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学派有双重含义,第一重指的是以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以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 - 前身为京都帝国大学)为中心的日本哲学运动,他们吸收了西方哲学及宗教思想,并将之用于改造具有东亚文化特色的宗教与道德洞见。代表人物有西田几多郎(Kitaro Nishida)和田边元(Hajime Tanabe)等一批哲学家;第二重指的是二战之后以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为中心的人文学者们在受到了第一重所指的为京都学派奠基的老一辈哲学家影响后所发展出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哲学理论。京都学派(Kyoto School)最早由西田几多郎的学生于1932年提出,在1970年代后开始被世人所广泛接受并熟知。京都学派收到外界最大批判(争议)的是田边元在二战之前的日本军国主义继承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他的作品:《种的逻辑》(英文:Logic of Species)被认为是军国主义理念与宣传机器的支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