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

楚国(英文:State of Chu),又称荆、荆楚、楚荆,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国君芈姓、熊氏。周成王(约前1042年―前1021年)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居丹阳,建立楚国。公元前223年,楚国为秦所灭。

楚国疆域最盛时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贵州、山东部分地方。

前704年,楚子熊通自立为王(史称楚武王)。春秋早期,楚国大举扩张,灭掉江汉流域众多诸侯国,成为南方第一大国。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击败中原霸主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晚期,在吴楚争霸中楚国连连失利,前506年,吴王阖闾发兵攻楚,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军,一举攻破楚国郢都,楚国在秦国帮助下复国。战国中期,楚国再次崛起。楚宣王和楚威王时期(前369年~前329年),...

楚简介资料
楚国
芈姓,出土材料中,芈的原字为嬭(nai)
熊氏,出土材料中,熊的原字为酓(yan)
丹阳(河南淅川)、鄢郢 (疆郢,今湖北宜城)、纪郢(湖北荆州区)、陈郢(河南淮阳)、寿郢(安徽省寿县)、彭城(江苏省徐州)
商王
公元前223年
楚相关文献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各路义军纷纷配合,项梁率军攻秦。范增去拜见项梁说:“秦灭
查看全文
荆楚文化—楚风楚韵—楚帛书
荆楚文化—楚风楚韵—楚帛书,   四帛书又称楚缯书,内容共分三部分分,即天象、灾变、四时运转和月令禁忌,其内
查看全文
族源大致可分为以下几说:《史记·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楚国诗人屈原在其《离骚》中亦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胡厚宣在《楚民族源于东方考》(北京大学《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年)认为楚之始祖为祝融。华夏说:王族出自华夏,夏商周三代分封诸侯国一直奉行“夏君夷民”的做法。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ISBN9787802224735)和胡厚宣《楚族源于东方考》认为楚为东夷族。苗蛮即上着说:楚人来自中原,但臣民大多为苗蛮。西方民族说:认为楚之先祖高阳氏颛顼来自在中国西北境,即昆仑山一带,还有学者认为楚人是来自西亚拜火教的米地亚人。民族融合说:楚先民是由华夏高阳氏的一支,南下与当地土著融合的结果。历史起源楚之先祖出自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帝颛顼高阳氏。颛顼后第五代曾孙吴回,是帝高辛氏的火正(火官),主管天火与地火,...
查看全文
马楚
历史马殷本是唐朝末年军阀孙儒部将,孙儒败亡后,马殷助孙儒余部龙骧指挥使刘建锋夺取武安军。后刘建锋被杀,马殷被推举接手武安军。896年,唐朝朝廷任马殷为武安军节度使,奠定了他在湖南立足的根基。907年,后梁封马殷为楚王,都潭州,号长沙府。927年,后唐天成二年,正式册封马殷为楚国王,楚国正式成立。马殷仿效朝廷体制,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并在长沙城内修宫殿,置百官,建立了一个名符其实的独立王国,成为五代时期十个封建割据国家之一。930年马殷死,马殷次子马希声继位。932年马希声死,马殷子马希范继位。947年马希范死,马希广继位。950年马希萼攻打长沙,马希广兵败被杀。于是马希萼自立楚王。951年11月,南唐乘马楚内乱,派大将边镐率军进入楚国,占领长沙,楚灭亡。南唐还未站稳脚跟,马殷旧将刘言又起兵击败了南唐军,继续据有湖南。947年到951年的这段争夺王位的战争,被称为众驹争槽。952年,王...
查看全文
三楚
范围与源由南楚:《史记》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泛指楚国隆兴之地,重要城市为江陵。南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固有领地。这个领地自楚武王、楚文王开始向四周拓展,到楚庄王稳固疆域为止,总共领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州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樊、荆门一带)、南方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战国中期,秦国屡次攻伐楚国。前279年秦将白起于鄢郢之战击溃楚顷襄王,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被秦军攻占,龙兴之地沦陷,大量楚人东逃江淮之地,楚国也迁都至陈(今河南淮阳)。此旧有龙兴之地即南楚。东楚:《史记》指彭城以东,东海、广陵、吴(吴郡)等地,泛指新占越国之地,重要城市为吴郡。东楚为春秋末战国初的越国之地。越国自越王勾践灭吴国后占有北至东海、南抵余杭(今浙江杭州)、东至海、西沿江淮之地。战国初,楚国屡次占领越国土地。前306年,楚国乘越国内乱之际,联合齐国攻灭越国,杀死越王无彊。吴郡先后是吴国与越国的首都姑苏...
查看全文
楚相关标签
战国时期国家
周代诸侯国
周朝
江苏历史政权
楚国
春秋时期的国家
湖北历史政权
湖南历史政权
安徽历史政权
前3世纪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小罗万氏楚能房谱, 5, 卷4_ 世系 廷连 添祐五子 13世心齐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里堂梓, 民国34[1945]修. 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脉祖 : 万斗雷. 湘乡始祖(1世) : (元明之际) 万壬一. 洪武8年偕弟壬二公自江西太和迁上湘珍涟17都小罗段尺塘湾. 派祖(5世) : (明) 万思祥,字道清. 嗣明公第四子. 生二子 : 万楚珪(另谱) ; 万楚能,字元辉(本谱房祖). 楚能公生五子(7世) : (明) 万伯常 ; 万伯琴 ; 万伯洗 ; 万伯川 ; 万伯忠,字罗硚. 伯洗公生一子(8世) : 万胜辿. 下二支(9世) : 万廷椿 ; 万廷荣. 伯忠公下二支(9世) : (明) 万廷连 ; 万廷忻. 支祖(9世) : 万廷树. 楚能公之后. 不确定何公所出. 廷连公下三房(12世) : (清) 万添宿,字祥生 ; 万添祐,字文生 ; 万添秩,字德之. 廷忻公下房祖(12世) : (清) 万添逊,字君仲. 生六子(13世) : 万心荣,字亭吉 ; 万心华 ; 万心富 ; 万心贵(往四川) ; 万心文,字秉良 ; 万心贤,字长元. 廷椿公下三房祖(13世) : (清) 万心怡,字中和 ; 万心憓,字大顺 ; 万心憘,字纯一. 添宿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亮,字蒂耀 ; 万心迪,字惠吉 ; 万心禧,原名熙,字康和 ; 万心朗,字明高 ; 万心涵,字如海. 添祐公生五子(13世) : (清) 万心铎,字二辉 ; 万心达,字原昭 ; 万心鉴,字明远 ; 万心协,字克一(迁居本邑潭台10都石塘区) ; 万心齐,字如一. 心达公生五子(14世) : (清) 万顺意,字自遂 ; 万顺宪,字宗式 ; 万顺律,字宗度 ; 万顺风,字远勋 ; 万顺言,字书端. 心协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玉,字浚清 ; 万方球,字洪清 ; 万方胡,字源清. 心齐公下三支(16世) : (清) 万方正,字维孝 ; 万方规,字维智 ; 万方矩,字维义. 班序 : 壬福绍嗣思楚伯 胜廷国正添心顺 希方长全嘉景象 承祖自新必能先 经崇逢元民光大 理一安邦定永年. 散居地 : 湖南省湘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楚山李氏族谱
国立中央图书馆, 1380-1932 始祖楚山君,中朝李萱的子孙录,一世祖李萱
浏览:0
楚导读知识
楚姓男孩名字古风
楚姓男孩名字古风
  楚姓男孩名字古风  楚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459位,当今楚姓的人口大约是有28万的,目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这四个省份大约是占了楚姓人口的73%,另外就是河南是楚姓的第一大省。  古风  古风是指古代的风俗习惯,多指质朴的生活作风,近年来,古风文化史边角盛行的,想要取古风的名字,就是符合了当下的潮流,还会使得孩子的名字中带有一定的古韵美。  楚姓男孩名字古风  【楚熠阳】  --取自李鹰的诗句《冯夷阳侯或静听,弯龟大鱼或后先。》  熠字念作yì,熠字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辉煌灿烂、显赫、乐观开朗之义;  阳字念作yáng阳字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阳光、开朗、积极向上之义;  【楚枫和】  --取自杜牧的诗句《和簪抛凤髻,将泪入鸳衾。》  枫字念作fēng枫字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收获稳重、成就之义;  和字念作hé和字五行属水,用作人名意指关系和睦、智慧、温柔之义:  【楚允灿】  --取自郊庙朝会歌辞的诗句《视罔不正,终然允臧。》  允字念作vǔn允字五行属土,用作人名意指为人诚实、待人允执其中之义  灿字念作càn灿字五行属火,用作人名意指明白、辉煌、美好、明亮之义:  【楚简硕】  --取自刘才邵的诗句《何当副仄席,执简上玉墀。》  简字念作jiǎn简字五行属木,用作人名意指正直、真诚、有学识之义  硕字念作shuà硕字五行屋十,用作人名意指健壮、学识、才学、大权在握之义:  楚姓男孩名字古风  楚齐咏 楚凯雷 楚祖克 楚聪鹏 楚文锋 楚天同楚峰鸣 楚润龙 楚玮儒 楚飞秦楚曦品 楚恒天楚佑兆 楚勇新 楚震毅 楚臣泽楚雨冠楚道渝楚立钧 楚世烽 楚林骏 楚畅晨 楚钟源 楚清桦楚磊亚 楚天威 楚庆成 楚希强 楚天松 楚东森楚博荣 楚宗迅 楚峰彬 楚彦洋 楚敬兴 楚超辉楚尊康楚纶畅 楚以广 楚宇隆楚昊立 楚琦冠
浏览量:2517次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楚庄王、宋襄公。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霸,政之名,谐音“伯”,音转为霸,又称州伯、方伯,即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为尊天子以令诸侯。 【晋文公】——会盟天下 (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秦穆公】——独霸西戎 (前682年—前621年),是缪氏先祖,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齐桓公】——尊王攘夷 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 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楚庄王】——问鼎中原 (—公元前591年),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宋襄公】——春秋大义 (?-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浏览量:2035次
屈原的诗小学10首简单
屈原的诗小学10首简单
屈原的诗属于“楚辞”这种文体,而“楚辞”也是屈原创立的,在以前也称为“骚体”,如果小学学生要学习屈原的诗,可以选择简短简单一些的诗词局部来阅读学习较为合适的有《九歌·湘君》、《九章之三哀郢》、《九歌·少司命》、《九歌·山鬼》、《九歌·河伯》、《九歌·国殇》、《九歌·东君》、《九歌·东皇太一》、《九歌·大司命》等,其中有包含历史写照的,也有相关神话人物的,对小学生来说也可以培养一些对历史文化上的知识点学习。一、《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二、《九歌·少司命》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三、《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四、《九歌·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五、《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六、《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七、《九章之三哀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八、《九歌·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九、《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十、《九歌·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
浏览量:3552次
狮子山楚王陵是谁的墓
狮子山楚王陵是谁的墓
狮子山楚王陵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彭城的某位楚王的陵墓,经徐州考古专家考证,其中的随葬物品有薛郡的文阳之印和东海郡的兰陵之印,推测墓主为第二代楚王刘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狮子山楚王陵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兵马俑馆东400米的狮子山主峰南坡,该墓由墓道、天井、内墓道、甬道、耳室、侧室、棺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总长117米,宽13.2米,面积850多平方,陵墓直接开凿于山体之中,凿石量达5100多立方米。是徐州地区所有汉代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内涵最丰富、历史及文物考古价值最高的墓。楚王陵早年被盗,有3间耳室和1座陪葬墓未被盗墓者发现,保存下来一些重要文物。但该墓尚未按原设计要求建成,室内有许多地方遗留下诸多待完成的痕迹。于1991年7月被考古工作者发现,1994年被正式发掘。关于楚王陵的主人是谁一直有争议,专家原本断定墓主人为第三代楚王刘戊,然而楚王陵的规格非常高,金缕玉衣、兵马俑等王侯礼器彰显着墓主人身份的不凡,刘戊是叛臣,死后按理不能享尊荣,因此部分专家推断,楚王陵的主人可能不是刘戊,而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
浏览量:2082次
柳姓楚辞诗意名字
柳姓楚辞诗意名字
很多人在给孩子取名时都会选择借用楚辞中的字,这样不仅听起来很有韵味,也让孩子的名字更具有诗情画意。柳这个姓氏很适合这一方法,柳姓本身就给人仙气飘飘、清新脱俗之感,搭配楚辞,更有内涵和韵味。柳愉志——“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意思是要涤净忧虑,恣逞情怀,尽情欢乐,寓意宝宝一生院里烦恼,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豪情壮志。柳文耀——“光明齐于日月兮,文采耀燿于玉石”文耀本意是文采耀耀,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寓意着孩子具有杰出的才能,文采斐然、品德良善。柳峻茂——“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峻茂原本是用来形容树木青翠葱茏、枝叶繁茂,显示出勃勃生机,寓意着孩子朝气蓬勃,健康向上,成为有用之才。柳若远——“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若远指的是一种叫做杜若的香草,香气能够飘到很远的地方,代表了孩子日后会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人生之路能够走得更远。
浏览量:187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