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双行星

双行星

双行星联行星是非正式的天文学术语,用来描述一颗有着够大卫星的行星,因而必须考虑那颗卫星是否也算是行星。一个非官方的定义需要考虑轨道的重力中心,质心,是否落在两者的表面之外。正式的名称是"联星系",相似的,也称为双小行星(或双迷你行星)系统,像是安地欧普,和双开普带天体(KBO)系统,例如79360 1997CS29和1998 WW31。迄2009年,在太阳系中还没有被官方认可的双行星。欧洲空间局曾经提议将地月系统视为双行星。在2006年8月召开的国际天文联合会会员大会也曾经选出冥王星和冥卫一(卡伦)系统是双行星的一种类型。

双行星相关文献
行星
名称及由来在中国,根据西汉《史记、历书》记载“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修正历法,订出正月起始)。”《尚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孔颖达疏:“七政,其政有七,于玑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英文行星一词planet源于古希腊文“πλανήτης(planētēs)”,意为“游走者”(wanderer)。1792年日本学者本木良永在翻译哥白尼的地动说时将“行星”译作“惑星”,取其位置游移不定让人迷惑之意。明治时代亦有京都大学的学者使用“游星”一词来指“行星”。1859年伟烈亚力与李善兰合作翻译的《谈天》是中文文献中第一次介绍哥白尼的地动说,也是中文“行星”一词第一次出现。历史更多资料:天文学史和行星定义一个摘录自《宇宙志》(安特卫普,1539)的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从古典时代的神圣的游星演化到科学时代的实在的...
查看全文
矮行星
历史的概念从1801年开始,天文学家在火星和木星之间陆续发现谷神星和其它天体,几十年间它们都被认为是行星。大约在1851年间,这些天体的数量达到23颗,天文学家开始改用小行星这个字眼来称呼这些体积较小的天体,并且不再以行星命名与将它们归类为行星。在1930年发现了冥王星,多数的科学家都认为太阳系有9颗行星,再加上数以千计值得注意的小天体(小行星和彗星)。大约有50年的时间,冥王星被认为比水星大。但是,在1978年发现冥王星的卫星夏戎,使冥王星的质量可以精确地被测量出来,确定她远远的比与最初估计的小。它的质量只有水星的廿分之一,使得冥王星成为最小的行星。然而,它的质量依然超过主小行星带最大的天体,谷神星的10倍,大约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的五分之一。此外,它还有一些不寻常的特性,如大的轨道离心率和轨道倾角,这很明显地使它完全不同于其它的行星。在1990年代,天文学家开始在冥王星所在的空间区域(现...
查看全文
行星系
起源和演化与太阳系相似的行星系统一般认为是在恒星形成的同时形成。还有的早期理论假想,在两颗恒星“擦肩”而过时,因彼此之间的重力吸引,恒星中的部分物被拖曳出来,这些物质逐渐聚合形成了行星。然而以我们现在的知识来判断,如此近距离的恒星“错车”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当今被普遍接受的是行星系统由星云产生的学说。但是另有一些与“我们”迥然不同的行星系统:比如我们已通过某些脉冲星电磁辐射周期的轻微变动推断出它们有行星系统存在。脉冲星是超新星猛烈爆炸的产物,普通的行星根本不可能禁受如此强大的冲击波——在此状况下,行星不是被蒸发掉就是因恒星质量急骤下降而摆脱引力束缚跑得无影无踪。有理论认为是左近的伴星在超新星爆发中几乎完全蒸发,其残骸变成了脉冲星的行星。或者是脉冲星周围的吸积盘(accretiondisk)以某种方式形成了行星。里程碑太阳系——太阳和附属的行星系统,这是最早认识的行星系统。PSRB1257+...
查看全文
双行星
卫星与双星的区分双星的概念来源于恒星之间的相互绕行,由于恒星有很好的定义(足够大,因而引发核聚变发光),所以不存在“卫恒星”的概念,凡是相互绕行的恒星,无论大小差异如何,都是双星(或者三联星等)。然而在行星系统内,行星与卫星按照轨道区分,直接绕恒星的就是行星,绕行星的是卫星。但双星的情形模糊了行星与卫星的区别,如果两颗相互绕行的星球大小非常接近,毫无疑问会被归类于双行星;如果大小差别非常大,则小星体是卫星;而介于前两种情况之间,即两星体大小相当,同时差别明显,这就产生了定义的疑难。按照一般的科学定义原则,不宜人为地给出某个比值(比如质量差别1/10)作为区分界限,而应该以某种引力、轨道相关的现象作为标准。而事实上,人们仍从直观上认为两者质量在同一数量级为双行星。(即比值1/10作为心理分界)在过去,曾经有一些辩论双行星和行星-卫星系统之间的精确定义界限。在许多的例子中,都不是问题,因为这些...
查看全文
内侧行星和外侧行星
历史这些专有名词最初是用在克劳狄斯·托勒密的宇宙观,用来区分本轮位于太阳环绕地球的轨道内侧的行星(水星和金星)和在太阳轨道之外的行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在16世纪,这些名词被否认托勒密宇宙观模型的尼古拉斯·哥白尼修饰,用来区分行星的轨道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大小。不同类别的行星当以地球为参考点或定点来陈述行星:"内侧行星"是指水星和金星,它们比地球更靠近太阳。"外侧行星"是指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这个名词可以有更广泛的用法,例如:从火星看,地球是一颗在内侧的行星。其它的行星术语这些名词的意义不同于内行星和外行星,他们是以小行星带为分界,轨道在小行星带的里面,较靠近太阳的是内行星,外侧离太阳较远的的是外行星。内侧行星也不同于微型行星(minorplanet)或矮行星。外侧行星也不同于气态巨行星(gasgiant)。参考资料
查看全文
双行星相关标签
行星类型
太阳系天体
家族谱大览
东阳双塘张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1879]年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外纪远祖 : 张标,行寿一. 内纪始祖(1世) : 张融,行伯十. 双塘祖(7世) : 张飓,行智四. 生二子 : 张槐,行钱一(东房祖) ; 张柏,行钱二(西房祖). 柏公下房祖(9世) : 张揄,行佑三(西房元分) ; 张操,行佑五(西房亨分). 槐公下房祖(13世) : 张鳞,行贵四(东房忠分) ; 张鲍,行贵二十九(东房信分). 排行字 : (外纪) 寿忠钦衍 ; (内纪) 伯芳清明 仁义智钱 佑庆成富 贵荣华福 昌盛谦恭 敦孝敬勤 俭增康宁 光裕永丰林. 讳行字(16世起) : 朝大明嘉芝 士兆良希 廷邦国秉 汉期俊杰 和启时正洪.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双塘村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东阳双塘张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1879]年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外纪远祖 : 张标,行寿一. 内纪始祖(1世) : 张融,行伯十. 双塘祖(7世) : 张飓,行智四. 生二子 : 张槐,行钱一(东房祖) ; 张柏,行钱二(西房祖). 柏公下房祖(9世) : 张揄,行佑三(西房元分) ; 张操,行佑五(西房亨分). 槐公下房祖(13世) : 张鳞,行贵四(东房忠分) ; 张鲍,行贵二十九(东房信分). 排行字 : (外纪) 寿忠钦衍 ; (内纪) 伯芳清明 仁义智钱 佑庆成富 贵荣华福 昌盛谦恭 敦孝敬勤 俭增康宁 光裕永丰林. 讳行字(16世起) : 朝大明嘉芝 士兆良希 廷邦国秉 汉期俊杰 和启时正洪.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双塘村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东阳双塘张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1879]年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外纪远祖 : 张标,行寿一. 内纪始祖(1世) : 张融,行伯十. 双塘祖(7世) : 张飓,行智四. 生二子 : 张槐,行钱一(东房祖) ; 张柏,行钱二(西房祖). 柏公下房祖(9世) : 张揄,行佑三(西房元分) ; 张操,行佑五(西房亨分). 槐公下房祖(13世) : 张鳞,行贵四(东房忠分) ; 张鲍,行贵二十九(东房信分). 排行字 : (外纪) 寿忠钦衍 ; (内纪) 伯芳清明 仁义智钱 佑庆成富 贵荣华福 昌盛谦恭 敦孝敬勤 俭增康宁 光裕永丰林. 讳行字(16世起) : 朝大明嘉芝 士兆良希 廷邦国秉 汉期俊杰 和启时正洪.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双塘村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东阳双塘张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1879]年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外纪远祖 : 张标,行寿一. 内纪始祖(1世) : 张融,行伯十. 双塘祖(7世) : 张飓,行智四. 生二子 : 张槐,行钱一(东房祖) ; 张柏,行钱二(西房祖). 柏公下房祖(9世) : 张揄,行佑三(西房元分) ; 张操,行佑五(西房亨分). 槐公下房祖(13世) : 张鳞,行贵四(东房忠分) ; 张鲍,行贵二十九(东房信分). 排行字 : (外纪) 寿忠钦衍 ; (内纪) 伯芳清明 仁义智钱 佑庆成富 贵荣华福 昌盛谦恭 敦孝敬勤 俭增康宁 光裕永丰林. 讳行字(16世起) : 朝大明嘉芝 士兆良希 廷邦国秉 汉期俊杰 和启时正洪.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双塘村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石城双井温氏十修族谱 [19卷及卷上下]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雅儒堂, 1942. 存21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各谱未标卷号, 目录显示卷数. 双井肇基祖 : (唐)温同保, 生九子分九支派. 九支派: 长温元春, 次温元夏(宁化), 三温元秋(福建长汀上杭宁化等), 四温元冬(青流等), 五温元尚(温坊等), 六温元高(井背等), 七温元林(夏亨等), 八温元兴(北门等), 九温元旺(石田等).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宁都县, 福建省宁化, 上杭及长汀县等地.
浏览:0
石城双井温氏十修族谱 [19卷及卷上下]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雅儒堂, 1942. 存21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各谱未标卷号, 目录显示卷数. 双井肇基祖 : (唐)温同保, 生九子分九支派. 九支派: 长温元春, 次温元夏(宁化), 三温元秋(福建长汀上杭宁化等), 四温元冬(青流等), 五温元尚(温坊等), 六温元高(井背等), 七温元林(夏亨等), 八温元兴(北门等), 九温元旺(石田等).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 江西省宁都县, 福建省宁化, 上杭及长汀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