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陕西行中书省),为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陕西”或“陕西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陕西省陕西行省。陕西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等)之一,辖境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南与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接壤。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简介资料
秦蜀行省
一级行政区划
今陕西全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相关文献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历史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1234年在蒙古的征讨下,金国灭亡。陕西等处行省正是在金国西部故土上设立的,其范围在今陕西,甘肃小部、四川东北部等。元史记载’中统元年(1260年),立秦蜀行省(也称陕蜀行省等)于京兆。中统三年,改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治京兆。至元三年,移治利州。十七年,复还京兆。十八年,分省四川,寻改立四川宣慰司。二十一年,仍合为陕西四川行省。二十三年,四川立行枢密院。‘陕西,四川彻底分设行省。陕西省所辖之地,惟陕西四路、五府,首府京兆。陕西等处行省辖境包括今陕西全部、甘肃南部、四川北部等,而今天陕西南部一些地区属于四川行省管辖。参考文献参见元朝行政区划甘肃历史陕西历史
查看全文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
历史1231年,蒙古军进攻高丽;1258年,崔氏政权垮台,国王投降蒙古,双方达成和平协议。高丽成为元朝藩属国,但保留国家主权和自身文化。不服投降蒙古的三别抄义军发动抗蒙古战争,战争直至1273年才结束。1280年,元朝为了东征日本,在朝鲜半岛设置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在高丽首都开城派遣“达鲁花赤”监督高丽国政。1281年,随着进攻日本失败曾一度解散征东行省;1287年,复设征东行省,成为具有羁縻特点的特殊行政区建制,并以高丽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左丞相),成为元朝的藩属国,直到1356年恭愍王回复时高丽朝廷才重新完全掌握统治权。1313年,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全国共在17个省级区域设17处乡试科场,按照不同的地方的人口和民族进行名额分配,从赴试者中选300名合格者次年二月到大都参加会试。值得注意的是,征东行省(高丽)也有乡试科场,并在300名乡试中选者中有3人的名额。元...
查看全文
江西等处行中书省
行政区划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参考文献《元史·志第十四·地理五》参见元朝行政区划
查看全文
江浙等处行中书省
外部链接参见元朝行政区划南直隶江南省
查看全文
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历史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岭北行省所在的内外蒙古是蒙古帝国初期的核心部分。54年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元朝。忽必烈迁都大都前的上都(开平府)在今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1206年到1260年,帝国初期首都就在漠北的哈拉和林。1260年,蒙哥汗死后,留守首都的阿里不哥被蒙古本土的贵族推举为大汗,据有漠北。而忽必烈闻讯后,也在开平也自立为大汗,据有漠南。双方遂展开激烈内战,历时四年之久。1264年阿里不哥力竭投降,忽必烈把他幽禁,不久逝世,或谓遭忽必烈毒杀。漠北、漠南尽为忽必烈所有。由于忽必烈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基础都在漠南地(今内蒙古),因此不再以和林为都城,而迁都于燕京,并改称大都。由于政治中心南移﹐漠北置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镇守。元朝大德十一年(1307年),罢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数年后改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和林,管辖范...
查看全文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相关标签
陕西古代行政区划
行中书省
四川古代行政区划
甘肃古代行政区划
家族谱大览
江氏西分谱 [15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彩笔堂, 民国35[1946]三修.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及卷9-11. 远祖 : (宋) 江万里,谥文忠,讳山官. 世居江西饶州府乐平县. 始祖 : 江其祥. 由豫章因官入黄冈. 宗祖 : 江万二. 祥公第二子. 三大分祖(8世) : 江琯(西分祖) ; 江薛(中分祖) ; 江常(东分祖). 此谱为西分祖琯公后之记录. 西分下房祖(10世) : 江月高 ; 江月仁. 高公下二支(11世) : 江一道 ; 江一德. 仁公下支祖(15世) : 江通德 ; 江通道 ; 江通成,字显宗 ; 江通行. 宗派 : 石经开景运 宝训展宏猷 忠厚贻谋远 诗书世泽流 承先期可久 敦本在全修 家学斯为美 渊源德自优.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江氏宗谱. 部分卷端题 : 冈邑江氏西分宗谱.
浏览:0
江氏西分谱 [15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彩笔堂, 民国35[1946]三修.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及卷9-11. 远祖 : (宋) 江万里,谥文忠,讳山官. 世居江西饶州府乐平县. 始祖 : 江其祥. 由豫章因官入黄冈. 宗祖 : 江万二. 祥公第二子. 三大分祖(8世) : 江琯(西分祖) ; 江薛(中分祖) ; 江常(东分祖). 此谱为西分祖琯公后之记录. 西分下房祖(10世) : 江月高 ; 江月仁. 高公下二支(11世) : 江一道 ; 江一德. 仁公下支祖(15世) : 江通德 ; 江通道 ; 江通成,字显宗 ; 江通行. 宗派 : 石经开景运 宝训展宏猷 忠厚贻谋远 诗书世泽流 承先期可久 敦本在全修 家学斯为美 渊源德自优.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江氏宗谱. 部分卷端题 : 冈邑江氏西分宗谱.
浏览:0
平西何氏九修族谱[按分册分卷,共4分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3年九修. 16册: 地图, 世系表. 前祖: 何允,字仲信. 始迁祖(1世): (宋) 何宏,字成能. 葬古陵安里, 即今仁寿里. 允公之子. 宏公下派祖(3世): 何行,字自强(东支祖) ; 何浻 ; 何潮(西支祖). 东支行公派下支祖(9世): (明) 何泰,字伯恭 ; 何思,字伯深,号稼轩 ; 何文渊(冡宰),字巨川,号东园. 浻公派下支祖(9世): (明) 何七政 ; 何文馨(为石城池溪祖何百二,字旭郎之后). 西支潮公派下支祖(9世): (明) 何伯聪. 其他派祖: 何国郎(其下支祖: 9世何九畴) ; 何德潮(其下支祖: 平西17世, 何天贤,原名愈贤,字继溪. 始迁宁都太平乡一都. 为晋朝迁居杭之新城, 何侪之后). 散居地: 江西省广昌县, 及石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江氏西分谱 [15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彩笔堂, 民国35[1946]三修. 存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及卷9-11. 远祖 : (宋) 江万里,谥文忠,讳山官. 世居江西饶州府乐平县. 始祖 : 江其祥. 由豫章因官入黄冈. 宗祖 : 江万二. 祥公第二子. 三大分祖(8世) : 江琯(西分祖) ; 江薛(中分祖) ; 江常(东分祖). 此谱为西分祖琯公后之记录. 西分下房祖(10世) : 江月高 ; 江月仁. 高公下二支(11世) : 江一道 ; 江一德. 仁公下支祖(15世) : 江通德 ; 江通道 ; 江通成,字显宗 ; 江通行. 宗派 : 石经开景运 宝训展宏猷 忠厚贻谋远 诗书世泽流 承先期可久 敦本在全修 家学斯为美 渊源德自优.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江氏宗谱. 部分卷端题 : 冈邑江氏西分宗谱.
浏览:0
平西何氏九修族谱[按分册分卷,共4分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1993年九修. 16册: 地图, 世系表. 前祖: 何允,字仲信. 始迁祖(1世): (宋) 何宏,字成能. 葬古陵安里, 即今仁寿里. 允公之子. 宏公下派祖(3世): 何行,字自强(东支祖) ; 何浻 ; 何潮(西支祖). 东支行公派下支祖(9世): (明) 何泰,字伯恭 ; 何思,字伯深,号稼轩 ; 何文渊(冡宰),字巨川,号东园. 浻公派下支祖(9世): (明) 何七政 ; 何文馨(为石城池溪祖何百二,字旭郎之后). 西支潮公派下支祖(9世): (明) 何伯聪. 其他派祖: 何国郎(其下支祖: 9世何九畴) ; 何德潮(其下支祖: 平西17世, 何天贤,原名愈贤,字继溪. 始迁宁都太平乡一都. 为晋朝迁居杭之新城, 何侪之后). 散居地: 江西省广昌县, 及石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江西萍西]萍西排上莲花阁下彭氏族谱 [全1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5年四修.. 1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莲化阁下一世祖 : (元明)彭惠远, 字务茂, 号泰轩, 由安福洋溪卜居桃源村(今阁下)而家. 江西萍乡排上镇始祖 : 彭处顺, 字位行, 行阳十七. 清顺治年间由桃源村从袁州定基于萍西排溪. 散居地 : 江西萍乡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