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战国时期 浣纱记

浣纱记

浣纱记》改编自明代传奇《吴越春秋》,由戏曲作家梁辰鱼加入昆曲唱腔加以演绎而名声大噪。现今"京剧、豫剧与昆曲当中均有相关唱段,但仍以昆曲所做最得其情致。

昆曲《浣纱记》全剧共四十五出,延续《吴越春秋》的故事主线,借中国春秋时期吴、越两个诸侯国争霸的故事表达了对“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一历史规律的深沉思考。此剧缺点在于结构冗长,然而西施形象刻画得较为饱满,人物性格鲜明,并且第一次成功地把水磨调用于舞台,并开拓了昆山腔传奇借助生旦爱情抒发兴亡之感的创作领域。此外,《浣纱记》唱词优美抒情,昆曲音乐与剧情结合自然,大大加强了演出效果。随着昆曲《浣纱记》的上演,其中一些精彩的唱段比如《寄子》和《游湖》成了社会上流行的音乐。所以说,梁辰鱼一部《浣纱记》推动了昆曲的发展,对之后的曲目创作,如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有一定的影响。明以后在戏曲舞台上演出的西施故事多源于...

相关人物
浣纱记相关文献
伍氏宗亲您听说过伍子胥巧遇浣纱女救先祖的故事吗
伍氏宗亲您听说过伍子胥巧遇浣纱女救先祖的故事吗,两千五百多年前,楚国有个昏君叫楚平王,他宠爱奸臣.喜听谗言,陷害忠良。一天,奸臣
查看全文
历史上“千金小姐”的由来:浣纱女因为爱投江
历史上“千金小姐”的由来:浣纱女因为爱投江,明月高悬,江风猎猎,伍子胥牵着王孙胜的小手,孤独的白发随风飘扬,转过头,已是
查看全文
传说:伍子胥巧遇浣纱女
传说:伍子胥巧遇浣纱女,两千五百多年前,楚国有个昏君叫楚平王,他宠爱奸臣.喜听谗言,陷害忠良。一天,奸臣
查看全文
浣纱记
剧情《浣纱记》演吴越攻伐之事,自范蠡和西施溪边互订婚约开始,而以范蠡偕西施傲游五湖为终结。作者为明昆山人梁辰鱼,其人精通音律,与魏良辅合作改进昆腔,引进《吴越春秋》传奇而做《浣纱记》昆剧。此时南曲经魏良辅改良昆山腔之后,蔚为风潮。《浣纱记》剧作结构完整,故事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唱词优美抒情,以昆腔演出大为成功,风行一时,奠定了昆腔独霸剧坛的基础。剧情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相国伍员的支援下兴兵伐越欲报父仇,将越王勾践困于会稽山。勾践采纳大夫范蠡计谋,厚礼卑词吴王称臣,并携妻子大臣赴吴服役。勾践在吴三年,敝衣劳作,曲意事关。吴王不听伍员劝谏赦勾践还乡。越王卧薪尝胆,伺机复仇雪耻。范蠡举荐未婚妻西施使用美人计,分别时西施与范蠡把当年定情物溪纱各留一半,互嘱毋忘。吴王为色所迷,不顾伍员反对,恣意荒淫。越国此时兵精粮足,又阴施计谋使吴年荒粮尽并出师伐齐,越乘机侵吴,使吴大败,范蠡与西施功成身退,自此泛...
查看全文
“千金小姐”的由来:浣纱女为爱投江
春秋猛男伍子胥 明月高悬,江风猎猎,伍子胥牵着王孙胜的小手,孤独的白发随风飘扬,转过头,已是泪流满面。 伍子胥过了大江,来到吴国境内。这一路盘缠已经用尽,他和王孙胜只得忍饥挨饿一路疾行,挨到江苏溧阳市的濑水岸边,两人终于再也撑不住了。 一路颠簸,一路饥饿,一路担惊受怕,身心已经疲惫到了崩溃的边缘,现在他们最需要的,就是一口饭。 浣纱女 突然,伍子胥眼前一
查看全文
浣纱记相关标签
明传奇
春秋战国背景作品
明朝戏曲作品
家族谱大览
黄氏郡记堂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5[1986](益盛印刷承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远祖 : 黄高,字仲衍. 商朝中宗大戊征为车正大夫. 始祖(一世) : (元明之际) 黄久隆. 延祐年间自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移居诏安县,创基二都陈坑老屋. 开台祖(12世) : (清) 黄有拱,字端云. 于乾隆九年只身渡台,开基梧凤庄竹围仔(今彰化县溪湖镇). 派祖(13世) : (清) 黄江水,讳仁常,号郡记,又名仁松. 端云公第四子.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叶屏侯先生思亲记
原书: 稿本, 民国60[1971]记事. [28]页. 叶屏侯先生之父讳甘荣, 母崔氏, 福建浦城县下沙乡人.
浏览:100
叶屏侯先生思亲记
原书: 稿本, 民国60[1971]记事. [28]页. 叶屏侯先生之父讳甘荣, 母崔氏, 福建浦城县下沙乡人.
浏览:100
1.青谿旧屋仪征刘氏五世小记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玉夔龙馆. 玉夔龙馆, 1962. 约100双叶 版心题 : 仪征刘氏五世记 注 : 叙述刘师培五世家族事绩传略 始祖 : 刘师培字申叔 散居地 : 江苏省仪征县等地
浏览:100
1.汪氏学行记, 1-2册, 1823
原书 : 清道光3[1823]记事. 2 册. 江都始迁祖 : (明清之际)汪镐京字快土一说五世祖汪应健乃迁江都之祖. 散居地 : 江苏省江都县等地
浏览:100
2.即墨范氏族谱, 2, 世系 二支志祖 13世鲁照公起 刊谱记名 茔域 祭田, 190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4[1908]续刻. 2册 : 世系表. 注 : 此族始祖资料失考. 从第二世祖开始记录. 二世祖 : (明) 范仲仁. 生子二: 范福全 ; 范福太(外迁三河县). 福全公生二子(4世) : 范宇(长支) ; 范宁(二支). 长支宇公生三子(5世) : 范行一(关东) ; 范鹦(段村) ; 范鹏,字腾霄(城里,八里庄,麦泊,段村,金家湾,后家屯). 二支宁公下二子(5世) : 范懋(后失考) ; 范志,字希道(居段村,下有三子: 范贤,字宗渊 ; 范贡,字宗赐 ; 范贯,字宗参). 贤公下支祖(7世) : (明) 范思明,字汝端,号大泉 ; 范思聪,字汝静,号一泉 ; 范思问,字汝裕. 贡公下支祖(7世) : 范思温,字汝庄,号十泉 ; 范思忠,字汝仪. 贯公下支祖(7世) : 范思敬,字汝钦,号五泉. 名辈(14世起) : 中廷沛正道 肇祚(景)希(熙)光(广)延(彦) 振锡存书泽 承统荣毓贤. 散居地 : 山东省即墨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书名页题及版心题 : 范氏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