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您可以为此词条添加一条概述!
河简介资料
1989 年
琼·米切尔
400.1 x 279.4 cm
私人收藏
抽象画
河相关文献
黄河与西河郡
黄河与西河郡,西河郡:现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
查看全文
滕州大河薛河
滕州大河薛河,薛河古称薛水,是滕州市和微山县境内著名的大河。  河流的名字编辑简介据明万历十三
查看全文
臻头河之汝河
臻头河之汝河,汝河,俗称南汝河,淮河支流洪河的重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泌阳县五峰山,流经遂平县、
查看全文
波河河谷
外部链接PoValleypanoramamap.RedGeographics.2004–2009[3June2009].坐标:45°00′00″N10°00′00″E/45.00000°N10.00000°E/45.00000;10.00000
查看全文
美茵—多瑙河运河
外部链接Structurae:Main-DanubeCanal(德文)MapofRhine-DanubeWaterwayMain-Donau-Kanal–Schiffefahrenüberd
查看全文
河相关标签
私人藏品
河流
彩色图案
抽象画
意境
河导读知识
河南胡辣汤
河南胡辣汤
  胡辣汤,是河南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汤类名吃,主要配料有胡椒、辣椒、牛肉粒、骨汤、粉芡、细粉条、黄花菜、花生、木耳、豆腐皮、千张等。河南胡辣汤的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适合搭配其他面点食用,比如油条、包子、馒头等。  河南胡辣汤主要有十一种,主要是不同的地区饮食习惯促成的差异。主要包含北舞渡胡辣汤、逍遥镇胡辣汤、信阳胡辣汤、开封素胡辣汤、南阳胡辣汤、荥阳胡辣汤、汝州胡辣汤、鲁山胡辣汤、周口胡辣汤、淮阳胡辣汤、驻马店胡辣汤。  想要判断胡辣汤正不正宗,或者是胡辣汤的品质,主要有四个步骤,即闻、看、吃、品。  闻,主要是闻汤里有没有浓厚扑鼻的中草药和羊肉汤香味。看,是观察碗里的面筋和羊肉比例搭配是否合适,汤的稀稠是否适中,汤的颜色是否通透。  吃,即品尝时,汤汁的粘稠程度需达到入口顺滑不粘腻的程度,辣味也要恰到好处,里面的配料,例如羊肉、面筋的口感要烂而有嚼劲。品,主要在喝完汤之后,口中余有的中药的香味能持续多久,一般这个时间超过十分钟,胡辣汤为佳品。  胡辣汤因为属于民间小吃,所以在典籍中少有记载。据考证,最早的胡辣汤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宋代的流传可以看出,在食物里加上辛辣性温的药材是宋代的潮流,这应该也是胡辣汤的前身。
浏览量:2835次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哪个朝代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主要是为军事行动服务的,隋王朝统一天下后,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一方面是为了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则是经济上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战乱使北方经济受到冲击,而南方则得到机会,经济迅猛发展。隋朝发现了这一现象,隋定都长安,为了沟通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需要加强南北方的联系,这个时候开通运河就有很重要的意义了。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开始开凿,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最后一次的兴修完成才称作“京杭大运河”。
浏览量:1581次
河东柳氏属于五姓七望吗
河东柳氏属于五姓七望吗
五姓七望又叫做五姓七族,指的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河东柳氏不属于五姓七望。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上述五支最为尊贵。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而河东柳氏在河东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永嘉之乱”。当时柳氏留一部分人守河东及在北方政权任职,其余族人都开始南迁,并分为两路。柳恭一支迁于汝颖(今河南汝州和安徽阜阳),史称“河东柳氏西眷”,柳卓一支迁于襄阳(今襄樊市)称为“河东柳氏东眷”。
浏览量:1742次
避暑山庄在哪里
避暑山庄在哪里
人们常说的避暑山庄,一般指的都是承德避暑山庄,它是我国5A级景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承德避暑山庄坐落于中国北方最险峻的燕山山脉,距离北京230多公里,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建成。山庄建筑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布局巧妙,依山而建,景色优美,人造的宫殿和天然景观浑然一体,将淡雅与庄重的特点融合在一起。它是中国园林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享有“中国地理形貌之缩影”和“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的盛誉。
浏览量:1723次
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
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
《清明上河图》属于国宝级文物,目前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属于北宋风俗画。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少时就爱好读书、画画,青年时期到京城汴梁游学。因画艺精湛得徽宗赏识,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经考试被选入翰林图画院,成为宫廷画家。张择端专工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其擅长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由于宋徽宗注重写生,经常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外出写生,所以张择端养成了细心观察的习惯,也因此其笔触能深入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中。以《清明上河图》为例,其画作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生动逼真。关于张择端的记载只有寥寥数笔,后人也并不知张择端具体的人生经历,只知道他后来失位家居,以卖画为生。他存世的作品也只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
浏览量:13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