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国时期 出师表

出师表

出师表》分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两篇,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两次北伐(227年与228年)曹魏前,上呈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出师表相关文献
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
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曰:“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
查看全文
出师表
前出师表《前出师表》作于蜀汉建兴五年(227年),收录于《三国志》卷三十五,建兴五年,蜀汉国力有所恢复,诸葛亮深知蜀国弱小,若想生存必须对外征伐方可延续政权。于是,决意率军北进,准备征伐魏国。文章情意真切,感人肺腑,主要内容有规劝君王、委托政事、回顾经历、表明北伐决心等四部分。他在表中告诫后主要“亲贤臣、远小人”,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为兴复汉室而努力。主要名句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等。苏轼评《出师表》“简而尽,直而不肆”。后出师表《后出师表》作于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文章不收录于《三国志》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释的时候,却注明:“出张俨《默记》]《汉晋春秋》收入。清代钱大昭在《三国志辨疑》中表示怀疑。诸葛亮在文中表示为了国家,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刻地表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心耿耿,主要名句...
查看全文
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曰:“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於是有散关之役’,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案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所载亮表,即世人传诵之后出师表也。此表既为亮集所无,复不见於亮传,其真伪遂为学者聚讼之点,兹分述各家之说於次:何焯曰:“按赵云以建兴七年卒,散关之役乃在六年,后人或据此疑此表为伪,(表:“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非也。以元逊(诸葛恪)传观之自明。第此表乃剧论时势之尽,非若发汉中时所陈,得以激励士众,不妨宣泄於外。失之蜀而传之吴,或伯松(诸葛乔)写留箱箧,元逊钩致之於身后耳。集不载者,益明武侯之慎,非由陈氏(陈寿)之疏。若赵云传“七年”字,当为“六年”,云本信臣宿将,箕谷失利,适由兵弱,既贬杂号将军以明法,散关之役,使其尚在,必别统万众使复所负,而不闻再出,其必殁於是冬之前矣”。(义门读书记)此信兹表真为亮作者也...
查看全文
陆游为什么那么喜欢出师表
说到这个《出师表》大家肯定都非茶熟悉吧,毕竟这个作为诸葛亮的经典之作,确实是又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啊。作为一位诗人,陆游也是非常的喜欢《出师表》。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刘禅继位,孔明辅政。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军需器械应用
查看全文
出师表/前出师表
出师表/前出师表 诸葛亮,两汉,初中文言文,古文观止,励志,劝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
查看全文
出师表相关标签
227年
中国散文
228年
中国政论
蜀汉政治
诸葛亮
三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