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莒国长公主

莒国长公主

莒国长公主(10世纪?-950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后周太祖郭威的第三女。

莒国长公主在950年,留在后汉的京城开封府,与郭威全家被汉隐帝刘承祐杀害。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二月追封乐安公主,周世宗显德四年(957年)四月,又追封莒国长公主

莒国长公主简介资料
950 年
莒国长公主相关文献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莒国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莒国,春秋战国       莒地,商为古幕国,春秋时期为莒国,汉代为城阳国,莒故城为莒
查看全文
揭秘:莒国的国君有多奇葩?
有朋友看到这个标题会问:历史上有这么夸张的人吗?有,而且一点也不夸张,这事就发生在春秋时期,一个小国——莒国。(ju第三声)莒国是一个特别小的海边小国,夹在齐鲁两个大国之间,也是扮演小弟角色,不舒服了就会去打上一打,生存的很是艰难,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就是莒国的遗址。莒国的国君为己姓,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莒传三十世被楚国所灭,这么小的一个国家能存活这么久也是不容易了。今天的主人公是己狂和己庚舆,己狂是莒著丘公己去疾的儿子,己庚舆是莒著丘公的弟弟,两人血缘关系还是特别近的,本该相亲相爱的两人却因为权利的欲望成了相恨相杀的两人。莒著丘公去世后,己狂继位,也就是莒郊公,在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眼馋王位了,等父亲一死,己狂就因为做了国君就开心不已,在外人面前都不掩饰。己狂就是这么荒唐,在父亲尸体旁都毫不掩饰的大笑,让国人面面相觑。己狂上位后贪图享乐,没有一点的孝道,好像不知道守孝一样,想喝酒就喝酒。...
查看全文
莒国
历史周朝史料空缺期莒国自周初始封,至春秋鲁隐公元年的莒国历史史文空缺。而且司马迁著《史记》时,没有为莒国写一卷专属的国史。现在,仅知自兹舆期始封,至鲁僖公年间的莒兹丕公,中历十一世。兹丕公之后,开始出现国君世系的记载。可是,为了承袭了东夷风俗,国君无谥号,只在名字上冠以地名,用作在世时的称号。从这里可以看出,至少自周初至春秋初期近300年间,周人希望以周鲁为代表的华夏文化去同化东夷孑遗,并没有显著效果。有史可查的时期自鲁隐公二年后,《春秋》经传始见莒之事迹。战国时期楚简王灭莒(时间在公元前431年),290年间,莒国发生了很多大事。与齐国、鲁国两大邻国关系很不稳定。以说明夷夏之间的战争与民族融合,在东方仍在继续进行中。早期自前720年至前673年为莒国历史的早期。起初,莒的疆域似已较初封国时有所扩张,也有可能是逐渐恢复了周公东征前之的旧疆域。它南入向(在今莒县南70里处),北伐杞国,灭亡邾...
查看全文
莒展
参考文献《左传》·昭公
查看全文
长门国
历代守护镰仓幕府1186年-?:佐佐木高纲1193年-?:佐佐木定纲?-1221年:佐佐木广纲1221年:小鹿岛公业1222年-?:天野政景1242年-?:天野义景1252年?-1276年:二阶堂行忠1276年-1279年:北条宗赖1279年-1280年:北条兼时1281年-?:北条师时1282年-?:北条忠时1284年-1296年:北条实政1298年-1299年:北条时仲1300年-1305年:北条时村1305年-?:北条熙时1307年-1319年:北条时仲1323年-1333年:北条时直室町幕府1333年?:二条师基1334年-1348年:厚东武实1348年-1349年:厚东武村1349年-1351年:足利直冬1351年-1353年:厚东武直1354年-1358年:厚东义武1358年-1374年:大内弘世1375年-1399年:大内义弘1400年-1401年:大内弘茂1401年-143...
查看全文
莒国长公主相关标签
950年逝世
后汉被处决者
10世纪出生
郭姓
后周公主
家族谱大览
长沙范氏八修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义堂, 民国33[1944]. 存1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1. 一世祖 : 范圣清,行二. 圣清公下二子 : 范仁渊,行七 ; 范道渊,行三. 仁渊公下二房(4世) : 范思贤,行三 ; 范禹贤,行五. 皆为止善公之子. 道渊公下五房(4世) : 范启贤,行一 ; 范舜贤,行二 ; 范齐贤,行四 ; 范楚贤,行六 ; 范智贤,行七. 思贤房下三支 : 范邦哲(前房派) ; 范邦俊(内房派) ; 范邦智,行四(中房派). 禹贤房下一支 : (明) 范邦泰,行五(莲溪,洋源派). 下有五子 : 范孔良 ; 范孔彻 ; 范孔茂 ; 范孔通 ; 范孔达. 通, 达二公徙居洋源. 其余三公居莲溪. 启贤房下二支 : 范邦彦(上一房) ; 范邦立. 舜贤房下四支 : 范邦达(上二房) ; 范邦显 ; 范邦义 ; 范邦郁(园里派). 齐贤房下一支 : 范邦政(上三房). 楚贤房下一支 : 范邦文(上四房). 智贤房下一支 : 范邦衡(上五房). 丛塘支祖(9世) : (明末) 范国奇,字汝才,行八. 廷壮公次子. 邦哲公之裔孙. 株溪一世祖 : 范尧章,孟一郎. 尧章派下五房(5世) : 范启明 ; 范昭明 ; 范俊明 ; 范则明 ; 范用明. 皆为彦温公之子. 板溪一世祖 : 范道亨,英大郎,一名友仁. 字派(2世起)似为 : 渊善贤邦 孔日廷国 世应体用 新瞻奇敏 嗣源同晋 会宗.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 及江西省高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长沙范氏八修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义堂, 民国33[1944]. 存1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1. 一世祖 : 范圣清,行二. 圣清公下二子 : 范仁渊,行七 ; 范道渊,行三. 仁渊公下二房(4世) : 范思贤,行三 ; 范禹贤,行五. 皆为止善公之子. 道渊公下五房(4世) : 范启贤,行一 ; 范舜贤,行二 ; 范齐贤,行四 ; 范楚贤,行六 ; 范智贤,行七. 思贤房下三支 : 范邦哲(前房派) ; 范邦俊(内房派) ; 范邦智,行四(中房派). 禹贤房下一支 : (明) 范邦泰,行五(莲溪,洋源派). 下有五子 : 范孔良 ; 范孔彻 ; 范孔茂 ; 范孔通 ; 范孔达. 通, 达二公徙居洋源. 其余三公居莲溪. 启贤房下二支 : 范邦彦(上一房) ; 范邦立. 舜贤房下四支 : 范邦达(上二房) ; 范邦显 ; 范邦义 ; 范邦郁(园里派). 齐贤房下一支 : 范邦政(上三房). 楚贤房下一支 : 范邦文(上四房). 智贤房下一支 : 范邦衡(上五房). 丛塘支祖(9世) : (明末) 范国奇,字汝才,行八. 廷壮公次子. 邦哲公之裔孙. 株溪一世祖 : 范尧章,孟一郎. 尧章派下五房(5世) : 范启明 ; 范昭明 ; 范俊明 ; 范则明 ; 范用明. 皆为彦温公之子. 板溪一世祖 : 范道亨,英大郎,一名友仁. 字派(2世起)似为 : 渊善贤邦 孔日廷国 世应体用 新瞻奇敏 嗣源同晋 会宗.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 及江西省高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长沙范氏八修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义堂, 民国33[1944]. 存1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1. 一世祖 : 范圣清,行二. 圣清公下二子 : 范仁渊,行七 ; 范道渊,行三. 仁渊公下二房(4世) : 范思贤,行三 ; 范禹贤,行五. 皆为止善公之子. 道渊公下五房(4世) : 范启贤,行一 ; 范舜贤,行二 ; 范齐贤,行四 ; 范楚贤,行六 ; 范智贤,行七. 思贤房下三支 : 范邦哲(前房派) ; 范邦俊(内房派) ; 范邦智,行四(中房派). 禹贤房下一支 : (明) 范邦泰,行五(莲溪,洋源派). 下有五子 : 范孔良 ; 范孔彻 ; 范孔茂 ; 范孔通 ; 范孔达. 通, 达二公徙居洋源. 其余三公居莲溪. 启贤房下二支 : 范邦彦(上一房) ; 范邦立. 舜贤房下四支 : 范邦达(上二房) ; 范邦显 ; 范邦义 ; 范邦郁(园里派). 齐贤房下一支 : 范邦政(上三房). 楚贤房下一支 : 范邦文(上四房). 智贤房下一支 : 范邦衡(上五房). 丛塘支祖(9世) : (明末) 范国奇,字汝才,行八. 廷壮公次子. 邦哲公之裔孙. 株溪一世祖 : 范尧章,孟一郎. 尧章派下五房(5世) : 范启明 ; 范昭明 ; 范俊明 ; 范则明 ; 范用明. 皆为彦温公之子. 板溪一世祖 : 范道亨,英大郎,一名友仁. 字派(2世起)似为 : 渊善贤邦 孔日廷国 世应体用 新瞻奇敏 嗣源同晋 会宗.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 及江西省高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长沙范氏八修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义堂, 民国33[1944]. 存1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1. 一世祖 : 范圣清,行二. 圣清公下二子 : 范仁渊,行七 ; 范道渊,行三. 仁渊公下二房(4世) : 范思贤,行三 ; 范禹贤,行五. 皆为止善公之子. 道渊公下五房(4世) : 范启贤,行一 ; 范舜贤,行二 ; 范齐贤,行四 ; 范楚贤,行六 ; 范智贤,行七. 思贤房下三支 : 范邦哲(前房派) ; 范邦俊(内房派) ; 范邦智,行四(中房派). 禹贤房下一支 : (明) 范邦泰,行五(莲溪,洋源派). 下有五子 : 范孔良 ; 范孔彻 ; 范孔茂 ; 范孔通 ; 范孔达. 通, 达二公徙居洋源. 其余三公居莲溪. 启贤房下二支 : 范邦彦(上一房) ; 范邦立. 舜贤房下四支 : 范邦达(上二房) ; 范邦显 ; 范邦义 ; 范邦郁(园里派). 齐贤房下一支 : 范邦政(上三房). 楚贤房下一支 : 范邦文(上四房). 智贤房下一支 : 范邦衡(上五房). 丛塘支祖(9世) : (明末) 范国奇,字汝才,行八. 廷壮公次子. 邦哲公之裔孙. 株溪一世祖 : 范尧章,孟一郎. 尧章派下五房(5世) : 范启明 ; 范昭明 ; 范俊明 ; 范则明 ; 范用明. 皆为彦温公之子. 板溪一世祖 : 范道亨,英大郎,一名友仁. 字派(2世起)似为 : 渊善贤邦 孔日廷国 世应体用 新瞻奇敏 嗣源同晋 会宗.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 及江西省高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长沙范氏八修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义堂, 民国33[1944]. 存1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1. 一世祖 : 范圣清,行二. 圣清公下二子 : 范仁渊,行七 ; 范道渊,行三. 仁渊公下二房(4世) : 范思贤,行三 ; 范禹贤,行五. 皆为止善公之子. 道渊公下五房(4世) : 范启贤,行一 ; 范舜贤,行二 ; 范齐贤,行四 ; 范楚贤,行六 ; 范智贤,行七. 思贤房下三支 : 范邦哲(前房派) ; 范邦俊(内房派) ; 范邦智,行四(中房派). 禹贤房下一支 : (明) 范邦泰,行五(莲溪,洋源派). 下有五子 : 范孔良 ; 范孔彻 ; 范孔茂 ; 范孔通 ; 范孔达. 通, 达二公徙居洋源. 其余三公居莲溪. 启贤房下二支 : 范邦彦(上一房) ; 范邦立. 舜贤房下四支 : 范邦达(上二房) ; 范邦显 ; 范邦义 ; 范邦郁(园里派). 齐贤房下一支 : 范邦政(上三房). 楚贤房下一支 : 范邦文(上四房). 智贤房下一支 : 范邦衡(上五房). 丛塘支祖(9世) : (明末) 范国奇,字汝才,行八. 廷壮公次子. 邦哲公之裔孙. 株溪一世祖 : 范尧章,孟一郎. 尧章派下五房(5世) : 范启明 ; 范昭明 ; 范俊明 ; 范则明 ; 范用明. 皆为彦温公之子. 板溪一世祖 : 范道亨,英大郎,一名友仁. 字派(2世起)似为 : 渊善贤邦 孔日廷国 世应体用 新瞻奇敏 嗣源同晋 会宗.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 及江西省高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长沙范氏八修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正义堂, 民国33[1944]. 存19册 : 世系表. 注 : 此谱至少缺卷1. 一世祖 : 范圣清,行二. 圣清公下二子 : 范仁渊,行七 ; 范道渊,行三. 仁渊公下二房(4世) : 范思贤,行三 ; 范禹贤,行五. 皆为止善公之子. 道渊公下五房(4世) : 范启贤,行一 ; 范舜贤,行二 ; 范齐贤,行四 ; 范楚贤,行六 ; 范智贤,行七. 思贤房下三支 : 范邦哲(前房派) ; 范邦俊(内房派) ; 范邦智,行四(中房派). 禹贤房下一支 : (明) 范邦泰,行五(莲溪,洋源派). 下有五子 : 范孔良 ; 范孔彻 ; 范孔茂 ; 范孔通 ; 范孔达. 通, 达二公徙居洋源. 其余三公居莲溪. 启贤房下二支 : 范邦彦(上一房) ; 范邦立. 舜贤房下四支 : 范邦达(上二房) ; 范邦显 ; 范邦义 ; 范邦郁(园里派). 齐贤房下一支 : 范邦政(上三房). 楚贤房下一支 : 范邦文(上四房). 智贤房下一支 : 范邦衡(上五房). 丛塘支祖(9世) : (明末) 范国奇,字汝才,行八. 廷壮公次子. 邦哲公之裔孙. 株溪一世祖 : 范尧章,孟一郎. 尧章派下五房(5世) : 范启明 ; 范昭明 ; 范俊明 ; 范则明 ; 范用明. 皆为彦温公之子. 板溪一世祖 : 范道亨,英大郎,一名友仁. 字派(2世起)似为 : 渊善贤邦 孔日廷国 世应体用 新瞻奇敏 嗣源同晋 会宗. 散居地 : 湖南省长沙县; 及江西省高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