氏族谱笺释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务本堂, 清雍正2[1724]序. 8册. 详列中国各地姓氏及名人传记. 封面题 : 氏族笺释. 版心题 : 增补氏族笺释. 卷端题 : 新纂氏族笺释.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