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民权法案
起源1964年的民权法案的第一页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6月11日有关公民权利的讲话中,要求立法使所有美国人平等得到在酒店设施,餐厅,剧院,零售商店,及同类场所受服务的权利,以及对投票权的保障。肯尼迪发表讲话时,正值一系列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的发生。肯尼迪的民权法案规定,禁止在公共场所的歧视行为,并让美国司法部长对学校系统中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州政府进行诉讼。但这没有包括民权领袖认为重要的保障,例如反对警察暴行的规定,结束私营企业在就业中对有色人种的歧视,授权司法部提出废除种族隔离和就业歧视诉讼。结果最终在国会的投票表决结果,众议院以290票赞成,130票反对通过;参议院以71票赞成,29票反对通过;民主党和共和党皆以绝对多数通过法案;但若细分南方和北方的州份;南方的议员九成以上皆反对法案,在众议院有96名南方民主党人投下反对票,这些议员后来不少转投共和党。政治林登·约翰逊总统在一众民...
拉丁公民权
起源在拉丁战争(前340-338年)中,拉丁同盟(一个由30个左右的拉提姆平原上的城镇组成的联盟)被罗马击败并为后者所解散。四个最近的城镇被并入罗马,并被赋予完全的罗马公民权,两个基本保持了至少是形式上的独立。其他拉丁城镇被许诺保留以前的地位的同时,只允许其和罗马签约而不得互相签约。这类城市的男性居民(女性没有公民权)被赋予了一种有别于罗马公民权的全新身份。与完整的罗马公民权相比,它是一种没有罗马的选举权和参政权的公民身份,但是其余所有罗马公民享有的“私权”都被完整保留了下来。这在当时是一种“双赢”的安排:对于战败的拉丁人而言,由于必须到罗马的公民大会现场才能参加选举,因此缺少“公权”的拉丁公民权与罗马公民权并没有实质区别,因而也乐意接受;对于罗马人而言,它能确保罗马人对这些地区的有效统治,还能在战时向其征召辅助兵种并分摊费用,还能确保罗马人在当地随意享有自身的公民权。随后,部分拉丁同盟所...
老同盟
历史巴黎条约1292年,约翰·巴里奥继承苏格兰王位,称约翰一世。但是他懦弱无能,苏格兰主权受到野心勃勃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的严重威胁,约翰几乎承认自己是爱德华的属臣,招致苏格兰国内的强烈不满。苏格兰贵族随即指派了一个十二人的议事会,基本架空了约翰的权力,同时向外寻求盟友,以求维护国家的独立。1295年10月23日,正在与爱德华一世交战的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与苏格兰的代表在巴黎签署条约,达成同盟意向,并商定让约翰一世的长子爱德华·巴里奥迎娶腓力四世的侄女。腓力四世表示会帮助苏格兰,但是条约也使得苏格兰形同向英格兰宣战。此后英格兰正式出兵进攻苏格兰,引发第一次独立战争。约翰一世很快被迫退位并离开了苏格兰,国家到了灭亡的边缘。1302年,腓力四世在军事失利后却与英格兰议和,彻底断绝了帮助苏格兰复国的可能。在整个苏格兰独立战争期间,腓力四世只是一个旁观者,最多曾经写信鼓励反抗运动的领袖罗伯特·布鲁...
制度性保障
核心内容在威玛宪法时代,德国主流的宪法学说认为基本权利并不拘束立法者,也就是基本权利的规定只是一种方针条款,因而立法者得透过立法手段任意限制人民的基本权利。为了保障人民的权利,卡尔·施密特提出了“制度性保障理论”,主张“制度”和“基本权利”二分,认为“某些既存或为宪法所肯认的制度须受宪法直接保护,立法者不得以法律任意变更其核心价值内涵”,这就是原始意义的制度性保障。除了排除立法者对人民基本权利的侵害外,制度性保障理论也解决了基本权利理论中有关权利主体的问题。受到制度性保障的制度例如:婚姻制度、私有财产制度、地方自治制度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制定基本法,正式落实人民基本权利的效力,人民得直接援引宪法中的基本权利对国家主张。人民基本权利既然得到落实,制度性保障理论的存在必要随即受到学界检讨。最后多数说认为制度性保障理论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内容必须因应实定法做出调整。调整后的制度性保障理...
自由民权运动
运动的展开1873年因征韩论失势而下野的板垣退助,与后藤象二郎、江藤新平及副岛种臣等人在1874年成立爱国公党并向左院提交民撰议院设立建白书,及后在高知县成立立志社。1875年,虽然在全国也成立了爱国社,但不久因板垣在大阪会议后复归参议及资金困难,爱国社解散。江藤在递交建白书后,1874年发起了佐贺之乱。士族知道江藤被判处死刑后,多对明治政府抱有反感;而当时的自由民权运动就是建基于这个情况上,与武力斗争只有很少的分别。但是,以武力进行对抗的士族动乱的西南战争(1877年)最终平息了;而当时籍著西南战争发动叛乱的立志社,其干部最终也在立志社之狱事件中被逮捕。运动的进展1878年,爱国社再次复苏;1880年,在第四次大会中成立了国会期成同盟,并向政府多次提出开设国会的诉求。提倡地租改正的主张上,该运动除了渗透至不满的士族外,也渗透至农村,特别是当时各地的农村指导层正背负着地租的重压。因此,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