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赫连子悦

赫连子悦

赫连子悦(501年-573年),字士欣,北朝政治人物,历仕北魏、东魏、北齐。

赫连子悦简介资料
501 年
573 年
赫连子悦相关文献
赫连勃勃有多少个子女赫连勃勃的子女都是谁
赫连勃勃有多少个子女赫连勃勃的子女都是谁,赫连勃勃(381年-425年),原名刘勃勃,或字敖云(北魏皇帝拓跋嗣给他取个
查看全文
赫连子悦
生平北魏永安元年(528年),以军功为济州别驾。普泰元年(531年),他劝济州刺史侯景归顺高欢。后任林虑郡太守,改任临漳令。北齐天保年间,为阳州刺史,命令按时开关城门,便于农作,改任郑州。河清年间,发大水,百姓多逃散,赫连子悦亲加抚慰,户口增加,立碑称颂。入朝为都官尚书,加位开府,历任行北豫州事,兼吏部尚书。他为官清廉,勤奋。因为主管铨选未能满足士人之心。改任太常卿,兼侍中,聘北周使者。武平四年(573年)八月廿四,赫连子悦在邺城去世,年七十三岁。家族高祖赫连勃勃,夏武烈帝曾祖赫连伦,夏国酒泉公、酒泉王、太尉、录尚书事祖父赫连豆勿于,赫连伦被杀后投奔北魏,任雄州刺史父亲名不详,任仪同三司,豳州、恒州二州刺史妻闾炫(510年-543年10月15日)子赫连仲章,中书舍人参考文献《周书·卷四十》《北史·卷五十五》《赫连子悦墓志铭》《闾炫墓志铭》
查看全文
田悦
参考书目《旧唐书》卷一百四十三‧列传第九十三
查看全文
白悦
生平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进士。历南京吏部郎中。官至江西按察使司佥事。卒年五十四。工诗,有《洛原遗稿》。祖父白昂。有子白启常。参考文献
查看全文
悦般
历史柔然在五世纪上半叶入主漠北,继而攻打西域诸国。位于柔然西面的悦般曾经与柔然结好,并可能合作逐走乌孙。乌孙西迁后,两国瓜分乌孙的土地,悦般迁入乌孙故土,位于乌孙西北。后来柔然与悦般反目,屡次交战,时间在柔然大檀可汗(414年-429年)在位期间。北魏太武帝希望联合悦般夹击柔然,太廷三年(437年)董琬、高明出使西域期间可能曾经会晤悦般王。太平真君九年(448年),悦般遗使北魏求援,希望东西合击柔然。柔然处可汗吐贺真(444年-464年)因此丧失了鄯善、焉耆,其后的反攻却成功夺回焉耆,继而灭高昌沮渠氏政权,以十分忠于柔然的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成了柔然的傀儡政权。柔然没有停止侵扰悦般,悦般随后西迁欧洲,估计是被柔然迫走。《悦般传》以下为《魏书·西域传·悦般传》的记载:《悦般传》的“匈奴北单于之部落”指出悦般人祖先为北匈奴部落的后裔。《悦般传》的“汉车骑将军窦宪所逐”说明事件发生于公元89年、...
查看全文
赫连子悦相关标签
东魏官员
赫连姓
北齐中央官员
北魏官员
573年逝世
501年出生
北齐刺史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王氏族谱
王氏族谱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父辈以农耕养家糊口,改革开放后做点小生意以改变家境。 我十五六岁离家外出求学,以医为本,治病救人。一生秉持谦虚、谨慎、节俭、勤勉、认真、镇定、隐忍、纳谏、中庸、积善十则家训做人。 此十条家训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望我儿王元能恪守成规并教育子孙后代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附王氏家训十则详述   一、谦虚   古人曰:“满招损,谦受益”。就是说做人不能缺少谦虚这种品质,毛主席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兵必败,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唯有《谦》卦是六爻全吉,可见谦的意义是多么广大,所以说,王氏子孙务必首先做到谦虚,这是最重要的品质,应终身奉行之,久而久之必然应用自如,另外,还要包含忍让这种内涵,“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要因为一己之愤怒而忘记了节制,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谨慎   人在社会之上,陷阱非常之多,如果有一丝放松,可能就会产生很不好的事情,造成很大的恶果,所以,一定要谨慎行事,多思多想,要有怀疑一切的警惕之心,不要盲目乐观,正所谓:“乐极生悲”,“祸固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灾难的发生往往是在自己不留神的时候发生的,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当官还是经商,做学问还是交朋友。   三、节俭   节俭是一种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人要想做到节俭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当自己有钱之后,追求奢华,爱好面子,恨不得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很成功,很有钱,显示自己的财力,炫耀自己的奢侈,其实这种心理是病态的,一个人的美好德行,才能彰显一个人的人格魅力,“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己在讲排场,奢华的同时,无形之中这种风气会影响到子孙万代,家内必出败家之子,所以,一定要以身作则,不显露财富并不代表没有财富,好显露财富的人难免引起他人的歹心,所以,无论在什么条件下,《易》曰:“节俭,吉,奢华,凶”。   四、勤勉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就是讲一个人千万不要懒惰,因为懒惰久了,人就没有斗志了,要时时刻刻勉励自己要勤奋,不要有丝毫的懈怠,好男儿当建立一番功业,不要玩物丧志。   五、认真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做学问还是走江湖,认真是一定要有的,否则,会被他人所欺骗,让上天借给我一双慧眼,不要被世人蒙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千万别听风就是雨的,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比如有一些人说张三不好,做了什么坏事,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哪怕很多人都这么说,要有自己的看法,认真去求证,正所谓,“事不目见而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切记之。   六、镇定   此乃指一种临危不惧的状态,行事不要慌张,哪怕天塌了地陷了,海枯了,石烂了,地球不再转动了,也要镇定自若,若能有这种心态将来必然大贵,如无这种心态,也要尽量养成这种心态,这是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心态,是一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豁达胸襟,诸葛亮临危不惧,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所以能贵为宰相,这种心理素质十分重要。   七、隐忍   这是一种不轻易展现自己才能的手段,一定要不显山,不露水,低调做人。《易》曰:“潜龙勿用”,正是说一个人有了才能不要轻易张扬,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没有自己有才,这样会让自己陷入凶险的境地,到时候进退无路,那时候悔之晚亦。古之大凡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都是能够做到隐忍的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当自己的力量还不够的时候,一定要等待时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做到收敛很不容易,做到的少,做不到得多,所以,成立大功业的人少,而碌碌之辈何其之多,可见是多么困难。   八、纳谏   古代区别圣君与昏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是否从谏如流,其实平心而论隋炀帝和唐太宗的功业不相上下,那为什么两个人的历史评价就相反呢?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唐太宗善于听取大臣们的意见,而隋炀帝则过于刚愎自用,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大兴土木,难免灭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凡事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虽然自己很有才能也不要太过骄横,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不犯错误。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纳谏是很重要的,过度的相信自己很容易走错道路。   九、中庸   中庸太极之道,就是讲一个人要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事物,并且最后皆大欢喜,这是为人处事之道,十分重要,中庸也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要偏激,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什么东西不要一棍子打死,事物都有正反两面性,很多人往往认定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绝对不允许第三者出现,比如唐太宗很多人说他是千古圣君,但研究历史的都知道人无完人,唐太宗晚年东征高丽,劳民伤财,这是一个大失误,可见极端是多么可怕,中庸之道的意义是多么广大。   十、积善   这一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但尽量要做到。《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书经》:“作善则降之百祥,作恶则降之百殃”。但行善事,莫问前程,可见常怀济世之心,周围必多朋友,若思坏人之意,难免多行不义必自毙,众叛亲离,可见积善对于我们是多么有利!   此文乃是讲述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为官经商之道,也是行走江湖必备的法则,世间虽有万千之道理,不离此十条,凡是我王氏子孙务必常思常用,久而久之,必然能领悟其中的玄妙之处。
浏览:0
卜子大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卜子大宗谱河南鄢陵卷编修委员会, 2012年(郑州鉴志家谱古籍印刷). 全1册(约191页)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文忠公房下第60-67世大多均已失考. 谱内仅说明清朝初期, 文节公, 文见公部份后裔迁居河南鄢陵县卜寨村, 及文忠公后裔由卜岗迁至前彪岗, 但都无详细说明何时何人. 续注 : 此谱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查阅影像号第23-72页. 受姓祖 : (周) 康公. 任大卜之官,因以为氏. 原籍山东曹州. 始祖(一世) : (周) 卜子夏, 讳商. 下有一子 : 卜判, 字子决. 派祖(58世) : 卜良鳌. 居山东巨野. 下有三子,分三大房祖. 房祖(59世) : (明) 卜文节(迁山东微山卜寨村) ; 卜文见(迁山东微山卜寨村) ; 卜文忠(原迁山东微山,后徙居河南鄢陵卜岗村). 文忠公下支祖 : 卜效曾(下一子 : 卜文合) ; 卜显曾(下二子 : 卜文秀 ; 卜文福) ; 卜文允(下一子 : 卜五堂) ; 卜万寿(下三子 : 卜永康 ; 卜永良 ; 卜永和)...[等]. 前彪岗村系祖 : 卜留根(下一子 : 卜年礼) ; 卜文立(下一子 : 卜和尚) ; 卜凤明(下三子 : 卜治 ; 卜新立 ; 卜三岗) ; 卜万清(下二子 : 卜新安 ; 卜继安) ; 卜起(下二子 : 卜冬 ; 卜勋)...[等]. 卜寨村世系 : 卜国栋(下五子 : 卜六合 ; 卜付田 ; 卜丙臣 ; 卜丙木 ; 卜来朝) ; 卜营(下一子 : 卜西方) ; 卜秀文(下一子 : 卜国燕) ; 卜群(下二子 : 卜四合 ; 卜合义)...[等]. 旧字派(65-84世) : 兆继万端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纯佑 钦业念显扬. 新字派(85-104世) :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益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散居地 : 河南省鄢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连氏族谱 : 古上党襄垣东畛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 2014年版. 全1册(288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远祖 : 连称. 春秋时为齐大夫. 一世祖 : (元) 连肇,字开纪. 至元间进士. 东畛派祖 : (元明之际) : 连楹,字子聪,号栋宇,谥忠烈公. 肇公之孙. 连家村祖(4世) : 连巨,字精一. 楹公第四子. 巨公下三房 : 连旺 ; 连晓 ; 连旭. 行辈字 : 鉴汉树勋远 铎济标显堂 镇漳相炳耀 镶汝乐熙塘. 散居地 : 山西省襄垣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签题 : 连氏族谱. 版心题 : 连氏族谱(东畛卷).
浏览:0
孔子世家谱 :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支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罗山孔子世家族谱编纂委员会, 2013年版. 1册(约308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谱内支派众多繁杂, 详请查阅谱第129-287页. 名祖 : (春秋) 孔子,讳丘,字仲尼. 孔家老庄祖(64世) : 孔尚时. 下有二子 : 孔衍申 ; 孔衍泰. 衍申公下四房 : 孔兴鲁 ; 孔兴述 ; 孔兴先 ; 孔兴赐. 衍泰公下一房 : 孔兴璋. 竹竿镇孔家老庄片支祖 : 孔昭焕(孔老湾祖) ; 孔昭程(孔小湾祖) ; 孔宪刚(南孔小湾祖)...[等]. 孔家竹林片支祖 : 孔贞用(青山镇, 朱堂乡) 民权县支龙堂镇吴塘村片支祖 : 孔繁典. 下有一子 : 孔祥瑞. 字派 : 希言公彦承 弘闻贞尚胤 兴毓传济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后清代为避帝讳, 弘改为宏, 胤改为衍.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孔子世家谱. 散居地 : 河南省信阳县, 罗山县等地.
浏览:0
鶴峯連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1918]重修(瑞邑平阳坑东岙 : 王志文印刷). 10册 : 世系表. 撰序者 : 连树之,字毓楟 ; 连泮林,字嗣藻.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是否齐全. 且部分破损难阅. 一世祖 : (宋) 连玄庶,别号底清. 舜宾公之子. 与弟玄庠公由湖广德安府应山县徙乐. 生一子: 连端贞,号湖广. 乐清始祖(5世) : (宋) 连南夫,字一阳. 自闽徙温. 生三子: 连宇茹 ; 连宇芹 ; 连宇臣. 宇茹公生二子(7世) : (宋) 连世瑜,行八一(老大房祖) ; 连居仁,行八二(老二房祖). 世瑜公下派祖(12世) : 连元恒,字彦通,号荡南,行彦四. 下有五子,分五房. 房祖(13世) : 连道传(大房) ; 连道丕,字叔德,行肃五(二房) ; 连道钦(三房) ; 连道模(四房,迁居上虞,另谱) ; 连道季(五房). 二房道丕公生七子(14世) : 连伯昕,行崇六 ; 连伯惖,行崇九 ; 连伯喛,行崇十 ; 连伯㫹,行崇十二 ; 连伯曮,行崇十三 ; 连伯𣆲,行崇十五 ; 连伯宴,行崇廿二. 五房道季公生四子(14世) : 连伯㬙,字明㧑,行崇十九 ; 连伯昪,字明洵,行崇廿七 ; 连伯昺,字明操,行崇三二 ; 连伯暹,字明玉,行崇卅三. 讳行 : 玄端子淑 南宇世士 如采同元 道伯文尹 公承廷友庆 康登邦国清 毓秀嗣新正 克家启俊英 明王传大德 继治有贤良. 表字(27世起) : 其旋方衍祚 丕绍可昌宗 熈朝光志学 瑞集景时亨. 雁行 : 底湖德应 一纯行祥 元忠端彦 肃崇尚洪 恭宽信敏惠 仁义礼智睿 尊亲昭秩序 婣睦植纲常 伦纪乾坤定 金枝奕叶芳.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连氏宗谱 部分版心题 : 𡽬前连氏宗谱
浏览:100
鶴峯連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1 [1872]重修. 存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多处破损. 至少缺卷2. 世系自第五世南夫公起. 1至4世祖先资料请参阅鹤峰连氏宗谱[不分卷] (TN-2768498). 五世祖 : (宋) 连南夫,字一阳. 自闽徙温. 生三子: 连宇茹 ; 连宇芹 ; 连宇臣. 宇茹公生二子(7世) : (宋) 连世瑜,行八一(老大房祖) ; 连居仁,行八二(老二房祖). 世瑜公下派祖(12世) : 连元恒,字彦通,号荡南,行彦四. 同祖公次子. 下有五子,分五房. 房祖(13世) : 连道传,字叔鲁,行肃四(大房) ; 连道丕,字叔德,行肃五(二房) ; 连道钦(三房) ; 连道模(四房,迁居上虞,另谱) ; 连道季(五房). 二房道丕公生七子(14世) : 连伯昕,行崇六 ; 连伯惖,行崇九 ; 连伯喛,行崇十 ; 连伯㫹,行崇十二 ; 连伯曮,行崇十三 ; 连伯𣆲,行崇十五 ; 连伯宴,行崇廿二. 五房道季公生四子(14世) : 连伯㬙,字明㧑,行崇十九 ; 连伯昪,字明洵,行崇廿七 ; 连伯昺,字明操,行崇三二 ; 连伯暹,字明玉,行崇卅三. 讳行(5世起)似为 : 南宇世士 如采同元 道伯文尹 公承廷友庆 康登邦国清 毓秀嗣新正 克家启俊英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