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您可以为此词条添加一条概述!
?简介资料
拓印
书法篆刻
相关人物
?相关标签
颜真卿代表作品之一
书法
拓印
?导读知识
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
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
  立夏这一天吃乌米饭传说最早是为了纪念孙膑,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避免夏天的蚊叮虫咬和祛风解毒。从科学角度来看乌米饭的从原料上来分析会有不一样的食疗功效,而乌米饭原材料是用南烛叶或乌桕树叶以及糯米来进行制作,而从现代人们对植物性味的了解以及科学的研究深入,因为乌桕树叶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所以现代大多时候人们会用“乌饭树”也就是南烛叶来做乌米饭,所以乌饭树也叫南烛树,也就是大多我们现在看到的乌米饭是用南烛树叶和糯米作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  从古代文献上来看乌桕叶在乌米饭制作中的使用也确实有相关记载,从清代学者刘灏的著作《广群芳谱》,第112页有记载:“蜀人遇寒食,用杨桐叶并细冬青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道家谓之青精干忸食。今俗以夹麦草捣汁,和糯米作青粉团,乌桕叶染乌饭作糕,是此遗意。”乌桕应该是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最早结缘的树木了。在明代科学家方以智在《通雅·饮食》里,也提到了乌桕做乌米饭的说法:“青食迅饭,乌饭也。今释家四月八作,或以乌桕,或以枫。”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饮食认知的进步,乌米饭中颜色的来源也已经慢慢的替换成了南烛叶。
浏览量:2266次
广东最大的四个姓氏是哪四个?
广东最大的四个姓氏是哪四个?
  广东最大的四大姓氏:  1陈姓  “广东陈”的说法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说得就是在广东,陈姓人口数量占据首席。作为为岭南第一大姓。陈氏发自陈胡公-妫满。是舜帝后裔,后人以国为姓,就有了陈姓。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陈氏源于宛丘(今河南淮阳),望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盛于颍川(今河南长葛),南开闽漳,遍及全球。而陈姓人口,大多数的迁入路线,是从河南出发,迁徙到福建,最后落在广东潮汕这附近生根。  2李姓  李姓也不必多讲。与陈姓一样,同为中原大姓。在岭南,有“陈李半广东”的说法。意思就是在广东这块土地,陈李二姓,人口众多,占了一半比例。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李姓出自黄帝。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嬴姓。李姓的迁徙路线,一般由河南许昌,至福建厦门,最后落在潮州。  3黄姓  江夏家声远,闽漳世泽长。黄姓在宋朝虽然不是什么大姓,排到96位,后来发展得很快,到现在全国约有2700万人。黄姓跟梁姓颇有渊源,据说都是帮助大禹治水的伯益公后代,而且都来自嬴姓。广东是黄姓族人最多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19%。黄姓迁移,从河南潢川到江南地区,再到梅州,最后落在闽粤各地,可以说在广东地区分布非常广。说到这里,想起小时候看的电影《黄飞鸿》,原来佛山的黄姓,是广东排名前三的大姓呀。  4张姓  提到张姓,就不得不说到两个小故事了。一个是珠玑巷的故事。作为张九龄直系后代的张昌,在敬宗宝历年间七世同堂。连皇帝都为其孝义感动,赐下珠玑绦环。这也是珠玑巷名字由来。
浏览量:3258次
法医宋慈是谁?
法医宋慈是谁?
  看过《大宋提刑官》的人都知道,里面的提刑官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宋慈。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汉族,建阳(今属福建南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祖籍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唐相宋璟后人,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历史上的宋慈,不仅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还曾数次率军平定叛乱,颇有军事才能。他赈济灾民,为老百姓伸冤,深受百姓的爱戴。
浏览量:1968次
新朝存在多少年?
新朝存在多少年?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仅存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很短的王朝。新朝的开国皇帝是王莽,西汉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汉后期,王莽逐渐把持朝政。新朝末期,社会混乱,爆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在昆阳,王莽军被更始帝大军打败。同年,赤眉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传统的政权交替基本上都是通过战争,新朝的开创是通过禅让制,因此王莽一直被中国史学家误认为是“伪君子”,中国古代史学家对新朝的评价几乎都是负面的,尤其是《汉书》视王莽为逆臣贼子。王莽在称帝之后也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还有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政策,但因为政令繁琐、朝令夕改等问题,使得政策完全无法推行,反而加速了新朝的灭亡。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但国库空虚无法拨款赈灾,再加上王莽新政造成的社会矛盾,各地的农民四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也成为推翻新朝的重要力量。
浏览量:2485次
正月初三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三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叫天庆节,是宋朝的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于是真宗下旨,将正月初三定为天庆节,这一日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正月初三,也称为赤狗日。在古代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会给人带来不吉利。因此,正月初三不宜外出,既不出门拜年,也不在家宴请宾客。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当中,正月初三的晚上也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一说在这一天,一般都是早早睡觉,以免扰乱了鼠辈成亲,还在屋子角落洒米粒、糕饼等供老鼠食用;一说早早睡觉是为了扰乱老鼠成亲,使它们看不见从而减缓它们繁殖的速度。在民间,正月初三也被认为是谷子的生日,在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以祈求来年的谷子有个好的收成。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正月初三还是做寿的日子,在福建莆田仙游,有个与别地不同的做寿风俗,这就是老人年龄满“十”那一年,不管是哪月哪日出生的,做(祝)寿的日子一般都在当年的正月初三举行。这还与九鲤湖仙梦有关。据说,之前有一位秀才,母亲因病眼睛失明,秀才四处求医,秀才做梦时一个仙人告诉他:“人进山来寻白水,治愈原在祠后喜。”后来几经曲折,秀才终于找到了仙泉,又在老医生的治疗下,秀才的母亲终于治愈了。这一天是正月初三,秀才母亲的七十大寿是在三月份,秀才就将大寿定在正月初三,以庆祝双喜临门。这也是正月初三是做寿之日的由来。
浏览量:199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