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建筑)

(藏文:རྫོང་,威利:rDzong,英文又作Jong,Dzong)是喜马拉雅山地区的一种佛教传统建筑风格,类似于城堡、要塞,主要分布于中国 、不丹。该建筑规模较大,外面是高耸的围墙,里面有着复杂的庭院、寺庙、办公场所和僧侣宿舍。

宗相关文献
继宗公上杭宗系宗训四则
继宗公上杭宗系宗训四则,   ——立人品端志趋。凡子孙初知章句,便教之以爱亲敬长、忠君信友、庄敬持身,谦
查看全文
何为宗法、大宗与小宗?
何为宗法、大宗与小宗?,宗法所谓宗法,是指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的家长制,依血缘关系分大
查看全文
路德宗(德语:Evangelisch-lutherischeKirchen,英语:Lutheranism,也称:信义会、路德会、路德教派、信义宗),为新教宗派之一,源自16世纪德国神学家马丁&midd
查看全文
参见建筑风格不丹
查看全文
从孝宗到宁宗
北宋后期的政治史观 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不但国内政情安定,也是后边将要详述的朱子学的形成期,被后世并称“乾淳”。隆兴二年(1164)当年的主战派张浚死去,世代交替有了进展,与金的关系也进入良好状态。 如何评价北宋末期的党争,关系到政权的正统性,对南宋政权来说是一个很沉重的课题。因为当时人们的共同认识是新法的对外政策是带
查看全文
宗相关标签
建筑风格
西藏建筑物
建筑史
意识形态
家族谱大览
唐河宗庄宗氏家谱[不分卷]
始迁祖:宗大汉,原籍陕西,明末迁居河南南阳唐河城西二里岗 地区:河南南阳市唐河县 编修:宗转运 年代:2004 谱载前言、宗姓起源、宗氏郡望、宗氏历史名人、堂号楹联、字派、世系、人物传略、家规家训、沧桑巨变、祖茔、附录。
浏览:0
河北唐县宗高和村 : 宗氏家谱
原书: 北京市 : 华夏出版社, 2012年(保定市 : 文昌印刷有限公司). 全1册(约494页)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注 : 此谱176世以上派系资料全缺. 谱内派系众多繁复, 详请细看影像第42-78页. 受姓祖 : 羲和. 受尧之命观象而立功,获赐姓为宗. 第一支祖(184世) : 宗新卯,字振泰,号老刚(新卯房) ; 宗新春. 皆为俊强公之子. 良尔公之裔 香瑞房祖(180世) : 宗香瑞,字振云 ; 宗庆尔. 皆为岭尔公之子. 二愣公之裔. 银子房祖(185世) : 宗银子,字家白. 名秀房祖(181世) : 宗名秀,字生华. 名贤房祖 : 宗名贤. 明德公之裔. 名辉房祖 : 宗名辉. 名耀房祖 : 宗名耀 第二支祖 : 宗傻逮,字名有,号老济(傻逮房). 祖强公之裔. 第三支祖 : 宗士保(士保房). 祖霖公之裔. 忠尔房祖 : 宗忠尔,字逢精,号老慎. 士朱公之裔. 臭货房祖(184世) : 宗臭货,字振闪,号老慈. 名业公之裔. 正尔房祖 : 宗正尔,字振吉. 庆连公之裔. 家栋房祖 : 宗五尔,字家栋,号老厚. 逢贵公之裔. 卯尔房祖 : 宗卯尔,字庆玉,号老分. 名雄公之裔. 字派(177-256世) : 祖明邦士名 庆逢振家有 树增宇昆德 瑞泰显浩宏 福来兴常运 仁义自忠雄 俊泉育根茂 贤达宜秉承 华云本仲兆 泽延怀尚英 志学思维贵 世润文先从 秀景汉天硕 保国万世兴. 书名据书脊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天人堂)河北唐县宗高和村宗氏家谱. 散居地: 河北省唐县等地.
浏览:0
如皋宗氏家谱 [20卷]
不得复制. 本微卷缩小42倍率请用高度放大阅读机. 原书: 京江 : 王本忠刊印, 民国10[1921]. 20册 : 插图, 世系表. 开源始祖 : (唐) 宗道溥,字惟源. 始迁祖 : (明) 宗安六,字庆衍. 散居地 : 江苏省如皋县等地.
浏览:0
醴东刘宗臣公祠合修宗谱 [按谱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衍宗堂, 民国28[1939]年. 合17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刘源明. 始祖(1世): 刘宗臣. 宗臣公派下14世支祖(元明之际): 刘巨荣,原名世荣,字觉凡 ; 刘巨江,名吉 ; 刘巨湶,讳兰,字睿夫 ; 刘巨海,讳良,字子苹 ; 刘巨浪,讳善叔…等. 名派: 陶唐受姓氏 奕叶焕精莹 (14~43世:)巨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添福绵宗祖 迎祥列彦英. 名派(44~73世):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代 永远绍彭城. 注: 此谱不全, 目录缺页, 至少缺宗源谱第三: 卷1-1~1-2(1-154世世系) ; 齿录谱第四: 卷1-1~1-2(1~13世世系), 1-3, 3-2~3-5, 4~9, 16~18, 25~35 ; 艺文谱第五(谱序,墓志铭,传等) ; 卷末(祭田记,合约,跋等). 注: 主修兼总纂刘枚,字禹臣 ; 督修兼采修刘景楚,字淮川. 散居地: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浏览:0
醴东刘宗臣公祠合修宗谱 [按谱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衍宗堂, 民国28[1939]年. 合17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刘源明. 始祖(1世): 刘宗臣. 宗臣公派下14世支祖(元明之际): 刘巨荣,原名世荣,字觉凡 ; 刘巨江,名吉 ; 刘巨湶,讳兰,字睿夫 ; 刘巨海,讳良,字子苹 ; 刘巨浪,讳善叔…等. 名派: 陶唐受姓氏 奕叶焕精莹 (14~43世:)巨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添福绵宗祖 迎祥列彦英. 名派(44~73世):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代 永远绍彭城. 注: 此谱不全, 目录缺页, 至少缺宗源谱第三: 卷1-1~1-2(1-154世世系) ; 齿录谱第四: 卷1-1~1-2(1~13世世系), 1-3, 3-2~3-5, 4~9, 16~18, 25~35 ; 艺文谱第五(谱序,墓志铭,传等) ; 卷末(祭田记,合约,跋等). 注: 主修兼总纂刘枚,字禹臣 ; 督修兼采修刘景楚,字淮川. 散居地: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浏览:0
醴东刘宗臣公祠合修宗谱 [按谱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衍宗堂, 民国28[1939]年. 合17册: 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刘源明. 始祖(1世): 刘宗臣. 宗臣公派下14世支祖(元明之际): 刘巨荣,原名世荣,字觉凡 ; 刘巨江,名吉 ; 刘巨湶,讳兰,字睿夫 ; 刘巨海,讳良,字子苹 ; 刘巨浪,讳善叔…等. 名派: 陶唐受姓氏 奕叶焕精莹 (14~43世:)巨族同修谱 光前裕后清 存仁多发富 积善自成名 添福绵宗祖 迎祥列彦英. 名派(44~73世): 诗书宏世泽 礼乐振家声 美事全忠孝 良谟尚读耕 相传千万代 永远绍彭城. 注: 此谱不全, 目录缺页, 至少缺宗源谱第三: 卷1-1~1-2(1-154世世系) ; 齿录谱第四: 卷1-1~1-2(1~13世世系), 1-3, 3-2~3-5, 4~9, 16~18, 25~35 ; 艺文谱第五(谱序,墓志铭,传等) ; 卷末(祭田记,合约,跋等). 注: 主修兼总纂刘枚,字禹臣 ; 督修兼采修刘景楚,字淮川. 散居地: 湖南省醴陵县等地.
浏览:0
宗导读知识
宗祠与祠堂的区别
宗祠与祠堂的区别
  宗祠与祠堂的区别上来说是同一个概年,主要是称呼的方式不一样而已,通常主要是指供奉祖先的祭祀场所,也有称为祖庙,这往往是一种儒家文化的潜在体现,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中,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大多建有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礼记.王制》载:古代天子建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至明代,始准许庶人立始迁祖庙,一般建于宗族聚居的近地,岁时由族长率领族人共同祭祀。严格来说宗祠和祠堂早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在了,那时候主要是给君王使用,所以其实宗祠也是家国一体的表现,也有着凝聚民族团结的作用效果。
浏览量:4198次
陈氏大宗祠
陈氏大宗祠
  陈姓出自妫姓,舜帝的后裔。周朝时,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简历“陈国”,有子孙以以陈为姓。陈姓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苏、香港、澳门及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百家姓》中排第5位。 陈氏宗祠主要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清代刑部尚书陈若霖出资创建。现已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坐北朝南,依中轴线渐次排列有照璧、牌楼、天井、大殿、花园及大戏台等建筑,大殿前有回廊,两侧有厢房。其整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陈氏宗祠也是陈氏的家族文化传承地,为陈氏姓氏的文化传承和对后辈的教育普及起到很大的作用。
浏览量:5119次
明仁宗在位多长时间
明仁宗在位多长时间
明仁宗朱高炽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登基,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因病去世,在位时间仅九个月。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生于凤阳府,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立为燕王世子。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难,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朱高炽安抚军民,与将士们共同商议对策,以较少的兵力抵挡李景隆的大军,保住了北平城。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朱棣北伐期间,朱高炽监国。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伐中病逝,立下遗诏,将帝位传于朱高炽,九月七日,朱高炽正式登基,他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赦免旧臣,平反冤案,废除苛政。军事上修整武备,停止大规模用兵,让百姓安居乐业,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病逝,终年48岁。庙号仁宗,葬于十三陵之献陵。
浏览量:2241次
太庙和宗庙有什么不同
太庙和宗庙有什么不同
宗庙与太庙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宗庙是总称,太庙是宗庙的其中一种形式。宗庙最早出现在远古时期,那时的人们认为死去的亲人能够保佑自己,所以会对去世的先人祈祷祭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就逐渐有了一套固定的形制、规模和制度,从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庙文化。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明显,按照社会阶层的划分可以将宗庙文化分为太庙、宗庙、祖庙三个部分。太庙主要对应的就是古代的皇帝,宗庙则是诸侯士大夫阶层,祖庙对应的就是宦官,而平民就祭祀祖先的地方就是祠堂。其中, 太庙作为古代皇帝的宗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才称为“太庙”。在太庙举行的祭祀有很多种类,宫廷祭祀共八十多种,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三个等级。大祀为皇帝亲自祭拜,中祀一部分是皇帝亲祀,大部分分派官员祭祀。群祀就是官员代替皇帝祭祀。
浏览量:4023次
翁山翁氏宗祠
翁山翁氏宗祠
翁氏宗祠位于泰顺翁山乡外垟村坑底自然村,始建于清雍正六年。一到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池,池中有一条飞腾金鱼雕塑,池边坐着姜太公雕像,寓意翁姓子孙人才辈出,心系社稷。正门是一座牌楼,上方写有“翁氏纪念馆”,门两侧对联两幅,分别是“天开脉贯翁山有涯,神迁灵祈京兆无疆”和“炊天饭甑气冲霄汉,依地燕窠雏跃神州”。两联把翁氏宗祠的地理位置,翁姓始祖的来龙去脉,翁姓子孙的志向胸怀表现出来。进入正门,拾阶而上,台阶两侧是石雕栏杆。栏杆中间嵌有中华孝道故事的雕板,有“弃官寻母”、“擒虎救父”、“哭竹生笋”、“鹿乳奉亲”、“孝感动天”等。走上台阶,从侧门踏入宗祠。前楼为功德楼,镂花刻鸟,挑檐翘角,黄瓦覆顶,丹朱漆色。这里每年被用作奖学的地方。翁氏祖辈崇尚耕读,历来重教,学风浓郁,人才辈出。翁氏的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圣君周文王,相传周昭王即位三年之后,在一次狩猎大柔山时偶遇汪氏女子,知其有才德,将其带回宫中,封为汪山夫人。据传,汪氏怀孕十二个月分娩,生一男孩两手握拳三日不开。后周昭王亲自来掰,却应手而开。手开之时,但见其左掌纹像篆文的“公”字,右掌纹似篆文的“羽”字,合二而成“翁”字。周昭王感到十分惊奇,认为是吉祥之兆,遂赐姓为翁,起名叫溢,赐邑食采于翁山,是为翁姓开山鼻祖,其子孙以邑名为姓,世代相袭。
浏览量:67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