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吐谷浑静媚

吐谷浑静媚

吐谷浑静媚(517年-565年7月16日),吐谷浑王族,北朝的贵族妇女,吐谷浑首领阿豺的玄孙女。

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444年),阿豺的儿子纬代被杀,静媚的曾祖父吐谷浑头颓和叱力延兄弟八人投靠北魏。于是世居洛阳。吐谷浑静媚十七岁时嫁给上党郡士族尧峻。齐武成帝天统元年六月初三日(565年7月16日),吐谷浑静媚薨于京师邺城永福里第。天统三年(567年)岁次丁亥二月壬寅朔廿日辛酉,合葬于邺西漳北负郭七里。

吐谷浑静媚简介资料
517 年
565年07月16日
吐谷浑静媚相关文献
魏破吐谷浑之战
魏破吐谷浑之战,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北魏再次遣兵攻破吐谷浑,其王慕利延逃往西域的作
查看全文
“吐谷浑”怎么读?吐谷浑历史简介
“吐谷浑”怎么读?吐谷浑历史简介,“吐谷浑”这个名词怎么读?很多人都读错。“吐谷浑”的读音是:tūyùhún,
查看全文
唐击吐谷浑之战
吐谷浑劫掠唐朝边境在唐高祖统治时期,吐谷浑由步萨钵可汗伏允领导下,周期性的入侵今四川和甘肃南部地区,双方没有超过半年的和平。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这些入侵仍在继续。但频率似乎有所减少,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只有两次,分别是:628年吐谷浑袭击岷州(今甘肃定西);632年,吐谷浑袭击兰州(今甘肃兰州)。据说,伏允在他晚年吐谷浑敌视唐朝的态度,是受他的大臣天柱王的影响。在634年之前的某个时候,伏允派遣一名特使向唐太宗朝贡。但即在使者离开后,吐谷浑又开始攻击和掠夺鄯州(今青海省海东地区)。唐太宗派特使到吐谷浑,谴责慕容伏允要把他召到长安觐见皇帝,伏允称疾拒绝,但请求皇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的儿子尊王。唐太宗同意,但下令尊王要亲自到长安和公主结婚。当尊王也称疾拒绝时,唐太宗取消了这一婚姻。同时,伏允继续攻击兰州、廓州(今青海省海东地区),又拘留唐使赵德楷。唐太宗派了一批特使到吐谷浑商讨此事,...
查看全文
吐谷浑
历史建国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先祖游牧于徒河青山(今辽宁省锦州东北),西迁源于鲜卑单于涉归庶长子慕容吐谷浑与慕容廆的矛盾。两人是同父异母兄弟,慕容吐谷浑年长。两人原本感情良好。慕容廆被挑拨,渐次疏远,有次以马匹互咬为由与慕容吐谷浑争执,后慕容吐谷浑表示求去,虽慕容廆致歉合好,但慕容吐谷浑认为嫌隙已生,于是决定离去。西晋太康4年(283年),慕容吐谷浑率所部1700户西迁到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313年左右,慕容吐谷浑又从阴山南下,至陇西之地枹罕(今甘肃省临夏)。以此为根据地建国,子孙相承,向南、北、西三面拓展,统治今青海省、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等地的氐、羌民族。317年,慕容吐谷浑逝世,由他的长子吐延继位。东晋咸和四年(329年),吐延被羌族酋长姜聪刺死,临死时嘱咐长子叶延保卫白兰道。及后,叶延继位,在沙洲建立慕克川总部,并以吐延为氏,以吐谷浑为姓、族姓及国号。叶延逝世后,碎奚嗣立。...
查看全文
隋与吐谷浑之战
背景吐谷浑汗国是在青海、河西一带的强国,北有乙弗勿敌国。吐谷浑本为慕容鲜卑别部,始祖是辽西鲜卑慕容涉归的庶长子慕容吐谷浑,慕容吐谷浑与太子慕容廆不和,率众西迁,最后在青海一带定居。吐谷浑于329年建汗国,典章制度类同晋制,风俗与突厥相似。首都为伏俟城(青海湖西),控制丝路青海道。北周权臣杨坚篡位建国隋朝。隋开皇初期,浑主慕容夸吕多次率军入侵隋朝陇西一带,还占据西秦故地。之后发生内乱,隋朝统一中国后,慕容夸吕大幅减少入侵。590年慕容夸吕去世,子慕容世伏立。隔年吐谷浑内乱,人民杀慕容世伏,立其弟慕容伏允为主,慕容伏允自称可汗,即步萨钵可汗,建立吐谷浑汗国。步萨钵可汗对隋友好,派使朝贡,娶世伏天后隋朝宗室女光化公主为妻。然而步萨钵可汗常打听隋朝的情报,隋文帝非常厌恶。隋炀帝即位后,607年步萨钵可汗派其子慕容顺随高昌、伊吾与突厥使者一起向隋朝朝贡。隋炀帝为了去除吐谷浑以畅通丝绸之路,派裴矩邀请
查看全文
吐谷浑静媚相关标签
517年出生
北魏女性人物
东魏女性人物
565年逝世
吐谷浑
北齐女性人物
家族谱大览
东阳卜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32[1767]-民国7[1918]修. 存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残存卷2-3, 6-7, 及卷13. 其余卷数全缺. 注 : 此谱之卷2于清同治6(1867)重修; 卷3, 及卷13于民国7(1918)续修; 卷6于清嘉庆6(1801)重修; 卷7于清干隆32(1767)修. 外纪祖 : (汉) 卜静. 自陈留迁姑蘓之吴. 东阳始祖(1世) : (唐)卜良驿,字梦德,号碧崖. 徙东阳巍山. 生二子 : 卜烱 ; 卜燿. 本谱为烱公世系. 分派祖(14世) : 卜暹,字行三. 生四子 : 卜邦,行小二(文派) ; 卜催,行小七(行派) ; 卜诜,行十二(止) ; 卜珎,字蕴文,行十八. 珎公下五子 : 卜辅德,行廿六 ; 卜辅翼,行二七 ; 卜辅仁,行三五 ; 卜辅周,行三七 ; 卜辅志,行三八. 辅德公下分派祖(17世) : 卜汝贤,行千六(诗礼派) ; 卜如霖,行千七(岩东派). 辅翼公下分派祖 : 卜汝楫,行千十一(商派). 辅仁公下分派祖 : 卜汝昭,行千十(角派). 辅周公下分派祖 : 卜汝砺,行千九(征派). 辅志公下分派祖 : 卜汝诚,行千十二(瓜山派) ; 卜汝谅,行千十三(下厉派) ; 卜汝英,行千十五(古剡派) ; 卜汝玉,行千十六(岭下派). 岭下派汝玉公生三子(18世) : 卜大明,行曾廿三 ; 卜大光,行曾廿五(里柏派) ; 卜大荣,行曾廿六(东青派). 汝贤公下分房祖(20世) : 卜师古,行全二(都司派). 生二子 : 卜康,行本二 ; 卜亨,行本六. 排行(15-41世)似为 : 小⃝第丰⃝ 荣升(胜)达(通)晋颐 膺德泽恒泰(和) 益(忠)祯祥谦逊 咸孚豫师蒙济鼎.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13之卷端题编目. 卷6版心题 : 吴宁卜氏宗谱.
浏览:0
东阳卜氏宗谱 [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干隆32[1767]-民国7[1918]修. 存5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此谱总卷数不详. 仅残存卷2-3, 6-7, 及卷13. 其余卷数全缺. 注 : 此谱之卷2于清同治6(1867)重修; 卷3, 及卷13于民国7(1918)续修; 卷6于清嘉庆6(1801)重修; 卷7于清干隆32(1767)修. 外纪祖 : (汉) 卜静. 自陈留迁姑蘓之吴. 东阳始祖(1世) : (唐)卜良驿,字梦德,号碧崖. 徙东阳巍山. 生二子 : 卜烱 ; 卜燿. 本谱为烱公世系. 分派祖(14世) : 卜暹,字行三. 生四子 : 卜邦,行小二(文派) ; 卜催,行小七(行派) ; 卜诜,行十二(止) ; 卜珎,字蕴文,行十八. 珎公下五子 : 卜辅德,行廿六 ; 卜辅翼,行二七 ; 卜辅仁,行三五 ; 卜辅周,行三七 ; 卜辅志,行三八. 辅德公下分派祖(17世) : 卜汝贤,行千六(诗礼派) ; 卜如霖,行千七(岩东派). 辅翼公下分派祖 : 卜汝楫,行千十一(商派). 辅仁公下分派祖 : 卜汝昭,行千十(角派). 辅周公下分派祖 : 卜汝砺,行千九(征派). 辅志公下分派祖 : 卜汝诚,行千十二(瓜山派) ; 卜汝谅,行千十三(下厉派) ; 卜汝英,行千十五(古剡派) ; 卜汝玉,行千十六(岭下派). 岭下派汝玉公生三子(18世) : 卜大明,行曾廿三 ; 卜大光,行曾廿五(里柏派) ; 卜大荣,行曾廿六(东青派). 汝贤公下分房祖(20世) : 卜师古,行全二(都司派). 生二子 : 卜康,行本二 ; 卜亨,行本六. 排行(15-41世)似为 : 小⃝第丰⃝ 荣升(胜)达(通)晋颐 膺德泽恒泰(和) 益(忠)祯祥谦逊 咸孚豫师蒙济鼎. 散居地 : 浙江省东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13之卷端题编目. 卷6版心题 : 吴宁卜氏宗谱.
浏览:0
青龙李氏宗谱 [1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8[1929].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卷2部分破损难阅. 远祖 : 李旦. 睿宗皇帝. 鼻祖 : 李文远. 永康祖 : 李德明,字宗仁. 墩头祖 : 李静,字淑安. 由义后迁于城西墩头. 青龙祖(1世) : (宋) 李孟,字克贤,行绣九,改嵩十三. 迁邑西之青龙. 宗祖(4世) : (明) 李琳,字希忠,行茂二(下车门) ; 李昭,字希进,行茂三(上宅) ; 李童,字希宝,行茂六 ; 李卯,字希星,行茂七 ; 李宗宁,字希俊,行茂八,称二四 ; 李斌,字希远,行茂十,称九一(下黄园). 均为象公(字伯玉,行荣六)之子. 童公生四子 : (明) 李文怀,字景慕,行七,称福三四(仁房) ; 李文绍,字景传,行福十(义房) ; 李文质,字景性,行福十五(礼房) ; 李文魁,字景元,行福二十九(智房). 宗宁公生四子 : (明) 李文昂,字景轩,行福十八(长房) ; 李文江,字景亨,行福二十四(二房) ; 李文昱,字景升,行福三十二(三房) ; 李文旻,字景清,行福三十七(四房). 文怀公下房祖(6世) : (明) 李德,字廷积,行禄五(金房) ; 李良,字廷善,行禄八(木房) ; 李明,字廷辉,行禄十七,称八九(水房) ; 李淳,字廷厚,行禄二十二(火房) ; 李坚,字廷实,行禄三十二,称四八 (土房). 木房下分房祖(7世) : (明) 李尙,字时举,行庆八,称七一(干房) ; 李足,字时封,行庆十,称七三(坤房). 金房下分房祖(8世) : (明) 李生,字天成,行元五(全房) ; 李仪,行元十一,称九二(整房) ; 李玉,字德成,行元二十二(夏房) ; 李珪,字子美,行元百二十(殷房) ; 李珂,字子鸣,行元百三十一(周房). 坤房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辙,行元十三(潜房) ; 李轼,行元十七,称九八(慎房) ; 李辐,行元五十(勤房). 永康派字 : 从○○万 千兆百亿 珍玉金辐 锦 排行字 : 嵩镇荣茂 福禄庆元 浩德良惠 广英进贤 文忠恩显 厚泽永延 谦和仁让 美盛纯全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青龍李氏宗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8[1929].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卷2部分破损难阅. 远祖 : 李旦. 睿宗皇帝. 鼻祖 : 李文远. 永康祖 : 李德明,字宗仁. 墩头祖 : 李静,字淑安. 由义后迁于城西墩头. 青龙祖(1世) : (宋) 李孟,字克贤,行绣九,改嵩十三. 迁邑西之青龙. 宗祖(4世) : (明) 李琳,字希忠,行茂二(下车门) ; 李昭,字希进,行茂三(上宅) ; 李童,字希宝,行茂六 ; 李卯,字希星,行茂七 ; 李宗宁,字希俊,行茂八,称二四 ; 李斌,字希远,行茂十,称九一(下黄园). 均为象公(字伯玉,行荣六)之子. 童公生四子 : (明) 李文怀,字景慕,行七,称福三四(仁房) ; 李文绍,字景传,行福十(义房) ; 李文质,字景性,行福十五(礼房) ; 李文魁,字景元,行福二十九(智房). 宗宁公生四子 : (明) 李文昂,字景轩,行福十八(长房) ; 李文江,字景亨,行福二十四(二房) ; 李文昱,字景升,行福三十二(三房) ; 李文旻,字景清,行福三十七(四房). 文怀公下房祖(6世) : (明) 李德,字廷积,行禄五(金房) ; 李良,字廷善,行禄八(木房) ; 李明,字廷辉,行禄十七,称八九(水房) ; 李淳,字廷厚,行禄二十二(火房) ; 李坚,字廷实,行禄三十二,称四八 (土房). 木房下分房祖(7世) : (明) 李尙,字时举,行庆八,称七一(干房) ; 李足,字时封,行庆十,称七三(坤房). 金房下分房祖(8世) : (明) 李生,字天成,行元五(全房) ; 李仪,行元十一,称九二(整房) ; 李玉,字德成,行元二十二(夏房) ; 李珪,字子美,行元百二十(殷房) ; 李珂,字子鸣,行元百三十一(周房). 坤房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辙,行元十三(潜房) ; 李轼,行元十七,称九八(慎房) ; 李辐,行元五十(勤房). 永康派字 : 从○○万 千兆百亿 珍玉金辐 锦 排行字 : 嵩镇荣茂 福禄庆元 浩德良惠 广英进贤 文忠恩显 厚泽永延 谦和仁让 美盛纯全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招携谭氏九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光绪6[1880]. 7册 :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 (周) 谭子. 受封于济南平阴,因以为氏. 江右始祖 : (南朝宋) 谭思庸,字衍昌,行七十四. 自湖南谭洲徙居宜黄. 迁吉州祖(1世) : (宋) 谭楚勍,名榛,行七. 偕弟六人由赣虔徙吉州庐陵(今抚州乐安)云盖之引水. 楚勍公派下房祖(12世) : (元) 谭善翁,名应元,行正一 ; 谭达翁,名应实,行正三 ; 谭常翁,名应安,行正四 ; 谭静翁,名应聪,行正五. 皆为11世俊伯公之后. 善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京,名远,行还一 ; 谭伯友,名友,行远一 ; 谭伯信,名宏,行常二 ; 谭伯泰,名泰,行常三 ; 谭伯成,名立,行还二. 达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周,名梦,行立一. 常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泰,名京,行京一. 静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常,名衡,行信一 ; 谭伯启,名启,行信四 ; 谭伯衡,名权,行信三 ; 谭伯渊,名源,行信六 ; 谭伯顺,名顺,行行四....等. 派行似为(9世起) : 元敏俊翁士 可伯均汝旭...等. 俊伯公房30-50世 : 浩集煌堂键 清标炳坫鋐 添林烜在锦 溯本焕基铨. 散居地 : 江西省吉安县, 及乐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谭氏宗谱.
浏览:0
招携谭氏九修族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光绪6[1880]. 7册 : 人像, 世系表. 受姓祖 : (周) 谭子. 受封于济南平阴,因以为氏. 江右始祖 : (南朝宋) 谭思庸,字衍昌,行七十四. 自湖南谭洲徙居宜黄. 迁吉州祖(1世) : (宋) 谭楚勍,名榛,行七. 偕弟六人由赣虔徙吉州庐陵(今抚州乐安)云盖之引水. 楚勍公派下房祖(12世) : (元) 谭善翁,名应元,行正一 ; 谭达翁,名应实,行正三 ; 谭常翁,名应安,行正四 ; 谭静翁,名应聪,行正五. 皆为11世俊伯公之后. 善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京,名远,行还一 ; 谭伯友,名友,行远一 ; 谭伯信,名宏,行常二 ; 谭伯泰,名泰,行常三 ; 谭伯成,名立,行还二. 达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周,名梦,行立一. 常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泰,名京,行京一. 静翁公派下支祖(15世) : 谭伯常,名衡,行信一 ; 谭伯启,名启,行信四 ; 谭伯衡,名权,行信三 ; 谭伯渊,名源,行信六 ; 谭伯顺,名顺,行行四....等. 派行似为(9世起) : 元敏俊翁士 可伯均汝旭...等. 俊伯公房30-50世 : 浩集煌堂键 清标炳坫鋐 添林烜在锦 溯本焕基铨. 散居地 : 江西省吉安县, 及乐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谭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