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

楚国(英文:State of Chu),又称荆、荆楚、楚荆,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周成王(约前1042年―前1021年)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公元前223年,楚国为秦所灭。

楚国疆域最盛时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贵州、山东部分地方。

前704年,楚子熊通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春秋早期,楚国大举扩张,灭掉江汉流域众多诸侯国,成为南方第一大国。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击败中原霸主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晚期,在吴楚争霸中楚国连连失利,前506年,吴王阖闾发兵攻楚,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楚国在秦国帮助下复国。战国中期,楚国再次崛起。楚宣王和楚威王时期(前369年~前329年),...

楚简介资料
楚国
芈姓,出土材料中,芈的原字为嬭(nai)
熊氏,出土材料中,熊的原字为酓(yan)
丹阳(河南淅川)、鄢郢 (疆郢,今湖北宜城)、纪郢(湖北荆州区)、陈郢(河南淮阳)、寿郢(安徽省寿县)、彭城(江苏省徐州)
商王
公元前223年
楚相关文献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
查看全文
荆楚文化—楚风楚韵—楚帛书
荆楚文化—楚风楚韵—楚帛书,   四帛书又称楚缯书,内容共分三部分分,即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其内
查看全文
族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说:《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亦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北京大学《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年)认为楚之始祖为祝融。华夏说: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ISBN9787802224735)和胡厚宣《楚族源于东方考》认为楚为东夷族。苗蛮即上着说:楚人来自中原,但臣民大多为苗蛮。西方民族说:认为楚之先祖高阳氏颛顼来自在中国西北境,即昆仑山一带,还有学者认为楚人是来自西亚拜火教的米地亚人。民族融合说:楚先民是由华夏高阳氏的一支,南下与当地土著融合的结果。历史起源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后第五代曾孙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
查看全文
马楚
历史马殷本是唐朝末年军阀孙儒部将,孙儒败亡后,马殷助孙儒余部龙骧指挥使刘建锋夺取武安军。后刘建锋被杀,马殷被推举接手武安军。896年,唐朝朝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都潭州,号长沙府。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仿效朝廷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十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死,马殷子马希范继位。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楚王。951年11月,南唐乘马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军进入楚国,占领长沙,楚灭亡。南唐还未站稳脚跟,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952年,王...
查看全文
三楚
范围与源由南楚:《史记》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泛指楚国隆兴之地,重要城市为江陵。南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固有领地。这个领地自楚武王、楚文王开始向四周拓展,到楚庄王稳固疆域为止,总共领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樊、荆门一带)、南方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战国中期,秦国屡次攻伐楚国。前279年秦将白起于鄢郢之战击溃楚顷襄王,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被秦军攻占,龙兴之地沦陷,大量楚人东逃江淮之地,楚国也迁都至陈(今河南淮阳)。此旧有龙兴之地即南楚。东楚:《史记》指彭城以东,东海、广陵、吴(吴郡)等地,泛指新占越国之地,重要城市为吴郡。东楚为春秋末战国初的越国之地。越国自越王勾践灭吴国后占有北至东海、南抵余杭(今浙江杭州)、东至海、西沿江淮之地。战国初,楚国屡次占领越国土地。前306年,楚国乘越国内乱之际,联合齐国攻灭越国,杀死越王无彊。吴郡先后是吴国与越国的首都姑苏...
查看全文
楚相关标签
战国时期国家
周代诸侯国
周朝
江苏历史政权
楚国
春秋时期的国家
湖北历史政权
湖南历史政权
安徽历史政权
前3世纪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楚山李氏族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1380-1932 始祖楚山君,中朝李萱的子孙录,一世祖李萱
浏览:0
楚导读知识
楚姓的来源和历史
楚姓的来源和历史
  楚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59位。当代楚姓的人口大约有28万,为第二百五十二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3%。  楚姓来源有九种:  1、源于芈姓,出自周成王给颛帝高阳氏之裔鬻熊之曾孙熊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上大夫姬林楚,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姬林楚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楚氏,世代相传至今。姬姓楚氏族人大多尊奉姬林楚为得姓始祖。  3、源于改姓,出自唐朝时期重臣褚遂良之后,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4、出自战国时期赵国大夫楚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5、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僳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8、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9、传说,楚氏出自古代贤者楚老,当为楚氏之始
浏览量:3795次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
五代十国(902年—9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是对五代(907年—960年)与十国(902年—979年)的合称,出自《新五代史》,也指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自唐朝灭亡开始,至宋朝统一中国本土为止。五代十国本质上是唐末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国,其中位在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藩镇国家即五代,有些还是沙陀族所建立。五代虽然实力强大,但无力控制整个中国本土,只是藩镇型的朝廷。而其他割据一方的藩镇,有些自立为帝,有些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其中十个国龄较长、国力较强的统称为十国。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通常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五代十国皇帝列表】【五代】:后梁(国都开封)后梁太祖朱温61岁852年-912年后梁郢王朱友圭30岁884年-913年后梁末帝朱友贞36岁888年—923年后唐(国都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xù)42岁885年-92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67岁867年-933年后唐闵帝李从厚21岁914年-934年后唐末帝李从珂52岁885年-936年后晋(国都开封)后晋高祖石敬瑭51岁892年-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61岁914年-974年后汉(国都开封)后汉高祖刘知远54岁895年-948年后汉隐帝刘承祐20岁931年-950年后周(国都开封)后周太祖郭威51岁904年-954年后周世宗柴荣39岁921年—959年后周恭帝柴宗训21岁953年-973年【十国】:北汉(国都太原)北汉世祖刘崇60岁895年-954年北汉睿宗刘钧43岁926年-968年南吴(东都:江都府即扬州,西都:金陵府)吴太祖杨行密54岁852年-905年吴烈祖杨渥(wò)23岁886年-908年吴高祖杨隆演24岁897年—920年吴睿帝杨溥38岁900年-937年南唐(国都江宁府即南京)南唐烈祖李昪(biàn)56岁888年-943年南唐元宗李璟46岁916年—961年南唐后主李煜42岁937年—978年南汉(兴王府即广州)南汉高祖刘岩54岁889年-942年南汉殇帝刘玢24岁920年-943年南汉中宗刘晟39岁920年-958年南汉后主刘鋹(chǎng)38岁943年—980年前蜀(国都成都)前蜀高祖王建72岁847年-918年前蜀后主王衍28岁899年-926年后蜀(国都成都)后蜀高祖孟知祥61岁874年-934年后蜀后主孟昶(chǎng)47岁919年-965年吴越(国都杭州)太祖钱镠(liú)、世宗钱元瓘(guàn)、成宗钱佐、钱倧(zōng)、钱俶(chù)闽国(国都福建)王审知,王延翰,王延钧,王延政南楚(潭州今长沙)马殷、马希声、马希范南平(北楚、荆南)国都荆州高季兴、高保融、高保勖(xù)
浏览量:1832次
屈原的诗小学10首简单
屈原的诗小学10首简单
屈原的诗属于“楚辞”这种文体,而“楚辞”也是屈原创立的,在以前也称为“骚体”,如果小学学生要学习屈原的诗,可以选择简短简单一些的诗词局部来阅读学习较为合适的有《九歌·湘君》、《九章之三哀郢》、《九歌·少司命》、《九歌·山鬼》、《九歌·河伯》、《九歌·国殇》、《九歌·东君》、《九歌·东皇太一》、《九歌·大司命》等,其中有包含历史写照的,也有相关神话人物的,对小学生来说也可以培养一些对历史文化上的知识点学习。一、《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二、《九歌·少司命》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三、《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四、《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五、《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六、《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七、《九章之三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八、《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九、《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十、《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浏览量:3410次
耶律楚材墓
耶律楚材墓
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晚年号玉泉老人,佛号湛然居士。他是元代著名的大政治家,是精通儒学和佛经的学者。他虽然是契丹族人,却是个生于北京、葬于北京的地地道道北京人。 耶律楚材墓为北京西郊一带的著名古迹,元明以来,凭吊题咏,留下不少诗篇。墓前原有石翁仲,因夏夜流萤丛集眼部,被乡人目为怪异,推入水中。后因造园,祠墓均被上山覆盖。清乾隆帝建造清漪园时,在原地恢复调墓,立碑记其沿革,并褒彰耶律楚村功绩。现存规模系光绪时(1875-1908)重修,飨堂、墓室一如旧制。 进颐和园东门,沿仁寿殿南侧前行,在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以北,有一座大门西向的院落,这就是耶律楚材祠。这是一所双层套院,院中三间北房是祠堂,室内有一个比真人还略显高大的塑象,并置一张长条供桌。门前竖一通二米多高的石碑,碑上刻着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和汪由敦题写的墓碑记,旁边还立着一个石翁仲。从这个松柏常青的庭院东侧北行,便是又一层院落。三间北房里堆起一座几米高的土红色巨冢,这就是耶律楚材及其续弦夫人苏氏合葬的坟墓。
浏览量:2164次
柳姓楚辞诗意名字
柳姓楚辞诗意名字
很多人在给孩子取名时都会选择借用楚辞中的字,这样不仅听起来很有韵味,也让孩子的名字更具有诗情画意。柳这个姓氏很适合这一方法,柳姓本身就给人仙气飘飘、清新脱俗之感,搭配楚辞,更有内涵和韵味。柳愉志——“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意思是要涤净忧虑,恣逞情怀,尽情欢乐,寓意宝宝一生院里烦恼,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壮志。柳文耀——“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燿于玉石”文耀本意是文采耀耀,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寓意着孩子具有杰出的才能,文采斐然、品德良善。柳峻茂——“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峻茂原本是用来形容树木青翠葱茏、枝叶繁茂,显示出勃勃生机,寓意着孩子朝气蓬勃,健康向上,成为有用之才。柳若远——“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若远指的是一种叫做杜若的香草,香气能够飘到很远的地方,代表了孩子日后会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人生之路能够走得更远。
浏览量:174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