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镇鱼山村,依山而建,始建于三国魏太和七年(233年)三月,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操三子曹植的墓地。
曹植墓室呈前堂后室型,前堂方正,后室竖长,是典型的汉代墓葬形制。按照当时的习俗,前堂部分主要放置随葬品,象征着墓主人在地下世界里会客和饮食起居,后室长方形,放置棺木,象征墓主人的寝室,是其安居休息的地方。棺木放置在棺床上,棺床由木炭、朱砂和云母铺底。随葬品摆置在棺木左右两侧,左侧是陶井、陶车和陶鸡、鸭、鹅、狗等家畜家禽俑;右侧则是灶具和餐具,如陶灶、陶案、陶壶、陶罐、陶盆、陶耳杯等,另外还有玛瑙坠珠、玉璜、石圭、石璧和铜铺首。墓前左侧还立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的碑楼1座,碑楼内放置有隋代所立的曹植墓碑。碑通高2.47米,宽1.03米,厚0.21米。碑冠与碑身以整石雕出,碑文共935字,兼用篆、隶两种书体。
1951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曾在该墓中清理出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