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唐代
崔郸
崔郸
崔郸
(780年-850年8月31日),字
晋封
,唐朝官员,在唐文宗、唐武宗兄弟年间担任宰相。
崔郸简介资料
出生时间
780 年
性别
男性
死亡时间
850年08月31日
相关人物
欣赏
孟迟
崔郸相关文献
崔郸人物生平简介,崔郸是哪个朝代的人?
崔郸人物生平简介,崔郸是哪个朝代的人?,崔郸生年不详,出身清河(今河北邢台)崔氏小房一支,他的先祖们自称是春秋时齐国
查看全文
唐宣宗李忱为什么赐崔郸“德星堂”
唐宣宗李忱为什么赐崔郸“德星堂”,唐宣宗李忱为崔郸御书赐额曰“德星堂”“崔氏清河世望”(《史通通释》),北
查看全文
河北省-邢台市崔郸
崔郸,唐朝-,在唐文宗、唐武宗兄弟年间担任宰相。崔郸生年不详,出身清河(今河北邢台)崔氏小房一支,他的先祖们自称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氏的后代。崔郸在汉朝、刘宋、北魏和唐朝的先祖都可考,包括崔琰。崔郸的祖父崔佶曾任太子属官,父亲崔陲任御史中丞。崔郸至少有七个兄弟:哥哥崔邠、崔鄷、崔郾、崔郇、崔邯、崔鄯,弟弟崔鄜。在众兄弟中,崔邠最为知名,事迹在《旧唐书》《新唐书》中有大量记载;其中六兄弟在唐朝政府中身居高位。《旧唐书》和《新唐书》对崔郸的早期经历描述不一。两者都说他考取了进士。《旧唐书》说他担任过监察御史和考功郎中。829年,唐文宗在位,时任考功郎中的崔郸又被任命为翰林学士,随后又任中书舍人,是中书省的中等-。832年,他不再担任翰林学士。《新唐书》则说他中进士后任渭南尉,几经提升后任刑部郎中。随后,他又在前宰相西川(首府在今成都)节度使杜元颖手下担任副节度使,然后又被召回长安任工部侍郎、集贤...
查看全文
崔郸
家庭背景崔郸出自清河崔氏定著六房之一的清河小房,曾祖父崔综,醴泉县令,赠吏部侍郎;祖父崔佶曾任太子中允,赠左仆射;父亲崔陲任检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赠太师。母夫人姑臧李氏,赠秦国太夫人。崔郸至少有七个兄弟:哥哥崔邠、崔鄷、崔郾、崔郇、崔邯、崔鄯,弟弟崔鄜。在众兄弟中,崔邠最为知名,事迹在《旧唐书》《新唐书》中有大量记载;除崔邯、崔鄜外,崔氏六兄弟都在唐朝政府中身居高位。拜相前贞元十九年(803年),崔郸中进士。调补秘书省正字,再调以书判入高等,授渭南县尉。浙西观察使李翛辟崔郸为观察推官,授监察里行,旋征入朝。拜正监察御史,转左补阙,迁起居舍人,改司勋员外郎、刑部郎中。唐穆宗年间,他曾因宗庙事务被罚一季俸料,削两阶。前宰相杜元颖为西川节度使,请崔郸为自己效力,崔郸被诏授检校司勋郎中兼御史中丞,仍赐金紫。后征为兵部郎中,转考功郎中。唐文宗好文,崔郸因能作文且见识广,被充翰林学士,加知制诰,拜中...
查看全文
崔郸
唐朝中书舍人、宰相崔郸简介,崔郸是个怎么样的人?崔郸(生卒年不详),唐朝官员,在唐文宗、唐武宗兄弟年间担任宰相。 家庭背景 崔郸出身清河(今河北邢台)崔氏小房一支,他的先祖们自称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氏的后代。崔郸在汉朝、刘宋、北魏和唐朝的先祖都可考,包括崔琰。崔郸的祖父崔佶曾任太子属官,父亲崔陲任御史中丞。 崔郸至少有七个兄弟:哥哥崔邠、崔鄷、崔郾、崔郇、崔
查看全文
崔郸相关标签
850年逝世
清河崔氏
淮南节度使
780年出生
宁国军节度使
唐朝宰相
西川节度使
唐朝进士
唐朝郡公
政府人物
家族谱大览
崔氏七修族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24年七修. 存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崔氏X修族谱" 系列, 卷数以第X次修谱为第X卷, 例如第七修, 称为卷7 ; 第六修, 称为卷6. 隶丰始迁祖 : (明洪武)崔友能由博陵迁汉里, 赘于黄. 散居地 : 中国.
浏览:0
崔氏七修族谱 [7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1924年七修. 存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金华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崔氏X修族谱" 系列, 卷数以第X次修谱为第X卷, 例如第七修, 称为卷7 ; 第六修, 称为卷6. 隶丰始迁祖 : (明洪武)崔友能由博陵迁汉里, 赘于黄. 散居地 : 中国.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崔氏族谱 [58卷,首末各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德星堂, 民国30[1941]续修. 存4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春秋) 叔乙. 让国居崔,命姓受氏. 始祖 : (明) 崔华三. 由江右鄱阳迁潜. 华三公下二子 : 崔元顺(与父居潜) ; 崔元寅(由潜迁桐). 派祖 : 崔从政. 始迁祖(12世) : (明清之际) 崔长权,原名廷权. 从元公之子. 由桐迁六安. 原派 : 与天正华元 秀仲吉汝允 从长尚胜全 学立文可锦. 续派 : 启家尊达道 用世显忠良 继述光宗祖 诒谋在义方. 再续派 : 存仁滋厚福 作善致祯祥 先泽思同绍 诗书庆绪昌.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1-2, 5-7, 11, 13-16, 21-22, 25, 27, 31, 39, 43-44, 47, 58, 及卷末. 共缺21卷. 且部分卷数破损缺页. 散居地 : 安徽省潜山县, 桐城县, 六安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词条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代
汉代
三国时期
晋代
南北朝时期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元代
明朝
清代
关于族谱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