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绿豆
绿豆
绿豆
(学名:
Vigna radiata
,
英语:
mung bean
)是一种豆科、蝶形花亚科豇豆属植物。
绿豆简介资料
二名法
Vigna radiata、(
域
真核域
属
豇豆属
异名
Azukia radiata (L.) Ohwi、Phaseolus abyssinicus Savi、Phaseolus aureus Roxb.、Phaseolus aureus Wall.、Phaseolus aureus Zuccagni、Phaseolus chanetii (H.Lev.) H.Lev.、Phaseolus hirtus Retz.、Phaseolus novo-guineense Baker f.、Phaseolus radiatus L.、Phaseolus setulosus Dalzell、Phaseolus sublobatus Roxb.、Phaseolus trinervius Wight & Arn.、Pueraria chanetii H.Lev.、Rudua aurea (Roxb.) F.Maek.、Rudua aurea (Roxb.) Maekawa、Vigna brachycarpa Kurz、Vigna opistricha A.Rich.、Vigna perrieriana R.Vig.、Vigna sublobata (Roxb.) Babu & S.K.Sharma、Vigna sublobata (Roxb.) Bairig. & al
界
植物界
目
豆目
种
绿豆
科
豆科
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相关人物
材料
咋喳
主要材料
绿豆汤
绿豆相关文献
梁启超的陈皮绿豆粥
梁启超的陈皮绿豆粥 ,作者:肖复兴和很多地方一样,旅游景点外面通常都有一条小街,专门卖些当地的
查看全文
绿豆汤
相关绿豆冰沙红豆沙绿豆
查看全文
绿豆
形态绿豆Vignaradiata豆荚熟透,开荚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度20-150厘米。茎截面圆形,幼茎紫色或绿色,成熟茎灰黄或褐色。主根不发达,侧根多而细长,根上有根瘤。叶卵圆或阔卵圆形,子叶出土后枯死,两片单叶上生三出复叶,叶片长6-12厘米,宽5-10厘米。茎分支多,根据形态可分为直立丛生型、半蔓生型、蔓生型。总状花序,花黄色,生于叶腋和顶端,每花梗上有10-25朵花,自花授粉。果实为细长圆筒形或扁圆筒形的荚果,一般每株30-50个。荚果长5-10厘米,宽0.4-0.6厘米,内有12-14粒隔膜隔开的种子,种子有绿、黄、褐、蓝等颜色,可呈圆柱形或球形。分布原产印度、缅甸地区。现在东亚各国普遍种植,非洲、欧洲、美国也有少量种植,中国、缅甸等国是主要的绿豆出口国。种植绿豆属于喜热,短日照作物;可以在春(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夏(6月中、下旬)播种。生长周期约为70至110天。优良品种的每亩...
查看全文
不宜冰镇喝绿豆汤
不宜冰镇喝绿豆汤由查字典科普知识资料整理 炎炎夏日,来一杯清凉饮品是消暑的不错选择。在家自制消暑饮品更怡然自得,很多人喜欢买些有清热祛火作用的中药材自制饮品。不过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提醒,是药三分毒,自制中药饮品要看个人体质。 凉茶:脾胃虚寒者不宜 原料:金银花、夏枯草、菊花、槐花、蒲公英、桑叶、甘草、荷叶等 凉茶一般都是由清热解毒的中草药
查看全文
端午节吃绿豆糕的原因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绿豆糕 端午节吃粽子,全国各地几乎没有例外。不过,端午节的传统食品,除了粽子,还有绿豆糕,譬如武汉、南京和芜湖等地,这一天就必定会吃绿豆糕。西安人在这一天也吃粽子,但是要和绿豆糕一块吃,缺一不可。西安人端午节给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也是粽子和绿豆糕一块送,如影随形。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风俗。可能人们说得少,知道得也少。 根据中医理论
查看全文
绿豆相关标签
一年生植物
绿豆
食品原料
中草药
植物
家族谱大览
鲁氏族谱
鲁氏族谱
天子登朝国兴应尚起文德正英雄丹凤飞祥云玉龙跃山江俊志显良才豪贤定安邦
浏览:0
郭氏族谱(初稿) : 麻豆大埕角暨什字路
此谱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文化柳氏派谱
韩国全罗北道全州市松万五图书馆 文化柳氏派宝文化黑曲霉3-元波绿原派系,中国姬氏世界第一篇,东国朝鲜朝鲜军檀君,新罗茶氏世界第一代无一车无一车,卷4、1三流次达黑色素车无一车
浏览:0
金海金氏世谱
金海金某世宝所,金学校,1985年发行。 宋万五图书馆 始祖金首露的子孙录。
浏览:0
1.孔氏绿城湾重修宗谱
原书 : 1874. [130]页 : 族谱表, 肖像. 封面题 : 孔氏家乘 受姓始祖 : 孔嘉 始迁祖 : 孔万有(宋)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山东曲阜
浏览:100
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八都黄田王麻豆王氏族谱补编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78年.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受姓祖(1世) : (周) 子乔,封晋王. 灵王太子. 因直谏获罪,废为庶人. 时人号为 "王家". 宗祖(41世) : 王褒,字子渊. 派祖(48世) : (唐末) 王恁,字诚文. 生三子: 王审潮,字信夫,封广武王 ; 王审邽,字信都,封武肃王 ; 王审知,字信通,号详卿,封忠懿王. 兄弟三人因避乱入闽. 始祖 : 王泽清. 原籍南安县二八都. 入台祖 : 王镇夸. 泽清公第三子. 注 : 各派系昭穆杂异, 详请参阅影像54至62页. 散居地 : 福建省南安县; 及台湾省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绿豆导读知识
消暑绿豆水
夏天出汗,容易造成身体营养素的流失,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汤,就成了消暑的必备佳品。 【热水煮沸三分钟最好】 用热水煮绿豆汤,煮沸之后三五分钟把汤盛出来,汤是澄清而碧绿的。这种绿色的绿豆汤,豆皮中溶出的多酚类物质尚未氧化,它的清热解毒作用是最强的,想清火的人可以赶紧喝掉。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汤色越来越深,向红色发展,日常煮软的绿豆汤,就是这样的颜色。这是因为,多酚类物质只要接触氧气,非常容易氧化。所以颜色越红的豆汤,抗氧化能力越低。 另外,绿豆与其他食品一起烹调疗效更好。如防中暑可以喝绿豆银花汤:取绿豆100克,金银花30克,加水适量煮10分钟左右即可,喝下清汤暑气全消。 【以下三类人群不适合喝绿豆汤】 1、体寒者 喝绿豆汤能预防中暑,但寒凉体质者,不适合喝。寒凉体质的人,表现为四肢冰凉乏力、腰腿冷痛、腹泻便稀等。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2、老人、儿童、体虚者 因为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这类人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3、服药者 绿豆的解毒作用源于绿豆蛋白等成分可与有机磷、重金属结合成沉淀物。然而,这些解毒成分也会与药物的相关成分反应,从而降低药效。
浏览量:1726次
绿豆水
绿豆水,一般是指绿豆糖水,不是我们所了解的绿豆汤,它其实是一道广东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之一,其属于粤菜系,甜品菜谱,主要的原料就是绿豆和海带,因为绿豆水清热解暑,所以是比较适合作为夏季饮品的。绿豆水的做法是比较简单的,原料也很少,主要就是绿豆,海带,陈皮,冰糖。做法第一步是将海带放入水中泡开,然后切开;第二步是将绿豆泡一下,洗干净;第三步将陈皮在水中泡一下;第四步,时间到了就将材料一起下锅,刚开始要用大火煲,水开后改小火;第五步,半小时后把火调到最低档,维持水沸即可,把飘上来的绿豆皮捞起来;第六步,再过半小时后,出锅,加冰糖即可食用。绿豆先用水泡一下,煮糖水的时候是比较快熟的,不过也要记得绿豆不能煮得过烂,以免使有机酸和维生素遭到破坏,降低清热解毒功效,另外是夏日饮用的,所以将绿豆水放入冰箱里冷藏,味道会更好。绿豆水的营养价值是:海带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碘,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之功,能够清暑益气、止渴利尿,不仅能补充水分,而且还能及时补充矿物质,对维持水液电解质平衡有着重要意义。不过这个绿豆水也不是都可以吃的,要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怀孕、胃寒、肠胃炎患者不适宜吃海带,吃海带后不要马上饮茶;服药后,特别是服温补药时不要吃绿豆食品,以免降低药效。
浏览量:2302次
消暑绿豆水怎么煮
绿豆水又叫绿豆汤,是我国夏季传统解暑饮品,绿豆汤不仅能消暑解渴,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夏季时适量饮用,对身体有好处。绿豆汤的做法有很多种,有薏仁绿豆汤、百合绿豆汤、南瓜绿豆汤和海带绿豆汤等。绿豆汤的制作材料:绿豆适量、蜂蜜或糖适量。另外还可以准备薏仁米、青梅、金桔饼、佛手糖萝卜、京糕条、白糖、糖水莲子、金丝蜜枣、糖桂花、玫瑰花等等。首先将绿豆和其他食材清洗干净,绿豆需要先蒸大概30分钟,蒸酥为止。薏仁米、蜜枣等也需要淘洗干净,青梅、金桔饼、佛手萝卜、京糕条需要切成丁。将绿豆和薏仁米、蜜枣放入锅中一起煮,水烧开后转为小火,可以加入百合等食材。等到绿豆煮的软烂之后,关火,放入白糖,待糖完全融化后即可端出,放凉后就可以享用香甜的绿豆汤了。
浏览量:1648次
词条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代
汉代
三国时期
晋代
南北朝时期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元代
明朝
清代
关于族谱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