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神农

神农

神农氏,又称烈山氏,或称连山氏,相传生存年代在夏朝以前,现存文字记载多出现在在战国以后。相传“神农尝百草”、教人医疗与农耕,中国人视之为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守护神,尊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神农简介资料
神农相关文献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二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二,儒者不必以医名。而知医之理,则莫过于儒者。春秋时,和与缓,神于医者也。其通周易,
查看全文
神农本草经―校定神农本草经序
神农本草经―校定神农本草经序,神农本草经三卷,所传白字书。见大观本草。按嘉补注序云,所谓神农本经者,以朱字名医
查看全文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一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序一,记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郑康成曰:慎物齐也。孔冲远引旧说云:三世者,一曰黄帝针
查看全文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发 味苦温。主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仍自还神化。   
查看全文
神农
人物简介神农(ShenNong),即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是华夏太古三皇之一的地皇,距今5500年至6000年前生于历山(今湖北随州市境内),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神农又称神农氏,被世人尊称为“药祖”、“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也说地皇氏即神农氏,《尚书大传·卷第四》:“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於地。”相传神农牛首人身,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与黄帝被尊为华夏始祖,华人(不仅汉族)自称炎黄子孙。主要事迹涿鹿之战涿鹿之战,是距今约50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
查看全文
神农相关标签
中国人物神
中国上古人物
中国神祇
医药之神
丰穰神
农耕神
地方政权统治者
家族谱大览
[姜氏]神农之根, 1, 1600-2013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姜氏]神农之根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谢氏族谱(神农公)
浏览:0
姜氏宗谱 [14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垂裕堂藏版, 2008年六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神农氏. 生于姜水,因姓姜氏. 始祖 : (明初) 姜鸿楚. 由江西饶州府迁麻城. 始迁祖(5世) : 姜宪,字福三,又字正辅,号碧岩. 由麻迁黄冈,居上伍乡. 宪公下四子 : 姜孟佐 ; 姜孟严,字仲七(居姜家湾) ; 姜孟春(居姜家畈) ; 姜孟辉. 佐, 辉二公同留祖居. 派祖(7世) : 姜琏. 孟严公之子. 琏公下五子 : 姜永奇 ; 姜永佐 ; 姜永佑 ; 姜永深 ; 姜永纲. 分为三, 五, 九甲. 三甲祖 : 姜永奇 ; 姜永佑. 五甲祖 : 姜永佐 ; 姜永深. 九甲祖 : 姜永纲.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姜氏宗谱 [14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垂裕堂藏版, 2008年六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神农氏. 生于姜水,因姓姜氏. 始祖 : (明初) 姜鸿楚. 由江西饶州府迁麻城. 始迁祖(5世) : 姜宪,字福三,又字正辅,号碧岩. 由麻迁黄冈,居上伍乡. 宪公下四子 : 姜孟佐 ; 姜孟严,字仲七(居姜家湾) ; 姜孟春(居姜家畈) ; 姜孟辉. 佐, 辉二公同留祖居. 派祖(7世) : 姜琏. 孟严公之子. 琏公下五子 : 姜永奇 ; 姜永佐 ; 姜永佑 ; 姜永深 ; 姜永纲. 分为三, 五, 九甲. 三甲祖 : 姜永奇 ; 姜永佑. 五甲祖 : 姜永佐 ; 姜永深. 九甲祖 : 姜永纲.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姜氏宗谱 [14卷,首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垂裕堂藏版, 2008年六修.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神农氏. 生于姜水,因姓姜氏. 始祖 : (明初) 姜鸿楚. 由江西饶州府迁麻城. 始迁祖(5世) : 姜宪,字福三,又字正辅,号碧岩. 由麻迁黄冈,居上伍乡. 宪公下四子 : 姜孟佐 ; 姜孟严,字仲七(居姜家湾) ; 姜孟春(居姜家畈) ; 姜孟辉. 佐, 辉二公同留祖居. 派祖(7世) : 姜琏. 孟严公之子. 琏公下五子 : 姜永奇 ; 姜永佐 ; 姜永佑 ; 姜永深 ; 姜永纲. 分为三, 五, 九甲. 三甲祖 : 姜永奇 ; 姜永佑. 五甲祖 : 姜永佐 ; 姜永深. 九甲祖 : 姜永纲.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神农导读知识
炎帝是什么氏
炎帝是什么氏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尚有争议,也有说朱襄氏部落曾有三代首领尊号炎帝)。 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相传炎帝牛首人身,他亲尝百草,发展用草药治病;他发明刀耕火种创造了两种翻土农具,教民垦荒种植粮食作物;他还领导部落人民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炎帝所处时期为新石器时代,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在姜水(一说今宝鸡市清姜河,一说今宝鸡市岐水)一带时部落开始兴盛,最初定都在陈地,后又将都城迁移到曲阜。 传说炎帝部落后来和黄帝部落结盟,共同击败了蚩尤。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也称五榖神农大帝。
浏览量:1730次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为《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皇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难经》是在《素问》《灵枢》基础上提出八十一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然后归纳成书。 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作者秦越人,号扁鹊,渤海鄚郡(今河北任丘县)人,杰出的医学家。医疗经验丰富,长于脉诊。治病随俗应变,过邯郸为带下医,过洛阳为耳目痹医,入咸阳为小儿医。据《汉书·艺文志》: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均佚。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浏览量:1636次
神农氏是谁
神农氏是谁
神农氏是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炎帝的尊称。炎帝名为烈山氏,又称为赤帝,是华夏始祖之一。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传位五百三十年。 炎帝发明了农具,教族人播种五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建立了农贸市场,绵麻纺布,烧制陶器等,使人类向文明社会迈出了重大一步。首创了弓箭,为族人增加了武力,有效的防御外敌。还立星辰,分昼夜,划分了日历,每个月为30天,每年的11月为冬至。 传说炎帝在医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派人去到各地采集草药回来,自己亲自品尝。炎帝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炎黄子孙的世代崇敬。
浏览量:1916次
神农本草经作者
神农本草经作者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相传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其集结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浏览量:1468次
神农氏简介
神农氏简介
神农氏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首领炎帝的尊称,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由于姜姓部落的首领懂得用火,遂得到王位,因此被称为炎帝。相传神农氏牛首人身,据《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他亲自品尝百草,尝试用草药治病,因此他历来被视为药物的发现者和使用者,尊奉为中国医药学之创始者。也是因为如此,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药物的著作才会被被命名为《神农本草经》。除此之外,他还发明了翻土农具,教人们种植庄稼,还制出了陶器和炊具用以饮食。因此炎帝又被尊为神农大帝。华人自称炎黄子孙,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表现了几千年来中国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
浏览量:24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