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战国时期 骊姬之乱

骊姬之乱

骊姬之乱是春秋战国的晋国献公时的一场政治斗争。(前657年—前651年),晋献公的妃子骊姬害死了太子申生,迫走重耳、夷吾,以立其子奚齐为储君。

相关人物
骊姬之乱相关文献
骊姬之乱:美人心计和乱政红颜
骊姬之乱:美人心计和乱政红颜,骊姬是一位传奇人物,制造了晋国内乱,史称“骊姬之乱”。她为了一己私欲,害死了
查看全文
骊姬是谁?骊姬是谁的王妃?骊姬是个怎样的人
骊姬是谁?骊姬是谁的王妃?骊姬是个怎样的人,妺喜、妲己、褒姒、骊姬,这四个美貌的女子被称为古代的四大妖姬,这四大妖姬都是
查看全文
骊姬之乱是怎么回事?骊姬身上有哪些历史故事
骊姬之乱是怎么回事?骊姬身上有哪些历史故事,骊姬是来自北方戎族的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骊姬美得不可方物,充满异域情调又带着
查看全文
晋国骊姬之乱
晋国骊姬之乱,晋国骊姬之乱]春秋年代的散文作品。出自《春秋左传》,作者不详。描写了僖公四、五、
查看全文
骊姬之乱
经过晋献公娶了六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其中,齐姜生了太子申生,戎国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骊戎族人许配了骊姬给晋献公,骊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她陪嫁的妹妹生了卓子。当初,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他占卜了两次,第一次结果不吉利,第二次吉利。献公决定按照第二次的结果办事。(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骊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她希望立奚齐为太子,让他继承君位。她贿赂晋献公宠信的大夫梁五和东关嬖五,使他们说服献公让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离开京城。那两个大夫对献公说戎族人和狄族人经常侵犯晋国,需要派长子捍卫领土,使戎狄再也不敢侵犯国家。献公让太子住在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重耳住在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住在二屈(今山西吉县)。两个大夫借用保卫国家安全的名义来阻止献公的长子当国君。(参考《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前666年)前656年,骊姬施展阴谋,陷害太子申生,让申生到曲沃去祭祀亡母,而...
查看全文
骊姬之乱相关标签
春秋战国历史
前650年代
家族谱大览
5.姬氏志, 5, 卷5, 世系 86世成玉公起, 193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重镌.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为姬姓在山东省汶上县各支派之谱系. 源流 : 姬氏出自黄帝. 黄帝为少典国君之子. 国于有熊,号有熊氏. 又因长于姬水,而姓姬. 始祖(1世) : (周) 姬旦,谥文汉,追封文宪王. 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姬家路口祖(55世) : (唐) 姬容. 姬家沟祖(60世) : (唐) 姬全. 徙汶邑西郭外桃子源里. 生一子 : 姬芝. 王岩石口祖(68世) : 姬性. 生二子 : 姬义 ; 姬智. 分派祖(70世) : 姬成. 生三子 : 姬聚(塘子街) ; 姬顺(东阿县城西姬家庄) ; 姬显(程家庄). 潘家村始祖(79世) : 姬承祚. 生二子 : 姬元硕,字声宏 ; 姬元勋. 滕县城南分支祖(80世) : 姬培益. 下二子 : 姬瑞坤(阴柳庄) ; 姬瑞海(关帝庙). 排行(86-126世) : 枝兴衍圣绪 隆茂庆脉长 广生忠厚嗣 永远贞正芳 至德开文运 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 信义作宝章. 散居地 : 山东省汶上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姬氏志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重镌.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为姬姓在山东省汶上县各支派之谱系. 源流 : 姬氏出自黄帝. 黄帝为少典国君之子. 国于有熊,号有熊氏. 又因长于姬水,而姓姬. 始祖(1世) : (周) 姬旦,谥文汉,追封文宪王. 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姬家路口祖(55世) : (唐) 姬容. 姬家沟祖(60世) : (唐) 姬全. 徙汶邑西郭外桃子源里. 生一子 : 姬芝. 王岩石口祖(68世) : 姬性. 生二子 : 姬义 ; 姬智. 分派祖(70世) : 姬成. 生三子 : 姬聚(塘子街) ; 姬顺(东阿县城西姬家庄) ; 姬显(程家庄). 潘家村始祖(79世) : 姬承祚. 生二子 : 姬元硕,字声宏 ; 姬元勋. 滕县城南分支祖(80世) : 姬培益. 下二子 : 姬瑞坤(阴柳庄) ; 姬瑞海(关帝庙). 排行(86-126世) : 枝兴衍圣绪 隆茂庆脉长 广生忠厚嗣 永远贞正芳 至德开文运 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 信义作宝章. 散居地 : 山东省汶上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4.姬氏志, 4, 卷4, 汶上城 泗水 肥城 泰安等地 世系 71世聚公起, 193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重镌.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为姬姓在山东省汶上县各支派之谱系. 源流 : 姬氏出自黄帝. 黄帝为少典国君之子. 国于有熊,号有熊氏. 又因长于姬水,而姓姬. 始祖(1世) : (周) 姬旦,谥文汉,追封文宪王. 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姬家路口祖(55世) : (唐) 姬容. 姬家沟祖(60世) : (唐) 姬全. 徙汶邑西郭外桃子源里. 生一子 : 姬芝. 王岩石口祖(68世) : 姬性. 生二子 : 姬义 ; 姬智. 分派祖(70世) : 姬成. 生三子 : 姬聚(塘子街) ; 姬顺(东阿县城西姬家庄) ; 姬显(程家庄). 潘家村始祖(79世) : 姬承祚. 生二子 : 姬元硕,字声宏 ; 姬元勋. 滕县城南分支祖(80世) : 姬培益. 下二子 : 姬瑞坤(阴柳庄) ; 姬瑞海(关帝庙). 排行(86-126世) : 枝兴衍圣绪 隆茂庆脉长 广生忠厚嗣 永远贞正芳 至德开文运 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 信义作宝章. 散居地 : 山东省汶上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姬氏志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重镌.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为姬姓在山东省汶上县各支派之谱系. 源流 : 姬氏出自黄帝. 黄帝为少典国君之子. 国于有熊,号有熊氏. 又因长于姬水,而姓姬. 始祖(1世) : (周) 姬旦,谥文汉,追封文宪王. 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姬家路口祖(55世) : (唐) 姬容. 姬家沟祖(60世) : (唐) 姬全. 徙汶邑西郭外桃子源里. 生一子 : 姬芝. 王岩石口祖(68世) : 姬性. 生二子 : 姬义 ; 姬智. 分派祖(70世) : 姬成. 生三子 : 姬聚(塘子街) ; 姬顺(东阿县城西姬家庄) ; 姬显(程家庄). 潘家村始祖(79世) : 姬承祚. 生二子 : 姬元硕,字声宏 ; 姬元勋. 滕县城南分支祖(80世) : 姬培益. 下二子 : 姬瑞坤(阴柳庄) ; 姬瑞海(关帝庙). 排行(86-126世) : 枝兴衍圣绪 隆茂庆脉长 广生忠厚嗣 永远贞正芳 至德开文运 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 信义作宝章. 散居地 : 山东省汶上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1.姬氏家志, 1, 287–1961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3.姬氏志, 3, 卷3, 姬氏姓源 名准 世系 1世旦公起, 193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4[1935]重镌.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为姬姓在山东省汶上县各支派之谱系. 源流 : 姬氏出自黄帝. 黄帝为少典国君之子. 国于有熊,号有熊氏. 又因长于姬水,而姓姬. 始祖(1世) : (周) 姬旦,谥文汉,追封文宪王. 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姬家路口祖(55世) : (唐) 姬容. 姬家沟祖(60世) : (唐) 姬全. 徙汶邑西郭外桃子源里. 生一子 : 姬芝. 王岩石口祖(68世) : 姬性. 生二子 : 姬义 ; 姬智. 分派祖(70世) : 姬成. 生三子 : 姬聚(塘子街) ; 姬顺(东阿县城西姬家庄) ; 姬显(程家庄). 潘家村始祖(79世) : 姬承祚. 生二子 : 姬元硕,字声宏 ; 姬元勋. 滕县城南分支祖(80世) : 姬培益. 下二子 : 姬瑞坤(阴柳庄) ; 姬瑞海(关帝庙). 排行(86-126世) : 枝兴衍圣绪 隆茂庆脉长 广生忠厚嗣 永远贞正芳 至德开文运 达孝毓福祥 礼教培家训 信义作宝章. 散居地 : 山东省汶上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