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是指子女的子女,男性称孙儿孙子,女性称孙女。在父系社会,儿子的子女称为“内孙”或者“”,女儿的子女称为“外孙”。而自己的孙或外孙就称自己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另外,闽南语里又常把孙爱称为“金孙”。

在东亚传统的一夫多妻家庭中,嫡子与正妻所生之子女为嫡孙,庶子的子女或嫡子之庶子女则称为庶孙。而东亚文化传统上以嫡长继承制为主,因此长孙往往特别受祖父母疼爱。

一些比自己低两辈的亲属也称为孙,如兄弟的孙称为侄孙,男性称姊妹的孙为外甥孙,女性称姊妹的孙为姨甥孙。

孙有时泛指后代,如“皇孙”可以泛指所有皇室后裔,不一定指当朝皇帝的孙。

孙相关文献
孙子!谁的孙子/孙祖长
孙子!谁的孙子/孙祖长,  《史记》载:孙子,武者,齐人也。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们不辞劳苦
查看全文
孙膑是孙子吗孙膑和孙武的关系孙子兵法
孙膑是孙子吗孙膑和孙武的关系孙子兵法,孙膑,是春秋战国末期的军事家,他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又名《齐孙子》,齐孙子
查看全文
孙氏名人-孙樵
孙氏名人-孙樵,孙樵[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可之,(《文献通考》作隐之。此从新唐书艺
查看全文
孙?
参考资料《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第三》
查看全文
后代孙的后代并没有单一的专有名词,都均以“~孙”来称呼。如果到达孙的第八代,则连特别的称谓都没有,以“耳孙之子”称呼,如此类推。参见皇太孙
查看全文
孙相关标签
亲属称谓
家族谱大览
孙氏族谱[按编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9[1940]年五修, 济南鸿丰印刷所承印. 9册: 世系表. 平阴始迁祖(1世): (明) 孙好古. 由武城迁居平阴城北三十里永宁乡. 好古公派下支祖(5世): (明) 孙德温 ; 孙德良 ; 孙德恭. 命名字例: 怡建郁懋承 宗祚诲培荣 立名传继广 孝友启家声. 散居地: 山东省平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孙氏族谱[按编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29[1940]年五修, 济南鸿丰印刷所承印. 9册: 世系表. 平阴始迁祖(1世): (明) 孙好古. 由武城迁居平阴城北三十里永宁乡. 好古公派下支祖(5世): (明) 孙德温 ; 孙德良 ; 孙德恭. 命名字例: 怡建郁懋承 宗祚诲培荣 立名传继广 孝友启家声. 散居地: 山东省平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孙氏族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又首一卷末二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富春堂刊, 民国31[1942].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受姓祖 : 书,字子占. 无宇之子. 齐大夫,伐莒有功,赐姓孙,食采于乐安. 始祖 : (明) 孙辽阳,讳隆五. 本籍富春,先徙江西鄱阳,再迁皖潜. 辽阳公下三子 : 孙胜一(迁舒城) ; 孙胜二(居潜邑) ; 孙胜三(迁桐城). 此谱为胜二公下谱系. 派祖(5世) : 孙永贤,字禄颐 ; 孙永嵩,字维岳 ; 孙永振. 嵩公下四子 : (明) 孙庭兰 ; 孙庭华,字廷美,号凤三 ; 孙庭芳 ; 孙庭茂,字季盛. 怀宁一世祖 : 孙福贵,讳隆八. 福贵公下二子 : 孙泽远,原名庆远 ; 孙泽达,原名庆达.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下, 卷2, 6-8, 11, 19, 26, 28-33, 38. 共缺15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难阅.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孙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82年重修. 5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壶山始祖 : 孙子朋,字宗友,号隐峰,行坤九. 天匕公长子. 自乌巢桥即龙首徙居麻埠西溪壶山. 分房祖(7世) : 孙元谦,字伯益,行丹十一. 生二子 : 孙可观,字彦光,行宁廿二 ; 孙可久,字彦则,行宁廿三. 二传分仁,义,礼,智四房. 仁房派祖(9世) : 孙景信,字善赏,号龟山,行永六. 可观公长子. 义房派祖(9世) : 孙景敏,字善学,号乐善,行永九. 可久公长子. 礼房派祖(9世) : 孙景惠,字善民,号桂屿,行永十一. 可观公次子. 智房派祖(9世) : 孙景让,字善升,号西崖,行永十三. 可久公次子. 名类 : 子泰天志性 庚亢可景仁 公汝良惠亢 仲学思孔孟 继世邦家国 清朝历九卿 上廷明广远 延照发昌荣. 字类 : 宗大德道心 守伯彦善伟 存崇守魁明 承以叔文振 君方广匡希 如时一从允 世次元维孝 天高义可钦. 行类 : 坤玄黄百明 亿丹宁永诜 洪元亨利贞 富贵绳祖武 博厚正直平 昌隆全盛庆 千载祥开衲 纯禧迈运新.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嘉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永嘉西溪巽泽壶山孙氏宗谱
浏览:0
孙氏族谱 三十八卷首二卷又首一卷末二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富春堂刊, 民国31[1942]. 存29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受姓祖 : 书,字子占. 无宇之子. 齐大夫,伐莒有功,赐姓孙,食采于乐安. 始祖 : (明) 孙辽阳,讳隆五. 本籍富春,先徙江西鄱阳,再迁皖潜. 辽阳公下三子 : 孙胜一(迁舒城) ; 孙胜二(居潜邑) ; 孙胜三(迁桐城). 此谱为胜二公下谱系. 派祖(5世) : 孙永贤,字禄颐 ; 孙永嵩,字维岳 ; 孙永振. 嵩公下四子 : (明) 孙庭兰 ; 孙庭华,字廷美,号凤三 ; 孙庭芳 ; 孙庭茂,字季盛. 怀宁一世祖 : 孙福贵,讳隆八. 福贵公下二子 : 孙泽远,原名庆远 ; 孙泽达,原名庆达.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首下, 卷2, 6-8, 11, 19, 26, 28-33, 38. 共缺15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难阅.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封邱孙氏族谱 [残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封邱孙氏家族第5次续修工作委员会, 2004年. 存1册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此谱不全. 目录记有六大支祖资料, 实际只有长, 二, 三祖世系资料. 字派从16世起统一续用. 受姓祖 : 书,字子占. 齐大夫,伐莒有功,齐王赐以孙姓,称孙书. 受封于乐安,为乐安孙氏. 名祖 : (春秋) 孙武,字长卿. 仕吴为上将,著 "孙子兵法". 远祖 : (战国) 孙膑,字嘉谋,号伯灵. 著 "孙膑兵法". 昔居山东鄄城县. 孙武之裔. 迁莱芜始祖 : (明初) 孙顺,字望安. 孙书第56代孙. 因元末明初战乱,由山东枣强首迁山东沂水,再迁莱芜封邱. 生子七, 为七大派祖. 七大派祖(2世) : 孙拳 ; 孙彬 ; 孙演 ; 孙钦 ; 孙能(官至福建,后裔失考) ; 孙智 ; 孙良. 拳公派下二大房祖 : 孙胜(胜) ; 孙著. 彬公派下五大房祖 : 孙贵 ; 孙恕 ; 孙玄 ; 孙自因 ; 孙自国. 演公派下四大房祖 : 孙海 ; 孙通 ; 孙玘 ; 孙刚. 钦公派下四大房祖 : 孙荣 ; 孙泰 ; 孙礼 ; 孙富. 老字派(16-25世) : 培述守肇式 应铭韶聿修. 新字派(26-35世) : 华庆贵新建 兴盛德永传. 散居地 : 山东省莱芜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编目. 书衣题 : 孙氏族谱.
浏览:0
孙导读知识
孙姓的来源
孙姓的来源
  孙姓是一个多源流的姓氏,根据史书记载孙姓主要来源于姬姓、芈姓及改姓等。孙姓的姓氏最早可以追述到3000多年前的周代,据说春秋时卫国的孙乙是姬姓孙氏的得姓始祖。此外起源说还有:  1、出自复姓侯氏。据《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孙公主,故滕公子孙又有孙氏。”出自子姓,是商朝开国君王汤王的后裔。至商末,有殷相王子比干,受纣王所害,子孙避难隐姓,因本为王族之子孙的缘故,就改为孙姓。孙姓又出荀姓,是战国时著名学者荀子后裔。荀子名荀况,时人尊为荀卿,后世子孙遂为荀氏。西汉宣帝名刘询,以同音之故讳荀字,诏令天下荀姓改为孙姓。后来,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一支。  2、出自芈姓。  3、出自田氏。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田完的五世孙田恒无宇的小儿子田书,为齐国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  唐代时期,中原的孙氏曾经两次向福建移民。  4、出自子姓,是商汤王后裔比干之后。比干受殷纣王所害后,其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之子孙之故,遂改为孙氏。  5、出自他族改姓。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一支鲜卑族复姓拔拔氏改单姓孙氏,是为河南洛阳孙氏。  6、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代。帝舜曾居妫,於是就姓妫,成为上古八大姓之一。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先贤遗族,找到了舜的后代裔孙敬仲,把他封在陈地,世称陈敬仲。敬仲四世孙名无字。生子名书,在齐国为卿仕,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於乐安。后齐国内乱,孙书的子孙奔往吴国,“孙武为吴将,其后也。”孙姓世居富春,至汉末有孙权,为吴国大帝。孙姓的源流堂号有:  ●富春堂:大军事家孙武带着自己的十三篇兵法见吴王,吴王用他为将,战功赫赫。吴王把他封到富春,因叫富春堂,和乐安堂同宗。  ●太原堂:以望立堂。  ●江东堂:以望立堂。  ●映雪堂:系出乐安郡,东晋御史大夫孙康,幼时家贫,买不起油点灯,冬天下了大雪,他在院子里映着雪光读书,终于成了一代大儒,因其一生作为皇帝单列封为“映雪堂”。  ●东莞堂:以望立堂。
浏览量:3982次
孙达成是谁
孙达成是谁
  孙达成生于1813年9月26日,逝世于1888年3月23日,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父亲,名观林,号道川,当时属于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今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下辖村),达成公有长者之风,早岁以务农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寿终,终年岁数75岁,葬于翠亨村犁头尖山脚,今中山市南朗镇有孙达成墓,墓地向东南坐西北,墓坪呈半月形以花岗石条环绕,碑额刻流云拱日,福、禄、寿,两侧附碑联,上联:效灵环五桂,下联:耀彩应三台。联额有蝙蝠图案。孙达成墓在2010年5月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浏览量:2919次
孙中山名言名句
孙中山名言名句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倡导三民主义,在祖国危难之际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他传递了很多先进思想,在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以及科学等诸多方面做出极大贡献。他说过的很多话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仍然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孙中山的名言(参考)1.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2.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3.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4.国家之本,在于人民。5.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6.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7.天下为公。8.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9.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10.治国经邦,人才为急。11.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12.本互助博爱之精神,谋团体永久之巩固。
浏览量:1529次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场。赤壁之战中有三股兵力,领头人物分别为刘备、孙权、曹操,刘备与孙权联兵对抗曹操。各方面的参战人员分别如下:刘备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孔明、孙乾、刘琦、周仓、关平;孙权的麾下有鲁肃、周瑜、程普、韩当、黄盖、吕蒙、陆逊、周泰、甘兴、庞统;曹操队伍人员包括曹仁、程昱、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许褚、蒋干、蔡瑁、张允等。赤壁之战能以少胜多的关键在于孙权决意联合刘备抗曹、周瑜离间致曹军损失两名重要干将、庞统献上的不利计谋被曹操采纳、黄盖假降放松曹操警惕等。诸葛亮首先说服孙权联合抗曹,曹操弃长用短,用水战和孙权军队抗衡,且曹军中熟悉水战的大将蔡瑁、张允因周瑜的计谋被曹操认定叛变而斩首,之后庞统献上将战船用铁索连接的计谋被采纳,最后黄盖一出苦肉计使曹操相信其真心投降,因此放松警惕不再用心准备战事,但黄盖开向曹军的船点上了火,再加上风向正好,所以曹军的战船火势蔓延,孙、刘联军看见北岸曹军烈火冲天,乘势驾船猛杀过来,曹军一路溃败。这就是赤壁之战的全过程了。
浏览量:2257次
孙膑简介
孙膑简介
孙膑(原名孙伯灵)(公元前382-公元前316),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孙武的后代,兵家实战派鼻祖。孙膑曾与庞涓同为鬼谷子弟子。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实刑(即去髌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著有《孙膑兵法》,首次提出“持久战”和“歼灭战”思想,并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进行了实践,两次均创造性使用“围魏救赵”之计,破军杀将,使战国霸主移位,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浏览量:238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