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赵匡

赵匡

您可以为此词条添加一条概述!
赵匡相关文献
赵匡赞
祖先参考资料《宋史》
查看全文
赵匡凝
生平家世背景赵匡凝生年不详,只知道是蔡州人。父亲赵德諲原为唐奉国军节度使秦宗权部下申州刺史。秦宗权投降黄巢起义的农民军及其建立的大齐政权,黄巢战败后,他自己称帝。赵德諲效命秦宗权,攻陷山南东道。后赵德諲觉察到秦宗权将败,又降唐,与唐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联合。在朱全忠的推荐下,赵德諲留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山南东道改名忠义军。赵德諲后来参与了导致秦宗权败亡的几场战役。赵德諲为忠义军节度使期间,赵匡凝因父之功,被任为忠义军辖下的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景福元年(892年)二月,赵德諲去世。子赵匡凝继立。赵匡凝自称忠义军留后,唐昭宗授他为节度使。为忠义军节度使赵匡凝任节度使的最初三年,以威惠闻名。他为人气貌甚伟,很注重仪表,表现得严肃而盛装,每次整理衣冠,都让左右拿大镜子前后照自己。待客时,乌巾上隐隐感觉有灰尘,就令侍妓持红拂去掉它。人们若误犯其家讳,往往遭其用木棒笞打,其为人方正严肃如此。颇好学...
查看全文
赵匡凝
赵匡凝
查看全文
赵匡
(?—?)唐河东(治今山西永济西)人,字伯循。宫洋州刺史。曾补订啖助所撰《春秋集传》和《春秋统例》,并自撰《春秋阐微纂类义疏》。遗说保存在陆淳《春秋集传纂例》中。清马国翰《玉丞山房辑佚书。另辑存一卷。
查看全文
赵匡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jiǒnɡ)。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想全面了解太宗一朝...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桐江赵氏六修谱汉轩公支谱 [卷5及卷首上中下]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琴鹤堂, 1996年. 12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始祖 : (唐)赵植公, 字守干, 岭南节度使. 迁邵始祖 : (明)赵赝昌, 字允民大号铜川. 因官由吉迁邵.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湘乡县等地.
浏览:0
桐江赵氏六修谱汉轩公支谱 [卷5及卷首上中下]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琴鹤堂, 1996年. 12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始祖 : (唐)赵植公, 字守干, 岭南节度使. 迁邵始祖 : (明)赵赝昌, 字允民大号铜川. 因官由吉迁邵.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湘乡县等地.
浏览:0
桐江赵氏六修谱汉轩公支谱 [卷5及卷首上中下]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琴鹤堂, 1996年. 12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始祖 : (唐)赵植公, 字守干, 岭南节度使. 迁邵始祖 : (明)赵赝昌, 字允民大号铜川. 因官由吉迁邵.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湘乡县等地.
浏览:0
桐江赵氏六修谱汉轩公支谱 [卷5及卷首上中下]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琴鹤堂, 1996年. 12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始祖 : (唐)赵植公, 字守干, 岭南节度使. 迁邵始祖 : (明)赵赝昌, 字允民大号铜川. 因官由吉迁邵.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 湘乡县等地.
浏览:0
赵氏家乘 [1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1918]后序. 6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 : (宋) 赵元俨,字恪恭,谥恭肃. 支祖 : (元) 赵成. 昆山始迁祖 : (明) 赵铉,字白田. 散居地 : 江苏省昆山县信义镇等地.
浏览:0
赵氏家乘 [16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1918]后序. 6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 : (宋) 赵元俨,字恪恭,谥恭肃. 支祖 : (元) 赵成. 昆山始迁祖 : (明) 赵铉,字白田. 散居地 : 江苏省昆山县信义镇等地.
浏览:0
赵匡导读知识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公元960年2月3日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公元960年恭帝年幼政局不稳,赵匡胤假借抗敌为名率大军出城。行军至陈桥驿赵匡胤煽动士兵发起兵变。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改国号为“宋”,定都开封。陈桥兵变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一般以为,这不过是兵权与实力威慑的结果,事实上,兵权、实力等等这些绝对的优势,只能保证兵变的最终成功,至于以什么方式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决策者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这本身就充分地体现了赵匡胤的政治手段。其中较为明显直观,兵变之际,赵匡胤曾数次“严敕军士,勿令剽劫”,从而保证了兵变入城时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由此赢得了民心,“都城人心不摇,四方自然宁谧”。
浏览量:2789次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
大宋传奇之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976年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北宋初年,国家处于分裂的局面之下,赵匡胤称帝后,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使国家逐步统一。同时通过“收其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以及“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创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还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恢复了五代以来的战争创伤,且使国家呈现出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赵匡胤重视图书建设。建国之初,他注意收集各国遗留图书,用以充实官府藏书。北宋刚刚建立时,三馆(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仅有书1万2000余卷。乾德元年(963年)平荆南时收高氏图书,以充实三馆。乾德三年(965年)平定后蜀,右拾遗孙逢吉赴成都收图书1万3000卷。开宝九年(976年)平南唐,太子洗马吕龟祥到金陵收图书2万余卷,又收吴越图籍万卷。通过征集和献书,在开宝年间,官府藏书增至8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累谥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今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浏览量:1923次
宋太宗是谁
宋太宗是谁
唐太宗是宋朝第二位皇帝,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本名为“匡义”,宋朝建立后为避讳赵匡胤的名讳改名为“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宋太宗是突然继位的,开宝九年(976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赵炅匆忙登位。在他继位之后一直推行着其兄未完成的事业,取得了灭北汉,基本完成全国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等的成就。宋太宗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方面均有成就。唐太宗除了治国有策略,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比较突出,现在仍有部分诗文及书法作品传世,如《逍遥咏》《缘识》《太平兴国七年季冬大雪赐学士》《试赵昌国》《赐陈抟》《赐苏易简》《佛牙赞》《送赵普》《拟古》《赐张齐贤母》《海棠》《见东京豪富民迟起吟》《步虚词》《白鹤赞》《太清乐》《御制秘藏诠》等数千首诗和若干残句。
浏览量:1949次
宋朝18位皇帝顺序表
宋朝18位皇帝顺序表
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持续了320年,从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始,一共有18位皇帝,这18位皇帝的顺序为:北宋宋太祖 赵匡胤(960年—976年) 宋太宗 赵匡义(976年—997年) 宋真宗 赵恒 (997年—1022年) 宋仁宗 赵祯 (1022年—1063年) 宋英宗 赵曙 (1063年—1067年) 宋神宗 赵顼 (1067年—1085年) 宋哲宗 赵煦 (1085年—1100年) 宋徽宗 赵佶 (1100年—1125年) 宋钦宗 赵桓 (1125年—1127年)南宋宋高宗 赵构 (1127年—1162年) 宋孝宗 赵昚 (1162年—1189年) 宋光宗 赵敦 (1189年—1194年) 宋宁宗 赵扩 (1194年—1224年) 宋理宗 赵昀 (1224年—1264年) 宋度宗 赵禥 (1264年—1274年) 宋恭帝 赵隰 (1274年—1276年) 宋端宗 赵是 (1276年—1278年) 宋幼主 赵昺 (1278年—1279年)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因其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浏览量:4598次
古代帝王的名字
古代帝王的名字
  中国一共有408位皇帝,每个皇帝都有他的年号、称号以及死后的谥号。但大家对于古代帝王的名字,他们姓什么,叫什么,是那个姓氏的第几辈,这些知道的不多。比如:明朝一共十位皇帝,除了大家熟知的明太宗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还知道其他皇帝的名字吗?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宪宗朱见深,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钧。除了明朝,还有秦朝、汉朝、唐、宋、元、明、清等二十多个朝代的帝王名字。大家还想知道哪些古代帝王的名字,族谱网带你一起了解!
浏览量:32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