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十二药叉大将

十二药叉大将

十二药叉大将,是佛教的护法神祇,主要记载在《药师经》,是守护修持药师佛法门众生的十二位药叉大神。

十二药叉大将相关文献
揭秘开创隋唐盛世的十二大将军
揭秘开创隋唐盛世的十二大将军,   隋唐帝国是超越秦汉的强盛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状态,
查看全文
十二大将军之一元赞
十二大将军之一元赞,元赞系北魏孝文帝第五子广平(武穆)王元怀之孙,父元悌,乃北魏孝武帝之兄。元悌二十
查看全文
十二药叉大将
简介十二大将也称作“十二大药叉将”,俗称“十二神将”,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祇,主要是在《药师经》里面记载,守护修持药师佛法门众生的十二大将。每位大将各有七千位药叉作为他们的眷属,全部合起来共有八万四千位药叉护法,在各地保护修持佛法与修持药师佛法门的众生。十二大将从佛教传入东亚后,中国民间信仰将十二大将信仰与中国文化结合而付予新的诠释说:“十二大将对应十二位佛、菩萨与十二生肖、时辰。”参考资料药师经的相关电子书(包括各类注解及白话译文)药师琉璃光如来
查看全文
药叉女
描述女性称之为药叉而男性相对应称为夜叉,他们都服从于俱毗罗。俱毗罗作为印度教司掌财富的神,统治着喜马拉雅山神秘的王国阿拉卡(英语:Alaka)。药叉女经常被描绘成美丽妖娆的女性,有宽臀、细腰、宽肩和丰乳。虽然药叉女通常都认为是仁慈的,但是也有药叉女在印度民间传说被看做是邪恶的存在。药叉女(10世纪),马图拉,印度。吉梅博物馆。早期雕塑药叉女在开花的阿育王树下。印度巽伽王朝,公元前一、二世纪在巴户特浮屠,桑奇大塔和马图拉,药叉女的雕塑在佛塔栏杆支柱很常见。这些显示出在塑造药叉女形象某些特征中明显的进步,例如裸体、笑脸和明显(通常夸大)的女性魅力(与生育有关)。这些雕塑的药叉女通常手摸树枝,呈现婀娜的姿态,因此一些学者认为,在树的脚下的年轻女子是基于古老的树神。阿育王树与药叉女神话生物紧密相关。往往可以在佛教和印度教寺庙门口发现印度艺术常见的元素:一个站在树干上的药叉女,双手抱着一个开花的阿育
查看全文
十二大将军之一宇文导
宇文导(511-554年),字菩萨,代郡武川(内蒙古武川县)人,鲜卑族。西魏时期大臣、十二大将军之一,太师宇文泰之侄,邵惠公宇文颢次子。宇文雄杰豪迈,仁义慈惠,深得叔父宇文泰的喜爱,册封饶阳县侯,加号冠军将军,大统元年(535年),拥戴南阳王元宝炬即位,建立西魏政权,授使持节、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屡立战功,历任华州刺史、侍中、骠骑大将军、章武郡公。大统十六年(550年),拜大将军,名列“西魏府兵十二大将军”。人物生平因功封侯宇文导年少时雄杰豪迈,仁义慈惠,叔父宇文泰很喜爱他。最初同叔父们一同在葛荣军中。葛荣失败后,迁居晋阳。建明元年(530年),宇文泰跟随贺拔岳进入函谷关,宇文导随从宇文泰西去,常常参与作战。永熙三年(534年),侯莫陈悦暗通高欢,杀害贺拔岳,宇文泰被众将推为统帅,随即讨伐侯莫陈悦为贺拔岳报仇。宇文泰任命宇文导为都督,镇守原州。侯莫陈悦兵败,出旧关向北逃跑,宇...
查看全文
十二药叉大将相关标签
佛教神祇
名数12
众神
护法神
夜叉
神话传说人物
家族谱大览
杨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 民国12[1923]. 2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杨伯彦,字鼎臣. 入籍江西. 始祖 : (元明之际) 杨仲祥,字长发. 伯二公次子. 由江西南昌徙麻城. 仲祥公下十三子 : 福一至福十三. 仅存福四, 福六, 福九, 福十二四公留守祖居. 派祖 : 杨福一,字体干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八,字礼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二,字再坤. 福四公下房祖(5世) : (明) 杨本高,字光明 ; 杨本辉,字光宇 ; 杨本山,字光岳 ; 杨本坚,字光玉 ; 杨必胜. 福五公下房祖(6世) : 杨兆正 ; 杨兆闲 ; 杨兆雄 ; 杨兆东. 皆志学公之子. 福六公下房祖(4世) : 杨立春 ; 杨季春 ; 杨世春.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杨氏宗谱.
浏览:0
杨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 民国12[1923]. 2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杨伯彦,字鼎臣. 入籍江西. 始祖 : (元明之际) 杨仲祥,字长发. 伯二公次子. 由江西南昌徙麻城. 仲祥公下十三子 : 福一至福十三. 仅存福四, 福六, 福九, 福十二四公留守祖居. 派祖 : 杨福一,字体干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八,字礼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二,字再坤. 福四公下房祖(5世) : (明) 杨本高,字光明 ; 杨本辉,字光宇 ; 杨本山,字光岳 ; 杨本坚,字光玉 ; 杨必胜. 福五公下房祖(6世) : 杨兆正 ; 杨兆闲 ; 杨兆雄 ; 杨兆东. 皆志学公之子. 福六公下房祖(4世) : 杨立春 ; 杨季春 ; 杨世春.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杨氏宗谱.
浏览:0
杨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 民国12[1923]. 2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杨伯彦,字鼎臣. 入籍江西. 始祖 : (元明之际) 杨仲祥,字长发. 伯二公次子. 由江西南昌徙麻城. 仲祥公下十三子 : 福一至福十三. 仅存福四, 福六, 福九, 福十二四公留守祖居. 派祖 : 杨福一,字体干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八,字礼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二,字再坤. 福四公下房祖(5世) : (明) 杨本高,字光明 ; 杨本辉,字光宇 ; 杨本山,字光岳 ; 杨本坚,字光玉 ; 杨必胜. 福五公下房祖(6世) : 杨兆正 ; 杨兆闲 ; 杨兆雄 ; 杨兆东. 皆志学公之子. 福六公下房祖(4世) : 杨立春 ; 杨季春 ; 杨世春.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杨氏宗谱.
浏览:0
杨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白厅, 民国12[1923]. 26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杨伯彦,字鼎臣. 入籍江西. 始祖 : (元明之际) 杨仲祥,字长发. 伯二公次子. 由江西南昌徙麻城. 仲祥公下十三子 : 福一至福十三. 仅存福四, 福六, 福九, 福十二四公留守祖居. 派祖 : 杨福一,字体干 ; 杨福二,字次干 ; 杨福四,字又干 ; 杨福五,字长仁 ; 杨福六,字又仁 ; 杨福八,字礼正 ; 杨福九,字理阳 ; 杨福十二,字再坤. 福四公下房祖(5世) : (明) 杨本高,字光明 ; 杨本辉,字光宇 ; 杨本山,字光岳 ; 杨本坚,字光玉 ; 杨必胜. 福五公下房祖(6世) : 杨兆正 ; 杨兆闲 ; 杨兆雄 ; 杨兆东. 皆志学公之子. 福六公下房祖(4世) : 杨立春 ; 杨季春 ; 杨世春. 散居地 : 湖北省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杨氏宗谱.
浏览:0
髙湖黄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记事至民国3[1914]. 存2册. 注 : 此谱不标卷数, 不确定缺失细节. 不含谱序, 目录, 源流, 始祖, 始签祖等资料. 从第16世祖先开始记录. 派祖 : 黄烛一 ; 黄烛八 ; 黄烛十二 ; 黄烛十五...等. 烛一派下16世祖 : (清) 黄震百,名雷,行松十 ; 黄叔贤,名榛,行松十五 ; 黄上林,名桃,讳国栋,行松十二 ; 黄连及,名横,讳如山,行松十六...等. 烛八派下16世祖 : 黄兹文,名匡,行松九 ; 黄文远,名谋,行松廿八 ; 黄文良,名弼,行松三二 ; 黄文华,名恭,行松廿五...等. 烛十二派下16世祖 : 黄崇山,名翠,讳庭庆,号峦峰,行松廿九 ; 黄辉山,名充,讳庭辉,号亮轩,行松三十九 ; 黄九山,名睦,讳庭栋,号和轩,行松五七...等. 烛十五派下16世祖 : 黄荣章,名爵,行松四一 ; 黄奉章,名锡,行松四六 ; 黄会章,名据,讳辉斗,号文光,行松五六...等. 散居地 : 江西省靖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暨阳次峰俞氏宗谱 [共27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古邘堂藏, 民国22[1933]补修. 存202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山西社会科学院. 本谱包括三部分 : 清光绪24[1898]修, 民国6[1917]续修, 民国22[1933]重修. 注 : 清光绪24[1898]及民国6[1917]版本共180卷; 民国22[1933]版本198卷. 注 : 清光绪舆民国6续修谱, 以册73中卷157的第55页为界线. 从第56页起为民国6年续修本. 注 : 从第81册卷二开始, 为民国22年续修版. 清光绪版本缺卷2, 7-10,12, 20-21, 24, 26-28, 31, 33, 35-39, 41, 43, 46-49, 51-53, 58, 60-62, 64, 66, 68, 70-71, 74-78, 82-85, 91, 93-95, 101-102,105-106, 109-110, 13-117, 120, 122, 125-126, 131, 137, 139-141, 144-149, 151-155. 民国6年版本缺卷161-174, 178-180. 民国22年重修谱缺卷1, 17, 19-20, 24-26, 32-33, 35, 37-38, 40-42, 45, 62-66, 68-70, 72-80, 82-86, 88, 91-92, 95, 98-102, 105, 107-108,110-111, 113-114, 116-121, 132, 135, 138, 142, 145, 148-151, 155-156, 159, 164, 169, 171, 173, 177, 179-180, 188-189, 192, 194. 空卷号码 : 清光绪及民国6年部分: 卷30; 民国22年部分: 卷103, 125-126, 155-157, 165, 178. 浦江俞氏始祖 : 俞大一,讳英,字茂德. 诸暨次峰始祖 : 俞孟仁,讳孟,三一府君. 自江陵迁浦阳,又自浦阳迁越之萧山及暨阳. 散居地 : 浙江省萧山县, 诸暨县, 富阳县等地. 西派祖 : 俞四,讳预,字定之. 居次岭之西,为西派祖. 东派祖 : 俞五,讳顺,字承之. 居次岭之东,为东派祖. 东岭派祖 : 俞九,讳允大. 富阳紫阆横坑派祖 : 俞十二,讳允可. 萧山长山祖 : 俞十四,讳允文. 长潭响石桥小源高都派始祖 : 俞十七,讳允武. 本都古黄镇口甲堂派祖 : 俞七,讳世昌. 石盖下次隖外宅本村诸派始祖 : 俞十三,讳世华. 为此峰正宗.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