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难老泉被誉为晋祠三绝。
晋祠的创建年代,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