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
遴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遴选标准为“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目前每两年(奇数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人数不超过60人。先后于1955年、1957年、1980年、1991年、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增选了14次,共选院士约1200人左右。院士候选人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学部主席团可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立候选人特别推荐小组,不受理本人申请。目前有两种提名方式: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新当选院士在通过各学部审查确认后,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历史1955年随...
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
外部链接MaxPlanckInstituteforBiophysicalChemistryMaxPlanckSocietyBiomedicalNMRResearchGmbHENICMPBBCCNIMPRSforMolecularBiologyIMPRSforNeurosciencesIMPRSforPhysicsofBiologicalandComplexSystems
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
主要任务为科学界建立和维护生物学数据库,提供免费的数据和生物信息服务,支持生物学数据的存储和挖掘,促进科技进步;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研究继续推动生物学发展;为各个层次的科学工作者提供生物信息学培训;支持帮助边缘尖端科技成果向工业界的转化;协调欧洲生物数据的提供。主要服务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拥有超过20年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服务经验,是全球收集和传播生物数据、提供免费生物信息服务的欧洲节点。该所管理维护着世界最全面的分子生物数据库,其中很多是生物学家熟悉的数据库,例如核酸序列数据库(ENA),基因组,基因表达数据,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InterPro(蛋白质家族/域/蛋白指纹等)和PDBe(大分子结构)。ENA由原EMBL-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基础上发展起来,是欧洲最重要的核酸序列资源,与美国NCBI的GenBank和日本的DDBJ组成国际核酸序列数据库合作联盟(INSDC)。这三大数据...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组织结构软件所本部现址为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同时设有无锡分部、重庆分部、哈尔滨分部、广州分部(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青岛分部和贵阳分部。软件所设总体部、软件基础研究部、软件高技术研究部、软件应用研究部和软件发展研究部5个研究部。研究领域软件所的领域主要为计算机科学与软件理论,基础软件技术与系统,互联网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以及综合信息系统技术。历史沿革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3月,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软件研究室;1995年原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计算机应用部分并入软件所;2003年1月,软件园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整建制划归软件所管理;2012年7月,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划归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科研成果建所以后,特别是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以后,软件所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领域获院、部级以上成果奖23项(全部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