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一○八五~一一四七),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累官河南洛阳令,开封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除司勳员外郎,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金兵逼长江,陈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二四、二六、二九)。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出知平江、改知建康,移知洪州。四年,襄阳陷,召拜参知政事。都督川、陕诸军事(同上书卷六八、七五、七九)。同年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晋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与张浚幷相。监修神宗、哲宗实录,书成,高宗亲书“忠正德文”四字赐之。六年,出知绍兴。七年,召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八年,为秦桧所挤,再知绍兴。九年,徙知泉州。屡谪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居住。十四年,移吉阳军,在吉阳三年,不食而卒,年六十三。孝宗即位...
赵鼎-古诗文选集相关文献
宋高宗宰相赵鼎的故事赵鼎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宋高宗宰相赵鼎的故事赵鼎的轶事典故有哪些,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
宋高宗宰相赵鼎山谷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赵鼎
宋高宗宰相赵鼎山谷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赵鼎,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
河南省赵鼎臣
赵鼎臣[约公元一一0一年前后在世字承之,卫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建中靖国初前后在世。工诗,才气飘逸,记问精博。自号苇溪翁。元佑间进士。绍圣中,登宏词科。宣和中,以右文殿修撰,知邓州。召为太府卿。尝往来大名、真定间,与苏轼、王安石诸人交好,相与酬倡,故所作具有门迳,能力追古人。鼎臣本著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其孙纲立刊於复州,至四十卷而止。今则仅存竹隐畸士集二十卷,《四库总目》系辑搜所成。
赵鼎臣
(1070—?)北宋卫城(今属河南淇县人),字承之,号苇溪翁。元祷进士,绍圣二年(1095)复举博学宏词科。历度支员外郎,知邓州,召为太府卿。与苏轼、王安石等交游,相与酬和。诗工巧流丽。亦善文。著有《竹隐畸士集》。
赵鼎
南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崇宁进士。南渡后,历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绍兴初,两度为相,荐岳飞,收复重镇襄阳。在应否乘胜北进收复中原问题上,与张俊意见不一,主张迎回梓宫、母后,暂与金和,且误以为秦桧可共大事。而秦桧则因其力辟和议,予以排扩。绍兴八年(1138),黜居潮州,再移吉阳军(今广东崖县)。知秦桧必欲其死,乃不食而卒。著有《忠正德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