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明朝 陈伯谅

陈伯谅

陈伯谅(1482年-1526年),字执之,福建福州府福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乡试第六名,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科三甲一百四十九名。初授浙江富阳知县,官至四川提学副使。

有子陈一科,嘉靖十三年(1534年)举人。孙陈见,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举人。曾孙陈世浚,崇祯庚辰科进士。

陈伯谅相关文献
陈伯谅
参考
查看全文
陈友谅的儿子是谁?陈友谅的儿子是怎么死的?
元朝末年元朝政府统治无道,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黑暗统治。 陈友谅便是当时比较大的起义军的首领,后来建立陈汉政权,与朱元璋的明争锋。虽然最后朱元璋胜利了,但陈友谅也不是让人小看之辈。 我们都知道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中箭身死了,那么陈友谅输给朱元璋之后,他的儿子怎样结局,大家知道吗? 陈友谅一共有两个儿子,太子
查看全文
刘伯温传——陈友谅来袭
? 陈友谅一直都在鼎沸的南中国舞台上卖力表演,只是他始终站在他的领导徐寿辉的身后,未惹人注意而已。 刘伯温十岁那年(1320年),陈友谅出生在今湖北仙桃市通海口镇一个穷苦的渔民家庭,由于有兄弟七个,因此他从小就饱受艰辛,勉强得以长大成人。虽然每天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这并不阻碍他好动的性格,他从各路豪杰那里学来了超群的搏击术。二十岁时,陈友谅到县城考武科
查看全文
刘伯温传——走,去找陈友谅
? 洪都城在腥风血雨中坚持到第八十五天时,朱元璋的舰队才进入鄱阳湖,离朱文正传递朱元璋消息已过去了接近两个月。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朱文正的人生正在接受炼狱般的洗礼。陈友谅几乎把当时所有能发明出来的攻城器械一股脑地倾泻到洪都城上,他的攻城器械有抛石机、望楼、云梯、冲车、墙车、壕桥、撞竿,还有弓弩、火箭,当然更多的是黑压压的攻城士兵。朱文正也不是省油的灯,他
查看全文
西征陈友谅
陈友谅在龙湾、江州和湖广连遭三次大败后,“忿其疆场日蹙”,得知朱元璋率主力大军北援安丰的消息,决定孤注一掷,对朱元璋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为此,他下令特制数百艘大型战舰。舰高数丈,外涂红漆,上下三层,每层都有走马棚,最下一层设板房,置放几十支大橹,橹身都用铁皮包裹。住在上下层的人,互相听不见说话。据说每艘战舰大的可载3000人,中的可载2500人,小的可载2000人。陈友谅还在湖、潭、荆、襄等处征集农民、市民为军,每三丁抽取一人当兵,号曰“篷合”,以补充几次战争中损失的兵员。由于时间仓促,所造的战舰唯有船底艌灰麻,其他部位都未艌灰麻,不甚坚固;临时征集来的“篷合”军没有经过训练,“十人无二三惯战”,“军心恇怯”。但陈友谅顾不了许多,龙凤九年(1363)四月,即亲率号称60万的水陆大军,携带家属百官,倾巢出动,自长江顺流而下,杀向洪都。同时分兵攻占吉安、临江(今江西樟村西)及无为州。朱元璋与陈...
查看全文
陈伯谅相关标签
1482年出生
1526年逝世
正德三年戊辰科进士
福清人
弘治十七年甲子科举人
明朝富阳县知县
明朝四川按察使司副使
政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