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格林纳达海战

格林纳达海战

The Battle of Grenada took place on 6 July 1779 during the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in the West Indies between the British Royal Navy and the French Navy, just off the coast of Grenada. The British fleet of Admiral John Byron (the grandfather of Lord Byron) had sailed in an attempt to relieve Grenada, which the French forces of the Comte D"Estaing had just captured.
格林纳达海战相关文献
皮岛海战
战役前夕崇祯三年(1630年)明将刘兴治接受了皇太极的招降,暗中准备再次叛逃后金。当时因其兄弟刘兴祚战死殉国,朝廷怀疑刘兴祚再假死叛投后金而未与抚恤,他气愤不平,迁怒代署皮岛诸务的陈继盛有意不奏报。平时两人不睦,此时遂动杀机,借祭祀刘兴祚,设计将陈继盛等十一人杀害,举兵叛乱,到处杀掠。明朝闻变,派副总兵周文郁等入岛安抚。刘兴治接受安抚,叛乱渐息。五月,任命锦州参将黄龙为征虏前将军都督佥事,镇守登莱、东江,驻皮岛。东江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是,刘兴治的叛变活动并没有停止。八月,他伙同参将李登科、游击崔耀祖、都司马良、李世安、郭天盛、守备王才、王成功等人签署了一份“盟誓”书,秘密送到皇太极手中。次年即崇祯四年(1631年)二月,皇太极复信,再次表示欢迎之意,他本人“即当天地盟誓,毫无违背”。三月十六日,刘兴治策划叛逃,先杀将校中不跟从其叛乱的人,参将沈世魁全家被害,他本人幸免得脱。刘氏兄弟也互相...
查看全文
日德兰海战
背景1916年的海战战术此时的舰队通常是排成若干平行纵队前进的,相对而言,这一队形机动性更高。若干较短的纵队能比一字长蛇阵更快地转向,同时也能更快的将旗舰(通常位于中心纵队之首)的信号通过探照灯或旗语传递给整个舰队。而在一字长蛇阵中,位于纵队之首的旗舰上发出的信号往往需要花10分钟甚至更多时间才能传递到纵队最后的舰船,这是因为战舰烟囱中的冒出的黑烟使人们很难辨认前后发来的信号,每艘船都不得不重复向它后面的(或前面的)船发送自己所接收的消息。而由于很多消息必须让每艘船确认收到才能付诸实施,因此这样浪费的时间可能会翻倍。实战中,舰队往往会在交火之前排成一路纵队来迎战敌舰。这就需要每个纵队领航的舰只引领其率领的舰艇左转或右转来排成合适的队形。由于交战双方的舰队都是以高速行进的,因此舰队指挥官们就需要派出侦察舰队(通常由战列巡洋舰和巡洋舰组成)来报告敌方的位置,速度,航向等信息,使得舰队能够尽早地...
查看全文
格林纳达
历史格林纳达于1498年8月15日为哥伦布发现,命名为“Conception”,1609年被英国占领,1650年沦入法国之手,1762年又被英国夺回,1779年法国再度占领,1783年依凡尔赛条约正式划归英国版图。1958年起逐渐获得自治。1967年为英联邦成员国,内政自主,外交国防由英国代掌,1974年2月7日宣布独立,由联合劳工党领袖埃里克盖出任总理。1979年3月13日左派人民革命党发动政变,驱逐埃里克盖由该党领袖毕夏普担任总理,废止宪法,解散国会。1983年10月13日副总理柯尔联合陆军司令奥斯汀发动政变,毕夏普及三位部长遭杀害,美国与加勒比海国家,应总督史恭之吁请出兵干预弭平内乱,由总督任命9人临时政府治理国事,1984年12月3日国会大选,由三派联合的新国家党以14比1多数获胜。2008年7月8日,格举行大选,民族民主大会党(NationalDemocraticCongress
查看全文
海战
海战的发展早期主要通过舰艇作战,以登舰、撞击手段为主。火药发明后,大炮开始成为舰艇的主要武器,近代以来开始使用潜艇、飞机等手段打击敌方。著名海战勒班多海战特拉法加海战对马海峡海战日德兰海战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莱特湾海战著名海战指挥官霍雷肖·纳尔逊郑和东乡平八郎山本五十六切斯特·威廉·尼米兹著名舰队第七舰队联合舰队太平洋舰队海战研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海权论》
查看全文
玉浦海战
战争经过1592年5月7日,从全罗南道丽水发兵而来的李舜臣在巨济岛玉浦湾对入侵的日军发动突袭。当时这次舰队处于极少人看守状态,藤堂高虎以下的官兵都在岸上进行扫讨。李舜臣的舰队排出一字阵型,使用火炮对倭舰进行了猛烈炮轰。11艘日船被击毁,有六艘日船想要逃跑被击毁四艘,再加上次日的赤珍浦之战又击毁11艘。26艘倭舰被击沉大批日军伤亡。此次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的首次大捷,取得了海上控制权,使入侵的日军惶恐不安。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林氏世系表
始祖 : 林比干. 入闽始祖 : 林禄. 散居地 : 福建省. 原资料 : 4页 : 世系表.
浏览:100
527.林氏宗谱 十四卷 , 9, 1210-19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厚堂, 1991年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林披,字茂吉. 肇基闽之蒲田. 始祖 : (宋末) 林千一,字宣教,号秀发. 先世由蒲田迁楚之麻田,再徙黄冈之东乡. 派祖 : 林兆二,字朝宗 ; 林兆三,字兴宗. 皆万二公之子. 兆二公下房祖 : 林正五,字文焕,号均章(焕分祖). 兆三公下房祖 : 林正三,字文俊,号均寿(兴分祖) ; 林正四,字文贤,又字文美,号均质(敬分祖). 兴分宗派 : 千万兆正祖 朝伯思兴(鼏鼐鼒) (儒元举)廷守尚明 日昌必荣益. 三分续派 : 新祚从来远 承前启后生 本源同有养 宗泽保长存. 五修续派 : 传国诗书美 炎黄福灿常 培育希茂盛 俊秀耀家邦.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521.林氏宗谱 十四卷 , 3, 1210-19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厚堂, 1991年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林披,字茂吉. 肇基闽之蒲田. 始祖 : (宋末) 林千一,字宣教,号秀发. 先世由蒲田迁楚之麻田,再徙黄冈之东乡. 派祖 : 林兆二,字朝宗 ; 林兆三,字兴宗. 皆万二公之子. 兆二公下房祖 : 林正五,字文焕,号均章(焕分祖). 兆三公下房祖 : 林正三,字文俊,号均寿(兴分祖) ; 林正四,字文贤,又字文美,号均质(敬分祖). 兴分宗派 : 千万兆正祖 朝伯思兴(鼏鼐鼒) (儒元举)廷守尚明 日昌必荣益. 三分续派 : 新祚从来远 承前启后生 本源同有养 宗泽保长存. 五修续派 : 传国诗书美 炎黄福灿常 培育希茂盛 俊秀耀家邦.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525.林氏宗谱 十四卷 , 7, 1210-199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厚堂, 1991年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林披,字茂吉. 肇基闽之蒲田. 始祖 : (宋末) 林千一,字宣教,号秀发. 先世由蒲田迁楚之麻田,再徙黄冈之东乡. 派祖 : 林兆二,字朝宗 ; 林兆三,字兴宗. 皆万二公之子. 兆二公下房祖 : 林正五,字文焕,号均章(焕分祖). 兆三公下房祖 : 林正三,字文俊,号均寿(兴分祖) ; 林正四,字文贤,又字文美,号均质(敬分祖). 兴分宗派 : 千万兆正祖 朝伯思兴(鼏鼐鼒) (儒元举)廷守尚明 日昌必荣益. 三分续派 : 新祚从来远 承前启后生 本源同有养 宗泽保长存. 五修续派 : 传国诗书美 炎黄福灿常 培育希茂盛 俊秀耀家邦.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林氏族志暨兰阳林姓兴德会志要
原书: 宜兰市 : 财团法人兰阳林姓兴德会, 民国90[2001].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林坚,字长恩,原名泉. 比干遗腹子. 武王灭纣后,赐姓林,易名坚,封清河公,食采博陵. 入闽祖 : 林禄,字世胄(一作世荫). 颖公次子. 原居山东济南,后迁苏州下邳. 永嘉之乱,随晋元帝南渡,任晋安太守,遂居晋安. 开台祖 : (明) 林道干(入宜兰) ; 林朝和 ; 林凤(迁台南) ; 林宽老 ; 林虎开(垦台中丰原)...等. 另开宜兰名祖 : (清) 林汉生. 雾峰开基祖 : (清) 林石,号桦植. 由福建漳州府平和县渡台. 散居地 : 福建省, 及台湾省各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 : 林氏族志.
浏览:0
麝圃林厝份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83[1994].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受姓祖 : (周) 林坚. 武王克商后,表比干,征其后嗣,子泉因生于长林石室中,赐姓林,易名坚,受封公爵. 入闽始祖 : 林禄. 麝圃祖(一世) : (元) 林伦,字五秀才. 林厝份派祖(3世) : 林季明. 屯叟公之四子. 渡台祖(9世) : 林晋壁 ; 林晋玉. 皆为林君宝之子. 原居福建泉州府. 昭穆 : 万世名彬正 周国君晋仲 雨祚邦宗荣 蕃是望迈志 修藏纯思高 达冕笏朝堂 侯伯藩翰 台辅卿公.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