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北汉

北汉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在今山西省北部、陕西省、河北省局部的政权,为十国之一。

951年,后汉被郭威所篡,改国号周,史称后周。随后,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镇守晋阳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在太原继位,但国家疆域和地位已发生巨大变化,史学家将其定位为新政权或残余政权,为别于后汉和南方的南汉,史称北汉。又以所统治的山西古称河东,而被称为“东汉”。

为与后周抗衡,曾向辽朝请封,援后晋故事,自称侄皇帝。北汉国兵役繁重,与后周、北宋进行多次的战争,人口锐减到只有盛唐时的八分之一。

北汉最后在979年宋太宗年间被包围,杨业归宋后,太原城内军心动摇,最终投降,宋太宗在战事中损兵折将,气愤之下将太原城平毁再引汾,晋二水灌城,给屡遭战火的北方百姓又带来严重的损失。

北汉简介资料
晋阳城
4
979年
北汉相关文献
北汉刘氏
北汉刘氏, 公元951年正月戊寅,也就是后汉灭国,郭威建立后周称帝之后的第12天,原后汉高
查看全文
宋灭北汉之战
宋灭北汉之战,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至五月,在北宋统一战争中,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
查看全文
宋灭北汉之战
战役背景后周枢密使郭威“篡夺”后汉建立后周,直接导致了北汉的建立,这也使得北汉和后周之间的关系非常恶劣,北汉和辽朝对后周的出兵间接导致了陈桥兵变的发生。北宋建立后,和北汉之间的摩擦也一直不断。开宝二年(969年),在灭亡后蜀之后,太祖赵匡胤开始了北宋第一次大规模针对北汉的战争。此次战争中,宋军掘开汾河,用河水灌太原城,却由于对水淹战术不了解,并没有成功用水攻克城防。加上屯兵地点很失误地选择在了甘草地中,导致士兵当中出现了严重的腹泻,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军队作战,赵匡胤不得已下令撤军,不过却撤走了太原城周边万余户居民。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冬天,宋军在与北汉接壤的晋、潞、邢、洺、镇、冀等州囤积兵粮,并且大量铸造攻城工具。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太宗赵光义利用施压等方式,迫使吴越国王钱俶和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献地归降。此时整个中原地区,除了被辽控制的绝大部分幽云十六州地区之外,只剩下了北汉一国不
查看全文
北汉
君主君主列表君主世系图参考文献^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湖北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244–246.ISBN7-5622-2277-0.外部链接
查看全文
西北汉普夏
参考文献^Election2010/Constituency/HampshireNorthWest.英国广播公司.2010年5月7日.
查看全文
北汉相关标签
已不存在的帝国
东亚历史国家
北汉
五代十国
山西历史
已不存在的亚洲君主国
979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951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古政权(中国)
家族谱大览
湖北汉阳树德堂罗氏族谱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1.湖北汉阳树德堂罗氏族谱, 1, 1984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天禄堂湖北汉川垌冢刘氏族谱
天禄堂湖北汉川垌冢刘氏族谱
浏览:0
2.吴氏宗谱 [11卷,首3卷], 卷首中, 1600-20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延陵堂, 2011年六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始祖 : 吴克达. 生四子 : 吴瑰玉(未详) ; 吴琼玉(未详) ; 吴珊玉 ; 吴仲玉. 汉川启祖 : 吴珊玉(老大房) ; 吴仲玉,原名长松(老二房). 由江西迁湖北汉川县泥湖埠. 老大房下五子 : 吴允义(长房) ; 吴允仁(二房) ; 吴允礼(三房) ; 吴允智(四房) ; 吴允信(五房). 老二房下一子 : 吴允忠. 子孙由泥湖埠转迁应城县丁家嘴等地. 大房房祖(2世) : 吴允义,字道庸. 由泥湖埠迁土陂沟.子孙析置崔家横堤,竹林埠,胡家脑,汪家桥,洪湖,罗家桥等地. 二房房祖(2世) : 吴允仁,号钦庸. 由泥湖埠迁吴家台. 子孙析置卢口头,炒米湾,炮竹湾,六渡湾,京山等地. 三房房祖(2世) : 吴允礼,字振庸. 子孙析置新桥,长洲岑,小垸子,脉南,高龙湾等地. 四房房祖(2世) : 吴允智,字明庸. 由泥湖埠迁田二河. 子孙析置皂港河,杨林四湾,泗洲垸,千一小河,田二河,小中岭等地. 五房房祖(2世) : 吴允信,字哲庸. 子孙析置仙桃接阳,周吴家嘴,三伏湾,干一街,付家台等地. 沔北马一里始祖(3世) : 吴泰宸. 沔北四洲垸始祖(4世) : 吴志炅. 卢许湾始祖(4世) : 吴志桂. 杜庙支祖(6世) : 吴淑学. 子孙析置六房台,公安南坪,潜江后湖农场,太平湾,石首城关,仙桃沙棚等地. 吴家台支祖(6世) : 吴淑明. 下有三子 : 吴应麟 ; 吴应龙 ; 吴应子. 迁往汉川分水嘴南岸上吴家嘴. 子孙析置周李湾,横当,张家台,刘家滩,汉口等地. 吴家湾支祖(6世) : 吴淑朝. 子孙析置刘家嘴,白衣庵,鲍家村,北京,江苏江阴,武汉,当阳脚东等地. 杜公河支祖(6世) : 吴淑伦. 子孙析置郭河,仙桃,汉口,里仁口等地. 宗派 : 玉允泰志伯淑 应登昌士国万 代本同宗积善 祖业广科第大 可崇守道贵德 以启光明永承 先烈克振家声 鸿开景象文章 继传林云裕胜 再望群英.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应城县, 仙桃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延陵堂楚北吴氏宗谱.
浏览:100
14.吴氏宗谱 [11卷,首3卷], 卷十一, 1600-20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延陵堂, 2011年六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始祖 : 吴克达. 生四子 : 吴瑰玉(未详) ; 吴琼玉(未详) ; 吴珊玉 ; 吴仲玉. 汉川启祖 : 吴珊玉(老大房) ; 吴仲玉,原名长松(老二房). 由江西迁湖北汉川县泥湖埠. 老大房下五子 : 吴允义(长房) ; 吴允仁(二房) ; 吴允礼(三房) ; 吴允智(四房) ; 吴允信(五房). 老二房下一子 : 吴允忠. 子孙由泥湖埠转迁应城县丁家嘴等地. 大房房祖(2世) : 吴允义,字道庸. 由泥湖埠迁土陂沟.子孙析置崔家横堤,竹林埠,胡家脑,汪家桥,洪湖,罗家桥等地. 二房房祖(2世) : 吴允仁,号钦庸. 由泥湖埠迁吴家台. 子孙析置卢口头,炒米湾,炮竹湾,六渡湾,京山等地. 三房房祖(2世) : 吴允礼,字振庸. 子孙析置新桥,长洲岑,小垸子,脉南,高龙湾等地. 四房房祖(2世) : 吴允智,字明庸. 由泥湖埠迁田二河. 子孙析置皂港河,杨林四湾,泗洲垸,千一小河,田二河,小中岭等地. 五房房祖(2世) : 吴允信,字哲庸. 子孙析置仙桃接阳,周吴家嘴,三伏湾,干一街,付家台等地. 沔北马一里始祖(3世) : 吴泰宸. 沔北四洲垸始祖(4世) : 吴志炅. 卢许湾始祖(4世) : 吴志桂. 杜庙支祖(6世) : 吴淑学. 子孙析置六房台,公安南坪,潜江后湖农场,太平湾,石首城关,仙桃沙棚等地. 吴家台支祖(6世) : 吴淑明. 下有三子 : 吴应麟 ; 吴应龙 ; 吴应子. 迁往汉川分水嘴南岸上吴家嘴. 子孙析置周李湾,横当,张家台,刘家滩,汉口等地. 吴家湾支祖(6世) : 吴淑朝. 子孙析置刘家嘴,白衣庵,鲍家村,北京,江苏江阴,武汉,当阳脚东等地. 杜公河支祖(6世) : 吴淑伦. 子孙析置郭河,仙桃,汉口,里仁口等地. 宗派 : 玉允泰志伯淑 应登昌士国万 代本同宗积善 祖业广科第大 可崇守道贵德 以启光明永承 先烈克振家声 鸿开景象文章 继传林云裕胜 再望群英.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应城县, 仙桃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延陵堂楚北吴氏宗谱.
浏览:100
10.吴氏宗谱 [11卷,首3卷], 卷七, 1600-20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延陵堂, 2011年六修. 1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湖北始祖 : 吴克达. 生四子 : 吴瑰玉(未详) ; 吴琼玉(未详) ; 吴珊玉 ; 吴仲玉. 汉川启祖 : 吴珊玉(老大房) ; 吴仲玉,原名长松(老二房). 由江西迁湖北汉川县泥湖埠. 老大房下五子 : 吴允义(长房) ; 吴允仁(二房) ; 吴允礼(三房) ; 吴允智(四房) ; 吴允信(五房). 老二房下一子 : 吴允忠. 子孙由泥湖埠转迁应城县丁家嘴等地. 大房房祖(2世) : 吴允义,字道庸. 由泥湖埠迁土陂沟.子孙析置崔家横堤,竹林埠,胡家脑,汪家桥,洪湖,罗家桥等地. 二房房祖(2世) : 吴允仁,号钦庸. 由泥湖埠迁吴家台. 子孙析置卢口头,炒米湾,炮竹湾,六渡湾,京山等地. 三房房祖(2世) : 吴允礼,字振庸. 子孙析置新桥,长洲岑,小垸子,脉南,高龙湾等地. 四房房祖(2世) : 吴允智,字明庸. 由泥湖埠迁田二河. 子孙析置皂港河,杨林四湾,泗洲垸,千一小河,田二河,小中岭等地. 五房房祖(2世) : 吴允信,字哲庸. 子孙析置仙桃接阳,周吴家嘴,三伏湾,干一街,付家台等地. 沔北马一里始祖(3世) : 吴泰宸. 沔北四洲垸始祖(4世) : 吴志炅. 卢许湾始祖(4世) : 吴志桂. 杜庙支祖(6世) : 吴淑学. 子孙析置六房台,公安南坪,潜江后湖农场,太平湾,石首城关,仙桃沙棚等地. 吴家台支祖(6世) : 吴淑明. 下有三子 : 吴应麟 ; 吴应龙 ; 吴应子. 迁往汉川分水嘴南岸上吴家嘴. 子孙析置周李湾,横当,张家台,刘家滩,汉口等地. 吴家湾支祖(6世) : 吴淑朝. 子孙析置刘家嘴,白衣庵,鲍家村,北京,江苏江阴,武汉,当阳脚东等地. 杜公河支祖(6世) : 吴淑伦. 子孙析置郭河,仙桃,汉口,里仁口等地. 宗派 : 玉允泰志伯淑 应登昌士国万 代本同宗积善 祖业广科第大 可崇守道贵德 以启光明永承 先烈克振家声 鸿开景象文章 继传林云裕胜 再望群英. 散居地 : 湖北省汉川县, 应城县, 仙桃市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延陵堂楚北吴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