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征缅战争

征缅战争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恒执掌征缅帅印,踏上西南征程。)

乾隆三十年(1765年),缅甸军队多次侵扰西南边陲云南。刘藻、杨应琚、明瑞前后三任云贵总督,因征缅战争先后自杀。一时间,朝廷内部人心惶惶。尚书、参赞大臣舒赫德,奉命赴西南边地永昌实地考察后,与新任云贵总督鄂宁联合上疏,提出征缅有办马、办粮、行军、转运、适应“五难”,认为清军征缅“实无胜算可操”,不宜继续对缅动武。乾隆帝对不领会圣意的舒赫德严厉训斥,革去舒赫德尚书、参赞大臣之职,给予鄂宁降职处分,降补福建巡抚。而进缅剿匪的重任,最后落在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身上。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恒执掌征缅帅印,踏上西南征程。

征缅战争简介资料
相关人物
征缅战争相关文献
英缅战争
简介1852年,控制印度全境的英军挥军意取得缅甸南部柚木森林,缅甸国王曼同遣军抵抗,但战败而归,该战争是谓第二次英缅战争。该战争让英国获得缅甸南部。1885年,英军以缅甸向英国公司罚款为由,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英军进攻仰光,俘虏了缅甸国王。参见第一次英缅战争第二次英缅战争第三次英缅战争
查看全文
元缅战争
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建立后,元世祖忽必烈继续以武力威胁试图使周边国家臣服。同年,忽必烈通过元大理、鄯阐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派遣奇得脱因等出使缅甸,诏抚缅王。缅国蒲甘王朝那罗梯诃波帝派使者价博到达大都。忽必烈派使回访缅国。两国间建立了初步联系。至元十年(1273年),忽必烈派勘马拉史里、奇得脱因等出使缅国,要求缅王派遣王室子弟或显贵大臣来京朝贡。未料,元使一去不归。据缅甸史籍记载,元使是因为晋见缅王不肯脱马靴而被处死的。云南行省见使臣久久不归,缅王毫无表示,便向朝廷建议出兵征讨缅国。忽必烈没有批准,示意先观其动向。至元十四年(1277年),缅国出动士卒四五万、战象800头大举向元朝镇西路新附千额(今云南盈江县城)及原附金齿(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区)侵袭,千额总管阿禾遂向元廷告急。大理路(治所在今大理市)蒙古千户忽都、总管信苴日率领700名骑兵驰援阿禾。元军与缅军在行进中遭遇,...
查看全文
明缅战争
明初,明政府在云南极边之地设有六宣慰使司,即孟养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军民宣慰司(即阿瓦王朝,曾臣属于明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军民宣慰使司(辖境相当于今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军民宣慰使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挥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但是,由于东吁王朝的侵袭,到1575年,木邦、蛮莫都已处于在缅甸控制之下。万历四年(1576),缅甸又大举进攻孟养。面对缅军的入侵,孟养土司思个一面积极准备抵抗,一面向明朝的地方政权告急。金腾屯田副使罗汝芳得到皑...
查看全文
明缅战争
背景初期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沐英出击云南击败忠于元朝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势力后,沐英被封作黔国公世镇云南,明军将云南纳入版图。同时明廷在云南“外围”设有六个松散的土司宣慰司,即孟养宣慰司(辖境相当今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以西,那伽山脉以东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孟养)、木邦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缅甸掸邦东北部地区,治所在今缅甸兴威)、缅甸宣慰司(即缅甸阿瓦王朝,曾臣属于明王朝,其地在木邦以西,孟养以南,今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地区)、八百宣慰司(即兰纳王国,其地在今缅甸掸邦东部和泰国清迈地区)、车里宣慰司(辖境相当于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宣慰司(其地在今老挝境内)。这些宣慰司在公元1446年形成三宣六慰,即南甸、干崖、陇川三宣抚司,和车里、缅甸、木邦、八百、孟养、老挝六慰。后期明朝中叶国势衰落,公元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建立,逐步统一缅甸北部全境,此时又不断进攻明...
查看全文
泰缅战争
过程这场战争是1759年至1760年两国战争的延续。缅甸的战争借口是泰国支持缅甸边境的叛军,此外缅甸还希望控制德林达依沿岸及其贸易。1765年8月,北缅甸两万军队入侵泰国北部;到了10月,三支总数为两万人的南缅甸军队也入侵泰国,对其首都阿瑜陀耶展开了钳形攻势。1766年1月底,缅甸军队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泰国的防线面前仍无法协同作战,直到他们在阿瑜陀耶城下会合以后才得以扭转。围攻阿瑜陀耶正处于清军入侵缅甸的第一回合战斗期间。泰国人认为他们能够坚持到雨季,而阿瑜陀耶中部平原的季节性泛滥能够迫使缅甸军队撤退。然而缅甸国王辛标信认为清朝的入侵只是小规模的边境冲突,决定继续围城。1766年雨季(6月至10月),战斗转而在泛滥的平原上展开,但泰国人未能扭转战局。旱季到来的时候,清朝对缅甸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入侵,但辛标信依然拒绝召回大军。1767年3月,泰国国王厄伽陀希望成为缅甸的朝贡国,但缅甸却...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邓氏家族
邓氏家族
浏览:0
尹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惇萃堂, 1992年(唐华堂印). 17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编辑 : 尹华禄,字宏政.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下列卷数: 高房卷14; 伯房卷4; 亮房卷2; 禄房卷11下; 旺房仕富卷2-3; 旺房仕贵卷24. 受姓祖 : 尹征. 少昊金天氏支子,封于尹城,后以国为姓. 南北派祖 : (唐) 尹思贞. 歆公长子. 居河南. 生二子 : 尹愔(北派) ; 尹忆(南派). 此谱为北派支下世系. 始祖(1世) : (宋) 尹鼎初,字儒黉. 景贤第三子. 思贞公22世孙. 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 迁邵阳隆回. 子孙析置宝庆,隆回,大官田等地. 徙武冈新化新宁城. 注 : 鼎初公生十子, 仅三子派下有记录: 尹南沾,字复渥 ; 尹南全,原讳俊全,字复洪 ; 尹南青,字复济. 南沾公下二子(3世) : 尹才齐(生三子: 尹应淼 ; 尹应焱 ; 尹应森.均徙四川) ; 尹才干. 才干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霖(徙安化硖山口) ; 尹仕霞 ; 尹仕霳 ; 尹仕珖. 南全公下三子(3世) : 尹才庆,字宗华,号文伯(徙居武冈洞口) ; 尹才亮(居蔡家桥隘田承田) ; 尹才高,字宗仁(徙居武冈洞口洪田帽子石). 才庆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铭 ; 尹仕富 ; 尹仕贵 ; 尹仕荣,原讳义云 ; 尹仕发,原讳义发 ; 尹仕俊,原讳义俊 ; 尹仕宣,原讳义宣 ; 尹仕真 ; 尹仕皋,字义皋 ; 尹仕龙 ; 尹仕佺,原名义全 ; 尹仕斌 ; 尹仕兴,字义兴. 才亮公下支祖(5世) : 尹仕宦,字神佑 ; 尹仕壮,原讳壮子. 才高公下支祖(5世) : 尹仕荣(住罗家井,后徙川) ; 尹仕华(住火烧庙,后徙川) ; 尹仕武(住冲头) ; 尹仕信,字友敬(住旺背) ; 尹仕聪(住田心) ; 尹仕明(住土公山) ; 尹仕富(住石阶路,徙石蜡) ; 尹仕贵(住金龙岩) ; 尹仕材,原讳子才(住瓦盖墙,后徙茅坪). 南青公下七子(3世) : 尹才通,字敏捷 ; 尹才盛,字盛伯(住隆回金潭) ; 尹才汉,字汉伯,号银河 ; 尹才伯(迁中醪田) ; 尹才禄,字受天(迁下醪田) ; 尹才旺(迁上醪田) ; 尹才道,字必胜. 才通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源 ; 尹仕良 ; 尹仕瑛 ; 尹仕显. 才盛公下支祖(5世) : 尹仕福. 才汉公下支祖(5世) : 尹仕荣,字子安 ; 尹仕华 ; 尹仕富 ; 尹仕贵 ; 尹仕泉 ; 尹仕魁,字建元 ; 尹仕高,字金峰. 才伯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隆 ; 尹仕征 ; 尹仕英 ; 尹仕从 ; 尹仕聪(住太平寺) ; 尹仕典. 才禄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恭,字同寅 ; 尹仕敬,字同上. 才旺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文 ; 尹仕贵 ; 尹仕富 ; 尹仕良. 才道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魁,原名梦魁 ; 尹仕星 ; 尹仕鸾,原名梦鸾 ; 尹仕顶. 通族班行 : 明志汉天 单尚先尹 一士惟之 祖宗功德 源本久垂 万代千叶 位禄名寿 诗礼厚泽 忠孝传家 文章华国 仁义恭和 孙谋燕翼. 鼎初公派下班行 : 鼎南才应仕 志思福文元 守利天道顺 崇善祚昌全 大显华邦业 宏开正徽先 端厚培吉庆 兆隆世德延. 续班行 : 雍睦敦伦纪 贻谋媲美前 纯良国本固 孝友家基坚 功绩述来哲 诗书启后贤 寰球竞发达 祖泽定长绵. 散居地 : 湖南省隆回县, 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尹氏六修族谱.
浏览:100
尹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惇萃堂, 1992年(唐华堂印). 17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编辑 : 尹华禄,字宏政.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下列卷数: 高房卷14; 伯房卷4; 亮房卷2; 禄房卷11下; 旺房仕富卷2-3; 旺房仕贵卷24. 受姓祖 : 尹征. 少昊金天氏支子,封于尹城,后以国为姓. 南北派祖 : (唐) 尹思贞. 歆公长子. 居河南. 生二子 : 尹愔(北派) ; 尹忆(南派). 此谱为北派支下世系. 始祖(1世) : (宋) 尹鼎初,字儒黉. 景贤第三子. 思贞公22世孙. 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 迁邵阳隆回. 子孙析置宝庆,隆回,大官田等地. 徙武冈新化新宁城. 注 : 鼎初公生十子, 仅三子派下有记录: 尹南沾,字复渥 ; 尹南全,原讳俊全,字复洪 ; 尹南青,字复济. 南沾公下二子(3世) : 尹才齐(生三子: 尹应淼 ; 尹应焱 ; 尹应森.均徙四川) ; 尹才干. 才干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霖(徙安化硖山口) ; 尹仕霞 ; 尹仕霳 ; 尹仕珖. 南全公下三子(3世) : 尹才庆,字宗华,号文伯(徙居武冈洞口) ; 尹才亮(居蔡家桥隘田承田) ; 尹才高,字宗仁(徙居武冈洞口洪田帽子石). 才庆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铭 ; 尹仕富 ; 尹仕贵 ; 尹仕荣,原讳义云 ; 尹仕发,原讳义发 ; 尹仕俊,原讳义俊 ; 尹仕宣,原讳义宣 ; 尹仕真 ; 尹仕皋,字义皋 ; 尹仕龙 ; 尹仕佺,原名义全 ; 尹仕斌 ; 尹仕兴,字义兴. 才亮公下支祖(5世) : 尹仕宦,字神佑 ; 尹仕壮,原讳壮子. 才高公下支祖(5世) : 尹仕荣(住罗家井,后徙川) ; 尹仕华(住火烧庙,后徙川) ; 尹仕武(住冲头) ; 尹仕信,字友敬(住旺背) ; 尹仕聪(住田心) ; 尹仕明(住土公山) ; 尹仕富(住石阶路,徙石蜡) ; 尹仕贵(住金龙岩) ; 尹仕材,原讳子才(住瓦盖墙,后徙茅坪). 南青公下七子(3世) : 尹才通,字敏捷 ; 尹才盛,字盛伯(住隆回金潭) ; 尹才汉,字汉伯,号银河 ; 尹才伯(迁中醪田) ; 尹才禄,字受天(迁下醪田) ; 尹才旺(迁上醪田) ; 尹才道,字必胜. 才通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源 ; 尹仕良 ; 尹仕瑛 ; 尹仕显. 才盛公下支祖(5世) : 尹仕福. 才汉公下支祖(5世) : 尹仕荣,字子安 ; 尹仕华 ; 尹仕富 ; 尹仕贵 ; 尹仕泉 ; 尹仕魁,字建元 ; 尹仕高,字金峰. 才伯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隆 ; 尹仕征 ; 尹仕英 ; 尹仕从 ; 尹仕聪(住太平寺) ; 尹仕典. 才禄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恭,字同寅 ; 尹仕敬,字同上. 才旺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文 ; 尹仕贵 ; 尹仕富 ; 尹仕良. 才道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魁,原名梦魁 ; 尹仕星 ; 尹仕鸾,原名梦鸾 ; 尹仕顶. 通族班行 : 明志汉天 单尚先尹 一士惟之 祖宗功德 源本久垂 万代千叶 位禄名寿 诗礼厚泽 忠孝传家 文章华国 仁义恭和 孙谋燕翼. 鼎初公派下班行 : 鼎南才应仕 志思福文元 守利天道顺 崇善祚昌全 大显华邦业 宏开正徽先 端厚培吉庆 兆隆世德延. 续班行 : 雍睦敦伦纪 贻谋媲美前 纯良国本固 孝友家基坚 功绩述来哲 诗书启后贤 寰球竞发达 祖泽定长绵. 散居地 : 湖南省隆回县, 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尹氏六修族谱.
浏览:100
彭氏族譜 [32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1[1942]五修. 3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编纂者 : 彭术炽,字沧嶙,名中劲 ; 彭术纪,字进之 ; 彭先儒,字令德,名席珍 ; 彭先炜,字克宗. 注 : 本谱不全,缺卷32. 受姓祖 : 篯铿. 颛顼裔孙. 封于彭城,子孙因以为氏. 宗祖 : (唐) 彭征君,讳云,字构云. 由河间迁袁州. 派祖(9世) : 彭寿,字德夫,名潜,又讳滔 ; 彭喜,字中夫, 皆为德颙公之子. 喜公下房祖(10世) : 彭大(下三子 : 彭晏 ; 彭晷 ; 彭昱.子孙析置安福塘头等地) ; 彭兴(下三子 : 彭八郎 ; 彭十一郎 ; 彭余庆.子孙析置丰塘长塘等地). 白珏祖(10世) : 彭嗣兴. 寿公次子. 居太和县. 生三子 : 彭昉 ; 彭旰 ; 彭明. 南迁基祖(21世) : (宋) 彭敏一. 由吉州安福县迁湖南宝庆,又徙常德武陵,居城头村. 子孙迁居安化一都沙湾. 沙湾始迁祖(25世) : (元末) 彭友圆,字方城. 安化支祖(26世) : 彭彦富. 友寿公之子, 居安化一都上马斗山. 益阳支祖(26世) : 彭彦滨(友福公之子,居益阳五里大水田) ; 彭彦诚(友信公之子,居益阳二里白渃溪) ; 彭彦智(友谅公之子,居益阳二里). 常德支祖(26世) : (宋) 彭彦江. 友贵公次子,居常德武陵上大村. 麻城支祖(15世) : 彭观象. 迁居湖北黄麻仙女乡. 安福支祖(26世) : 彭飞. 喜公裔希公之孙,居安福塘头. 派语 : 顷侯汉荩臣 高士唐征君 兹倜辅安定 昭奭颙寿兴 明琵能复治 护熊如玉明 达衍敏宗伯(仲) 仁友彦仕敬 常兴中子立 永代志斯文 经术深先哲 科名启后英 才华逢世盛 家学本传新 忠孝国奇宝 易书训贵遵 德洪垂庆远 泽厚致祥凝 祖树繁森荫 孙枝舄奕荣. 烟溪希公房派语 : 希公肇南楚 五代丽派荣 求继文以利 祖宗(玉)应友天永(培锦) 海相灿先哲 科名启后英 才华逢世盛 家学本传新 忠孝国奇宝 易书训贵遵 德洪垂庆远 泽厚致祥凝 祖树繁森荫 孙枝舄奕荣. 溆浦瑊公房派语 : 顷侯汉荩臣 高士唐征君 兹倜辅瑊继 彦晞师裕 宋季迁徙 水远山遥 支分派别高超 流传百世到花桥 有光大宗祧 希养忠立汝 绍起深先哲 科名启后英 才华逢世盛 家学本传新 忠孝国奇宝 易书训贵遵 德洪垂庆远 泽厚致祥凝 祖树繁森荫 孙枝舄奕荣. 散居地 : 湖南省安化县, 益阳县, 常德县, 及湖北省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尹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惇萃堂, 1992年(唐华堂印). 176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编辑 : 尹华禄,字宏政.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缺下列卷数: 高房卷14; 伯房卷4; 亮房卷2; 禄房卷11下; 旺房仕富卷2-3; 旺房仕贵卷24. 受姓祖 : 尹征. 少昊金天氏支子,封于尹城,后以国为姓. 南北派祖 : (唐) 尹思贞. 歆公长子. 居河南. 生二子 : 尹愔(北派) ; 尹忆(南派). 此谱为北派支下世系. 始祖(1世) : (宋) 尹鼎初,字儒黉. 景贤第三子. 思贞公22世孙. 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县. 迁邵阳隆回. 子孙析置宝庆,隆回,大官田等地. 徙武冈新化新宁城. 注 : 鼎初公生十子, 仅三子派下有记录: 尹南沾,字复渥 ; 尹南全,原讳俊全,字复洪 ; 尹南青,字复济. 南沾公下二子(3世) : 尹才齐(生三子: 尹应淼 ; 尹应焱 ; 尹应森.均徙四川) ; 尹才干. 才干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霖(徙安化硖山口) ; 尹仕霞 ; 尹仕霳 ; 尹仕珖. 南全公下三子(3世) : 尹才庆,字宗华,号文伯(徙居武冈洞口) ; 尹才亮(居蔡家桥隘田承田) ; 尹才高,字宗仁(徙居武冈洞口洪田帽子石). 才庆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铭 ; 尹仕富 ; 尹仕贵 ; 尹仕荣,原讳义云 ; 尹仕发,原讳义发 ; 尹仕俊,原讳义俊 ; 尹仕宣,原讳义宣 ; 尹仕真 ; 尹仕皋,字义皋 ; 尹仕龙 ; 尹仕佺,原名义全 ; 尹仕斌 ; 尹仕兴,字义兴. 才亮公下支祖(5世) : 尹仕宦,字神佑 ; 尹仕壮,原讳壮子. 才高公下支祖(5世) : 尹仕荣(住罗家井,后徙川) ; 尹仕华(住火烧庙,后徙川) ; 尹仕武(住冲头) ; 尹仕信,字友敬(住旺背) ; 尹仕聪(住田心) ; 尹仕明(住土公山) ; 尹仕富(住石阶路,徙石蜡) ; 尹仕贵(住金龙岩) ; 尹仕材,原讳子才(住瓦盖墙,后徙茅坪). 南青公下七子(3世) : 尹才通,字敏捷 ; 尹才盛,字盛伯(住隆回金潭) ; 尹才汉,字汉伯,号银河 ; 尹才伯(迁中醪田) ; 尹才禄,字受天(迁下醪田) ; 尹才旺(迁上醪田) ; 尹才道,字必胜. 才通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源 ; 尹仕良 ; 尹仕瑛 ; 尹仕显. 才盛公下支祖(5世) : 尹仕福. 才汉公下支祖(5世) : 尹仕荣,字子安 ; 尹仕华 ; 尹仕富 ; 尹仕贵 ; 尹仕泉 ; 尹仕魁,字建元 ; 尹仕高,字金峰. 才伯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隆 ; 尹仕征 ; 尹仕英 ; 尹仕从 ; 尹仕聪(住太平寺) ; 尹仕典. 才禄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恭,字同寅 ; 尹仕敬,字同上. 才旺公下支祖(5世) : 尹仕文 ; 尹仕贵 ; 尹仕富 ; 尹仕良. 才道公下支祖(5世) : 尹仕魁,原名梦魁 ; 尹仕星 ; 尹仕鸾,原名梦鸾 ; 尹仕顶. 通族班行 : 明志汉天 单尚先尹 一士惟之 祖宗功德 源本久垂 万代千叶 位禄名寿 诗礼厚泽 忠孝传家 文章华国 仁义恭和 孙谋燕翼. 鼎初公派下班行 : 鼎南才应仕 志思福文元 守利天道顺 崇善祚昌全 大显华邦业 宏开正徽先 端厚培吉庆 兆隆世德延. 续班行 : 雍睦敦伦纪 贻谋媲美前 纯良国本固 孝友家基坚 功绩述来哲 诗书启后贤 寰球竞发达 祖泽定长绵. 散居地 : 湖南省隆回县, 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尹氏六修族谱.
浏览:100
彭氏四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信述堂梓, 清宣统3[1911]木活字本. 2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淮阳一世祖 : (汉) 彭宣,字子佩,封长平侯. 江西一世祖 : (唐) 彭征君,讳云,字搆云. 始祖 : (唐) 彭濙,字汉霖,号旭湖,行政一. 由江西吉安庐陵县徙长沙. 皂角树始迁祖(17世) : (明) 彭孺,字汝明,号友桂,行二. 下有一子 : 彭干诚,字寿一,又字守一. 四大房祖(19世) : (明) 彭荣祖,字述嶤,一字永先(述房) ; 彭荣宗,字绍鲁(绍房) ; 彭荣恭,字克让(克房) ; 彭荣敬,字允尊(允房). 述房下支祖(20世) : (明) 彭闻亮,字惠畴 ; 彭闻清,字尔明 ; 彭闻达,字特立. 绍房下支祖(23世) : (明) 彭万宁,字均安 ; 彭万堃,字成物. 克房下支祖(21世) : (明) 彭偲钊,字二宜 ; 彭偲赞,字二兼. 允房下支祖(20世) : (明) 彭闻盛,字朝兴 ; 彭闻庆,字政兴,号普同.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彭氏四修族谱. 卷端题 : 善邑皂角树彭氏四修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