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土佐勤王党

土佐勤王党

土佐勤王党(とさきんのうとう),是德川家族幕末年间在土佐存在的政治组织。在书写时,也可写作土佐勤皇党

相关人物
土佐勤王党相关文献
土佐勤王党
历史文久元年(1861年),以抵御外国人为目标的尊皇攘夷运动在土佐由武市瑞山发起。土佐领导人写下血盟,最终吸引了200多名参加者,土佐尊皇攘夷运动运动成为土佐当地的一个巨大政治力量。土佐勤王党主要由身份较低的下级藩士,乡绅和地下浪人组成。党的早期参与者包括坂本龙马,由武市推荐加入,但很早就退出(坂本龙马是除武市外的最初加盟者。)
查看全文
土佐七雄
起源土佐国自古以来便是流放罪人的区域,北侧有四国山地阻隔,南侧则有太平洋,是个完全被孤立的岛屿。在日本南北朝时代中,细川赖益成为守护代入主土佐国而让土佐国趋于安定,但是因为应仁之乱后的细川氏衰退,在地的豪族们便开始扩张势力。这就是土佐七雄的起源。一覧一贯大约是1~2石:本山氏:支配长冈郡5千贯,知名人物有本山茂宗、本山茂辰等。长宗我部氏:支配长冈郡4千贯,知名人物有长宗我部国亲、长宗我部元亲等。津野氏:支配高冈郡5千贯,知名人物有津野亲忠等。大平氏:支配高冈郡4千贯,知名人物有大平元国等。吉良氏:支配吾川郡5千贯,知名人物有吉良亲贞、吉良亲实等。安艺氏:支配安艺郡5千贯,知名人物有安艺国虎等。香宗我部氏:支配香美郡4千贯,知名人物有香宗我部亲泰。另外还有取代香宗我部氏而领有香美郡的山田氏。领有幡多郡1万6千贯的土佐一条氏在下向土佐后成为土佐国司,以正二位的家格成为与七雄以外的存在。相关条目...
查看全文
土佐藩
藩史山内一丰坂本龙马土佐藩一带过去在战国时代末期是由长宗我部氏(氏:家族的意思)所统治。庆长5年(1600年)的关原之战时,长宗我部盛亲以西军身份参战,战后遭贬并去除领地权力,改由山内一丰接替,山内一丰是德川家康的爱将,原有的领地是远江国的挂川城(现在的静冈县挂川市附近),挂川的石高(领地的谷物年产量,是衡量受封赏赐多寡的量化依据)为6.9万石,改封土佐国则拥有20万石,获得大幅提升,如此山内氏一直统领该地到明治时代为止。领主的家族姓氏虽然替换了,但由于土佐过去施行一领具足制度所以有许多长宗我部氏的旧臣,为了防止旧臣抗拒新统领,高知城内的核心高层为山内系的武士(藩士、上士),而旧臣则被打入外围低层(乡士、下士),这种双层性的治理结构使上下少有往来互动,一直到幕府末年才有了中层接续性。一开始,山内一丰先在长宗我部氏的旧城:浦戸城发展城下町及沿海狭窄地区,此处成为今日高知市市中心与城外商店街,...
查看全文
土佐郡
历史年表1889年4月1日:实施町村制,原本由土佐郡管辖的上街、高知街、北街、南街合并设置为高知市,此时土佐郡下辖:江之口村、旭村、下知村、潮江村、小高坂村、秦村、初月村、鸭田村、布师田村、一宫村、朝仓村、十六村、镜村、土佐山村、地藏寺村、森村、大川村、宇治村、本川村。(19村)1901年6月1日:江之口村改制为江之口町。(1町18村)1916年4月1日:下知村改制为下知町。(2町17村)1917年3月15日:江之口町被并入高知市。(1町17村)1925年1月1日:旭村被并入高知市。(1町16村)1925年8月1日:鸭田村的部分地区被并入高知市。1926年1月15日:下知町被并入高知市。(16村)1926年1月25日:潮江村被并入高知市。(15村)1927年5月1日:小高坂村被并入高知市。(14村)1928年4月1日:十六村被废除,辖区分别被并入朝仓村、镜村、吾川郡伊野町、神谷村(现已合并...
查看全文
土佐国
历史土佐国的首都位于现今日本南国市附近。土佐神社被奉为土佐国的一宫。在战国时代,土佐国受长宗我部氏所管治。长宗我部元亲在位其间,曾一度统一四国。可惜后来在豊臣秀吉的攻击下,只剩下土佐国本身的领土,并在后来关原之战中战败,失去所有领地。最后,土佐国被封与战国名将山内一丰。相比之下,土佐国不算富庶,在长宗我部氏管治期间,国内亦没有坚固的城堡作防。在关原之战候,才设立了以城堡作防的高知市,直到现在它依然是四国中的一个重镇。在江户时代,土佐国由土佐藩管治。郡安艺郡香美郡长冈郡土佐郡吾川郡高冈郡幡多郡相关项目日本令制国列表
查看全文
土佐勤王党相关标签
土佐国
幕末
家族谱大览
太原(王氏)族谱 [13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8[1950]续修(冈邑 : 梓人陶延松刊).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一世祖 : (唐) 王枼. 居江州之浔阳锹溪. 宗祖(3世) : 王瓘. 少公之子. 瓘公下二子 : 王定 ; 王海. 定公下三派 : 王显 ; 王靖 ; 王晖. 海公下二子 : 王明 ; 王昭. 显公下二房 : 王诚(居桥东,谓茶坊) ; 王溶(居桥西,谓墙下). 靖公下三房 : 王滨(居塘畔,谓塘上) ; 王复(居塘下,谓西斤) ; 王谊(居北冲,谓中宅). 晖公下一房 : 王哲(居祖宅,谓中斤). 昭公下三房 : 王澄(居西山下) ; 王寰(居东斤,谓楼下) ; 王奕(居柏林,谓磨坊). 始祖(20世) : 王鼎一,讳归万. 忠卿公之子. 溶公之后. 官江西儒学提举. 黄安一世祖 : 王道源,讳允寿. 鼎一公长子. 四世派祖 : 王沔 ; 王清 ; 王湘 ; 王杰,字文龙,一字云万 ; 王佐 ; 王哲 ; 王节. 沔公下房祖 : 王伯伦 ; 王伯垓 ; 王伯端 ; 王伯贤. 清公下房祖 : 王伯纬 ; 王伯纪. 湘公下房祖 : 王伯升 ; 王伯刚 ; 王伯礼. 杰公下房祖 : 王伯弼 ; 王伯唐 ; 王伯机 ; 王伯朴. 佐公下房祖 : 王伯珠 ; 王伯鸾. 哲公下房祖 : 王伯俊. 节公下房祖 : 王伯才. 旧字派 : 均成少师令 世知继仲宗 公汝延时大 添元宇宙洪. 新编字派(14世起) : 光玉钧涵楙 辉基巨泽乘 熙珍铨汝业 焕起锦添新.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安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太原天水谱. 谱序题 : 王氏续修族谱.
浏览:0
湘南王氏通谱, 9, 卷31_ 永兴高仓 海公派 13世春兰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太原堂, 记事至约1970. 残存16册 : 世系表. 注: 此谱不全. 缺卷1-19, 21, 23, 25, 28上, 32, 37. 仅含世系,不含行传. 受姓祖: 王晋. 汝城祖: 王祥. 迁卢阳(今之汝城). 祥公下三子(1世): (宋) 王念五郎,讳亶(开基汝城,其下三子迁居磻溪) ; 王奭(徒安福县南城矛塘) ; 王充. 桂阳祖(1世): 王均佐. 均佐公派下支祖(3世): 王廷鏸 ; 王廷玉 ; 王廷珪 ; 王廷秀 ; 王廷茂. 永兴育英房下支祖(1世): 王万二十九郎 ; 王万三十郎. 郴县土坡洞始迁祖(1世): 王十三郎. 本谱含十三郎孙王贵三 ; 王贵九 ; 王贵十之后裔系图. 永兴高仓始迁祖(1世): 王仕魁. 生子三: 王文胜 ; 王文禄 ; 王文开. 永兴金龟市始迁祖(1世): 王显武. 生子五: 王昌尧 ; 王昌舜 ; 王昌禹 ; 王昌商 ; 王昌殷. 桂东始迁祖(1世): 王宗绶. 晋公87世孙. 由江西遂川县徒居桂东. 生子二: 王祖升 ; 王祖芳. 资兴始迁祖(1世): 王元文. 本谱为元文公4世孙全封公之后裔. 郴县始迁祖(1世): 王杰. 生子二: 王隆 ; 王全. 注: 卷40, 第41世杰公, 似与卷39第1世杰公为同一人. 卷39为杰公第二子全公世系 ; 卷40为第一子隆公世系. 注: 卷40中影像第19页第15-19世标注似应为第85-89世, 请比照影像第11页. 注: 本谱无作者,派行, 及出版日期的资料. 散居地: 湖南省郴县, 永兴县, 汝城县, 及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湘南王氏通谱, 9, 卷31_ 永兴高仓 海公派 13世春兰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太原堂, 记事至约1970. 残存16册 : 世系表. 注: 此谱不全. 缺卷1-19, 21, 23, 25, 28上, 32, 37. 仅含世系,不含行传. 受姓祖: 王晋. 汝城祖: 王祥. 迁卢阳(今之汝城). 祥公下三子(1世): (宋) 王念五郎,讳亶(开基汝城,其下三子迁居磻溪) ; 王奭(徒安福县南城矛塘) ; 王充. 桂阳祖(1世): 王均佐. 均佐公派下支祖(3世): 王廷鏸 ; 王廷玉 ; 王廷珪 ; 王廷秀 ; 王廷茂. 永兴育英房下支祖(1世): 王万二十九郎 ; 王万三十郎. 郴县土坡洞始迁祖(1世): 王十三郎. 本谱含十三郎孙王贵三 ; 王贵九 ; 王贵十之后裔系图. 永兴高仓始迁祖(1世): 王仕魁. 生子三: 王文胜 ; 王文禄 ; 王文开. 永兴金龟市始迁祖(1世): 王显武. 生子五: 王昌尧 ; 王昌舜 ; 王昌禹 ; 王昌商 ; 王昌殷. 桂东始迁祖(1世): 王宗绶. 晋公87世孙. 由江西遂川县徒居桂东. 生子二: 王祖升 ; 王祖芳. 资兴始迁祖(1世): 王元文. 本谱为元文公4世孙全封公之后裔. 郴县始迁祖(1世): 王杰. 生子二: 王隆 ; 王全. 注: 卷40, 第41世杰公, 似与卷39第1世杰公为同一人. 卷39为杰公第二子全公世系 ; 卷40为第一子隆公世系. 注: 卷40中影像第19页第15-19世标注似应为第85-89世, 请比照影像第11页. 注: 本谱无作者,派行, 及出版日期的资料. 散居地: 湖南省郴县, 永兴县, 汝城县, 及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湘南王氏通谱, 9, 卷31_ 永兴高仓 海公派 13世春兰公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太原堂, 记事至约1970. 残存16册 : 世系表. 注: 此谱不全. 缺卷1-19, 21, 23, 25, 28上, 32, 37. 仅含世系,不含行传. 受姓祖: 王晋. 汝城祖: 王祥. 迁卢阳(今之汝城). 祥公下三子(1世): (宋) 王念五郎,讳亶(开基汝城,其下三子迁居磻溪) ; 王奭(徒安福县南城矛塘) ; 王充. 桂阳祖(1世): 王均佐. 均佐公派下支祖(3世): 王廷鏸 ; 王廷玉 ; 王廷珪 ; 王廷秀 ; 王廷茂. 永兴育英房下支祖(1世): 王万二十九郎 ; 王万三十郎. 郴县土坡洞始迁祖(1世): 王十三郎. 本谱含十三郎孙王贵三 ; 王贵九 ; 王贵十之后裔系图. 永兴高仓始迁祖(1世): 王仕魁. 生子三: 王文胜 ; 王文禄 ; 王文开. 永兴金龟市始迁祖(1世): 王显武. 生子五: 王昌尧 ; 王昌舜 ; 王昌禹 ; 王昌商 ; 王昌殷. 桂东始迁祖(1世): 王宗绶. 晋公87世孙. 由江西遂川县徒居桂东. 生子二: 王祖升 ; 王祖芳. 资兴始迁祖(1世): 王元文. 本谱为元文公4世孙全封公之后裔. 郴县始迁祖(1世): 王杰. 生子二: 王隆 ; 王全. 注: 卷40, 第41世杰公, 似与卷39第1世杰公为同一人. 卷39为杰公第二子全公世系 ; 卷40为第一子隆公世系. 注: 卷40中影像第19页第15-19世标注似应为第85-89世, 请比照影像第11页. 注: 本谱无作者,派行, 及出版日期的资料. 散居地: 湖南省郴县, 永兴县, 汝城县, 及桂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太原(王氏)族谱 [13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38[1950]续修(冈邑 : 梓人陶延松刊). 17册 : 插图, 世系表. 一世祖 : (唐) 王枼. 居江州之浔阳锹溪. 宗祖(3世) : 王瓘. 少公之子. 瓘公下二子 : 王定 ; 王海. 定公下三派 : 王显 ; 王靖 ; 王晖. 海公下二子 : 王明 ; 王昭. 显公下二房 : 王诚(居桥东,谓茶坊) ; 王溶(居桥西,谓墙下). 靖公下三房 : 王滨(居塘畔,谓塘上) ; 王复(居塘下,谓西斤) ; 王谊(居北冲,谓中宅). 晖公下一房 : 王哲(居祖宅,谓中斤). 昭公下三房 : 王澄(居西山下) ; 王寰(居东斤,谓楼下) ; 王奕(居柏林,谓磨坊). 始祖(20世) : 王鼎一,讳归万. 忠卿公之子. 溶公之后. 官江西儒学提举. 黄安一世祖 : 王道源,讳允寿. 鼎一公长子. 四世派祖 : 王沔 ; 王清 ; 王湘 ; 王杰,字文龙,一字云万 ; 王佐 ; 王哲 ; 王节. 沔公下房祖 : 王伯伦 ; 王伯垓 ; 王伯端 ; 王伯贤. 清公下房祖 : 王伯纬 ; 王伯纪. 湘公下房祖 : 王伯升 ; 王伯刚 ; 王伯礼. 杰公下房祖 : 王伯弼 ; 王伯唐 ; 王伯机 ; 王伯朴. 佐公下房祖 : 王伯珠 ; 王伯鸾. 哲公下房祖 : 王伯俊. 节公下房祖 : 王伯才. 旧字派 : 均成少师令 世知继仲宗 公汝延时大 添元宇宙洪. 新编字派(14世起) : 光玉钧涵楙 辉基巨泽乘 熙珍铨汝业 焕起锦添新.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安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太原天水谱. 谱序题 : 王氏续修族谱.
浏览:0
王氏有益公家谱 [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有益公家谱续修委员会编, 1994年11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一世祖 : 王晋. 周灵王太子. 始祖(1世) : (宋) 王有益. 太祖自浙江会稽仕琼为司户,居乐会(今琼海县)迈汤. 四大房祖(6世) : (明) 王珫,字伯玉 ; 王玘,字美玉 ; 王璞,字必辉 ; 王𤩽,字南园. 珫公生三子(7世) : (明) 王世勋,字汝承 ; 王世贤,字汝德 ; 王世能,字汝才. 玘公生二子(7世) : (明) 王世光,字汝谦 ; 王世荣,字汝仁. 璞公下二支祖(7世) : (明) 王世禄,字汝厚,号静庵 ; 王世缨,字汝清. 𤩽公下一子(7世) : (明) 王世泰,字汝亨. 世勋公下三支祖(8世) : (明) 王廷佐,字志学,号瑶峰 ; 王廷俊,字志道,号石峰 ; 王廷任,字志用,号金峰. 牛漏支祖(9世) : (明) 王耿业. 另牛漏支祖(10世) : (清) 王德卿 ; 王维卿. 康熙时由乐会迈汤村移居万宁牛漏. 青塘支祖(11世) : 王昌邦. 世勋公之后. 由保武移居青塘. 生四子 : 王振骏 ; 王振麟 ; 王振驩 ; 王振惠. 澄迈支祖(11世) : (明) 王昌奇,字肇澄,号忠厚(移居澄迈楼雁岭村) ; 王昌季(移居澄迈旧市坡村). 皆为世勋公之后. 万宁双溪支祖(11世) : (清) 王经业. 康熙年间从万洲西门迁双溪村. 排行 : 有德体存 顼珫世廷 天卿梦振(连仕) 启时元会 文年德业 翰兴家崇 礼让辅. 散居地 : 海南省乐会县, 琼海县, 万宁县, 澄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